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题典【苏科版】
专题1.10利用全等证明线段和差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题典【苏科版】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10利用全等证明线段和差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题典【苏科版】,文件包含专题110利用全等证明线段和差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题典解析版苏科版docx、专题110利用全等证明线段和差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题典原卷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题典【苏科版】
专题1.10利用全等证明线段和差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
【典例剖析】
【例1】.如图,△ABC中,AB=AC,∠BAC+∠BDC=180°.
(1)求证:AD为∠BDC的平分线;
(2)若∠DAE=∠BAC,且点E在BD上,直接写出BE、DE、DC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_.
【答案】(1)见解析;(2)DE= B E+DC.
【解析】
【分析】
(1)过A作AG⊥BD于G,AF⊥DC于F,先证明∠BAG=∠CAF,然后证明△BAG≌△CAF得到AG=AF,最后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过A作∠CAH=∠BAE,证明△EAD≌△HAD,得到AE=AH,再证明△EAB≌△HAC中,即可得出BE、DE、DC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详解】
证明:(1)如图1,过A作AG⊥BD于G,AF⊥DC于F,
∵AG⊥BD,AF⊥DC,
∴∠AGD=∠F=90°,
∴∠GAF+∠BDC=180°,
∵∠BAC+∠BDC=180°,
∴∠GAF=∠BAC,
∴∠GAF-∠GAC=∠BAC-∠GAC,
∴∠BAG=∠CAF,
在△BAG和△CAF中
∴△BAG≌△CAF(AAS),
∴AG=AF,
∴∠BDA=∠CDA,
(2)BE、DE、DC三条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DE= B E+DC,理由如下:
如图2,过A作∠CAH=∠BAE交DC的延长线于H,
∵∠DAE=∠BAC,
∴∠DAE=∠BAE+∠CAD,
∵∠CAH=∠BAE,
∴∠DAE=∠CAH+∠CAD=∠DAH,
在△EAD和△HAD中
,
∴△EAD≌△HAD(ASA),
∴DE=DH,AE=AH,
在△EAB和△HAC中
,
∴△EAB≌△HAC(SAS),
∴BE=CH,
∴DE=DH=DC+CH=DC+BE,
∴DE=DC+BE.
故答案是:DE=DC+BE.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线段和差的证明,掌握截长法和补短法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
【变式1】.如图,在中,,O为的中点,D,E分别在上,且.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从而可得,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最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据此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证.
【详解】
如图,连接,
∵,O为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
∴,
∴,
∵,
∴,
∴,
又∵,
,
∴,
在和中,,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例2】(1)问题背景:
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中,AB = AD,∠BAD= 120°,∠B =∠ADC= 90°,E,F 分别是 BC, CD 上的点,且∠EAF = 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 连结AG,先证明ΔΔADG,再证明ΔΔ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
(2)探索延伸:
如图 2,在四边形ABCD 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EF=BE+DF;(2)成立,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
(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
【详解】
解:(1)EF=BE+DF,证明如下:
在△ABE和△ADG中,
在△AEF和△AGF中,
故答案为 EF=BE+DF.
(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
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如图②,
在△ABE和△ADG中
∴△ABE≌△ADG(SAS),
∴AE=AG,∠BAE=∠DAG,
∵∠EAF=∠BAD,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SAS),
∴EF=FG,
∵FG=DG+DF=BE+DF,
∴EF=BE+D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半角模型”,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半角模型”构造全等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45°,连接EF,这种模型属于“半角模型”中的一类,在解决“半角模型”问题时,旋转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思路.例如图中△ADF与△ABG可以看作绕点A旋转90°的关系.这可以证明结论“EF=BE+DF”,请补充辅助线的作法,并写出证明过程.
(1)延长CB到点G,使BG= ,连接AG;
(2)证明:EF=BE+DF
【答案】(1)DF;(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于△ADF与△ABG可以看作绕点A旋转90°的关系,根据旋转的性质知BG=DF,从而得到辅助线的做法;
(2)先证明△ADF≌△ABG,得到AG=AF,∠GAB=∠DAF,结合∠EAF=45°,易知∠GAE=45°,再证明△AGE≌△AFE即可得到EF=GE=BE+GB=BE+DF
【详解】
解:(1)根据旋转的性质知BG=DF,从而得到辅助线的做法:延长CB到点G,使BG=DF,连接AG;
(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ADF=∠ABE=∠ABG=90°,
在△ADF和△ABG中
∴△ADF≌△ABG(SAS),
∴AF=AG,∠DAF=∠GAB,
∵∠EAF=45°,
∴∠DAF+∠EAB=45°,
∴∠GAB+∠EAB=45°,
∴∠GAE=∠EAF =45°,
在△AGE和△AFE中0
∴△ADF≌△ABG(SAS),
∴GE=EF,
∴EF=GE=BE+GB=BE+DF
【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旋转方法提示构造全等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满分训练】
一、解答题
1.在中,,,直线MN经过点C且于D,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
②;
(2)当直线MN烧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或者对其恒等变形得到,),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得出,再根据即可判定;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进而得到;
(2)先根据,,得到,进而得出,再根据即可判定,进而得到,,最后得出;
(3)运用(2)中的方法即可得出,,之间的等量关系是:或恒等变形的其他形式.
