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师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
    • 学生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师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1页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师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2页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师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3页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1页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2页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展开

    1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及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包括配置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培养等过程。 1能够指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2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并能够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知识点01:观察菌落1菌落的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之为菌落。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细菌真菌菌落大小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态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霉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状或蜘蛛网颜色多为霉菌菌落有时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能的颜色3、菌落的培养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例题1.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C.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D.只要有合适的条件,不需要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答案】A【解析】根据定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才能叫菌落。由此可见,菌落不仅具有肉眼可见的特点,还必须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产生。细菌的菌落与真菌菌落相比,要小几倍到十几倍,因此细菌的菌落比真菌菌落小也是正确的。只要有适宜的条件,菌落也可以不需要人工培养自然形成。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2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案例呈现)提出问题:洗手前与洗手后相比,洗手前手上细菌和真菌的含量会更多吗?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时,细菌和真菌被冲洗掉了大部分,所以洗手后手上细菌和真菌较少。材料用具: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棉签纸、放大镜。设计实验:在两套培养皿底部分别贴上标签,标为甲、乙。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一擦,在标号为甲的培养基上涂抹一下,盖上培养皿,用透明胶带封好周围。将手反复冲洗,用无菌棉棒在手心处擦一擦,在标号为乙的培养基上涂抹一下,盖上培养皿,用透明胶带封好周围。将两套培养皿置于37°C恒温箱中,每隔10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共观察3次。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中的菌落多,乙培养皿中的菌落少。得出结论:洗手前与洗手后相比,洗手前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多。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的条件例题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A.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两套培养皿,并且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B.在操场采集细菌或真菌后,未盖培养皿盖,直接放进培养箱培养C.从学校花园采集细菌或真菌后,还要将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D.应尽量到空气混浊的地方采集细菌或真菌,因为空气清新的地方没有细菌或真菌【答案】A【解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因为对比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的存在情况,属于单因素比较,所以除了采样地点是变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如温度等,要保持一致;B项中不加盖培养皿盖,不能排除在归来的路上细菌和真菌的落入,容易使结论不科学;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故D答案中空气清新的地方没有细菌或真菌的说法是错误的。重点讲解1考点(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例题3.下列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是制作培养基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琼脂里含有丰富的营养B.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等器材和培养基都必须高温处理C.将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就可以接种了D.接种后的培养皿必须放在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培养【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中培养。在这里培养基必须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而琼脂主要作为凝固剂使用的,还必须加入牛肉汁等营养物质;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必须冷却再用,否则接种的细菌或真菌也可能被杀灭;适宜的温度是细菌或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尽量放在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培养,但也可以放在较温暖的室内培养。2、易错易混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例题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答案】D【解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不能再高温处理,否则会杀死接种后的细菌或真菌,D错误。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关于菌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小B. 菌落是由多种细菌繁殖形成的一个集合体C. 可以依据菌落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细菌、真菌D. 细菌虽然能形成菌落,但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菌落的特征,解题时可以从细菌菌落特征和真菌菌落特征来切入。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2.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所进行的研究(   )。A. 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B. 发现了青霉素C. 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D. 发现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法【答案】B【解析】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肉汤的实验提出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证明了细菌来自空气中,不是自然发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而青霉素是弗莱明发现的。 3.细菌与真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细菌没有(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成形的细胞核【答案】D【解析】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最大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二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膜。4.下列属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的共同特点是(  )A. 都是单细胞生物 B. 都只利用孢子繁殖后代C. 都具有成形细胞核 D. 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答案】D【解析】A、乳酸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青霉是多细胞的生物,A错误;B、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进行孢子生殖,B错误;C、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C错误;D、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D正确。5.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A. 潮湿的环境自然产生的 B. 空气中的孢子落下萌发而来C. 粮食、衣物自然产生的 D. 空气中的芽孢落下萌发而来【答案】B【解析】粮食、衣服和皮鞋发霉都是由霉菌引起的。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霉菌属于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产生的孢子存在于空气、水中等环境中。在条件如营养物质、温度、水分等适宜的情况下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事实上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原本没有霉菌,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霉菌的孢子,在夏天,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有水和有机物,适合霉菌生长,霉菌的孢子落到上面就会长毛发霉。故B符合题意。6.与酵母菌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成形的细胞核【答案】C【解析】真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是真菌,因此与酵母菌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的结构是成形的细胞核. 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落,甲处较小且表面黏稠;乙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处可能是霉菌的菌落 B. 