高中生物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说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实验材料,缓冲对,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教学过程,血浆蛋白异常,血糖异常,血钙含量异常,尿素等代谢产物异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Teaching Design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须遵循哪些原则?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怎样的?
缓冲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自来水、肝匀浆、鸡蛋清、黄瓜匀浆、西红柿汁、0.1ml/L HCl、0.1ml/L NaOH
机体pH能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机体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步骤:分6组(每组一种液体材料),组内分AB两个小组分别测酸碱。(以自来水材料为例,其余测定小组步骤相同)
A组:测酸对自来水pH的影响:第一步:将30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测量并记录起始的pH;第二步:一次加5滴0.1ml/L HCl,用玻璃棒搅匀后测pH,记录pH值到下方表格,直到加入30滴为止。 B组:测碱对自来水pH的影响:第一步:烧杯中加入30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第二步:一次加5滴0.1ml/L NaOH,用玻璃棒搅匀后测pH,记录pH值到下方表格,直到加入30滴为止。
机体能维持pH的稳定。
生物材料的pH变化较小,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①由一种弱酸与该种弱酸的碱性盐组成。②既能抗酸,又能抗碱,有缓冲作用。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平衡)。
2.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不断变化,但相对稳定。
人体温度保持在37℃左右,发烧则会头晕、食欲不振。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为高烧不退的病人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额头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等,有利于散热降温。
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食物过咸会口干舌燥。
你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吗?食物过咸会直接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得组织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进而流入血管,导致口干舌燥。
血浆蛋白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吸水引发组织水肿。
人体低血糖会出现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现象,需及时补充糖分;血糖过高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会有三多一少现象——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体重减少。
机体缺乏血钙会导致抽搐,而血钙含量过多会导致肌无力。
代谢产物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严重时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是怎样实现协调一致的呢?
1857年,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症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堂小结,知识拓展组织水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作业ppt课件,共24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ppt课件,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