甲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C. 乙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 乙处可能是一种病毒形成的【答案】AD【解析】A、甲处可能是细菌的几率而不是霉菌的菌落,错误; B、甲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正确; C、乙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正确; D、乙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而不可能一种病毒形成的,错误. 2.细菌广泛分布的特性有(  )A. 繁殖速度快,形成芽孢 B. 生活既需要氧气也可不需要氧气C. 细菌的结构既有鞭毛又有芽孢 D. 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B【解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由分析可知,细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都能生活,这一特性也增加了它的分布范围. 3.下列有关生物类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有害B. 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少于无脊椎动物C. 水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D. 乳酸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答案】AD【解析】A、有的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够治疗化脓性疾病,乳酸菌能够制作酸奶; B、在自然界,无脊椎动物种类占95%,脊椎动物种类占5%,可见脊椎动物的种类远少于无脊椎动物; C、水杉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D、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两者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型细胞核. 4.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这是因为(  )A. 细菌生活不需要氧气 B.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C. 细菌在逆境下可形成芽孢 D. 细菌不能分解有机物【答案】BC【解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5.下列微生物属于细菌的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醋酸菌 D. 黄曲霉【答案】BC【解析】AD、酵母菌、黄曲霉都有细胞核,都是真菌; BC、乳酸菌、醋酸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都是细菌.   所以属于细菌的是B、乳酸菌和C、醋酸菌. 题组C  培优拔尖练1、请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菌落的形成和菌落特点的题目,要求学生知道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并理解菌落的含义。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在同一个菌落里只能是同一种细菌或者真菌,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几倍甚至几十倍,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不论是人工培养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落。 2、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了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除了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外,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在缺氧状态下很难存活,如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反而会受到抑制,例如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地生存。所有这些也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请看下图,分析有关地球上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上10千米B. 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下10千米C.水圈的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D.地球的全部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答案】C.【解析】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但是细菌和真菌的存在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如温度等,并非地球的全部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4腐烂柑橘果皮上长出的绿色斑块属于A. 细菌 B. 真菌 C. 植物 D. 病毒【答案】B【解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可见 腐烂柑橘果皮上长出的绿色斑块属于是真菌。故B项符合题意。    5关于下面各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B. 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而没有C. 也是一个细胞,它有细胞壁,有成形的细胞核D. 生物是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A、图示有细胞壁、大液泡、细胞核,因此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没有液泡、有细胞核因此是动物细胞.A正确; B、通过比较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B正确; C、图是一个细菌细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B错误; D、图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病毒有自己的遗传物质核酸,D正确; 6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处理方法温度观察现象1接种细菌40℃全表面呈浑浊2接种细菌0℃全表面清晰3接种细菌100℃全表面清晰4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40℃全表面呈浑浊5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40℃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A. 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B. 将培养基2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 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D. 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答案】B【解析】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正确; B、将培养基2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错误; 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正确;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正确. 7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禽等生物较安全。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的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以氯氰菊酯(农业杀虫剂)为对照,对福建某地茶园的茶尺蠖进行了药效试验。下表是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氯氰菊酯使用的不同天数对茶尺蠖致死率(%)的效果对比:  用药量时间短稳杆菌悬浮剂氯氰菊酯833.3毫升/公顷1071.4毫升/公顷1500毫升/公顷900毫升/公顷387.65%100%100%49.37%793.93%100%100%60.21%21100%100%100%73.39%1)茶尺蠖的天敌有蜘蛛和食虫鸟等,请写出一条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______2)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______的防治效果更好。4)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变量是______5)通过对三种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不同天数的药效分析,选用用药量为______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答案】(1)茶树茶尺蠖食虫鸟(或茶树茶尺蠖蜘蛛食虫鸟)。2)成形的细胞核。3)短稳杆菌悬浮剂。4)控制单一变量。短稳杆菌悬浮剂的用药量。5833.3毫升/公顷-1071.4毫升/公顷。【解析】(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所以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是:茶树茶尺蠖食虫鸟(或茶树茶尺蠖蜘蛛食虫鸟)。2)短稳杆菌是一种细菌,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短稳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更好。4)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所以,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变量是短稳杆菌悬浮剂的用药量。5)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短稳杆菌悬浮剂为833.3毫升/公顷用药量的基础上,杀虫效果逐渐增加;在1071.4毫升/公顷用药量后再增加悬浮剂用药量,杀虫效果不增加。所以,选用用药量为833.3毫升/公顷-1071.4毫升/公顷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 ______ 2)你认为 ______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______ 3)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______ 4)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其原因是 ______ 5)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答案】(1)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乙;设置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惟一; 3)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 4)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解析】(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假设: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提出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提出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或培养基,或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因此实验中应该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