(1)
解:①,,
,
,,
,
在和中,
;
②,
,,
;
(2)
证明:,,
,
,
在和中,
;
,,
;
(3)
证明:当旋转到题图(3)的位置时,,,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或或.
理由如下:,,
,
,
在和中,
,
,,
(或者对其恒等变形得到或).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2.(1)如图1,已知中,90°,,直线经过点直线,直线,垂足分别为点.求证:.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三点都在直线上,并且有.请写出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已知得出∠CAE=∠ABD,进而利用AAS得出则△ABD≌△CAE,即可得出DE=BD+CE;
(2)根据∠BDA=∠AEC=∠BAC,得出∠CAE=∠ABD,在△ADB和△CEA中,根据AAS证出△ADB≌△CEA,从而得出AE=BD,AD=CE,即可证出DE=BD+CE;
【详解】
(1)DE=BD+CE.理由如下:
∵BD⊥,CE⊥,
∴∠BDA=∠AEC=90°
又∵∠BAC=90°,
∴∠BAD+∠CAE=90°,∠BAD+∠ABD=90°,
∴∠CAE=∠ABD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BD=AE,AD=CE,
∵DE=AD+AE,
∴DE=CE+BD;
(2),理由如下:
∵∠BDA=∠AEC=∠BAC,
∴∠DBA+∠BAD=∠BAD+∠CAE,
∴∠CAE=∠ABD,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BD+CE=AE+AD=DE;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中的“一线三等角”模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如图1,已知AB=AC,AB⊥AC.直线m经过点A,过点B作BD⊥m于D, CE⊥m于E.我们把这种常见图形称为“K”字图.
(1)悟空同学对图1进行一番探究后,得出结论:DE=BD+CE,现请你替悟空同学完成证明过程.
(2)悟空同学进一步对类似图形进行探究,在图2中,若AB=AC,∠BAC=∠BDA=∠AEC,则结论DE=BD+CE,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之.
【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证∠ABD=∠EAC,再证△ABD ≌ △CAE(AAS)即可;
(2)先证出∠ABD = ∠EAC,再证△ABD ≌ △CAE(AAS)即可.
【详解】
证明:(1)∵AB⊥AC,BD⊥DE,CE⊥DE,
∴∠BDA=∠AEC=∠BAC=90°,
∴∠DAB+∠ABD=∠EAC+∠DAB=90°,
∴∠ABD=∠EAC,
在△ABD和 △CAE中,
,
∴ △ABD ≌ △CAE(AAS),
∴ BD = AE ,AD = CE,
∴ DE = AE + DA ;
(2)成立,
理由如下:∵ ∠BAC + ∠BAD + ∠EAC = 180° ,
∠ADB+ ∠BAD + ∠ABD = 180°,
∠BAC = ∠BDA,
∴∠ABD = ∠EAC ,
在△ABD和 △CAE中,
,
∴ △ABD ≌ △CAE(AAS),
∴ BD = AE,AD = CE,
∴ DE = AE + DA = BD + CE.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4.在△DEF中,DE=DF,点B在EF边上,且∠EBD=60°,C是射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BC≠BE),在射线BE上截取BA=BC,连接AC.
(1)当点C在线段BD上时,
①若点C与点D重合,请根据题意补全图1,并直接写出线段AE与BF的数量关系为 ;
②如图2,若点C不与点D重合,请证明AE=BF+CD;
(2)当点C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BF,CD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
【答案】(1)①AE=BF;②见解析;(2)AE=BF﹣CD或AE=CD﹣BF
【解析】
【分析】
(1)①如图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C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AB=BC,∠DAB=∠ABC=60°,由邻补角的性质得到∠EAD=∠FBD=120°,推出△ADE≌△BD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证明:在BE上截取BG=BD,连接DG,得到△GBD是等边三角形.同理,△ABC也是等边三角形.求得AG=CD,通过△DGE≌△DBF,得到GE=BF,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3,连接DG,由(1)知,GE=BF,AG=CD,根据线段的和差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如图4,连接DG,由(1)知,GE=BF,AG=CD,根据线段的和差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①如图1,∵BA=BC,∠EBD=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D=AB=BC,∠DAB=∠ABC=60°,
∴∠EAD=∠FBD=120°,
∵DE=DF,
∴∠E=∠F,
在△AEC与△BCF中,,
∴△ADE≌△BDF(AAS),
∴AE=BF;
故答案为:AE=BF;
②证明:在BE上截取BG=BD,连接DG,
∵∠EBD=60°,BG=BD,
∴△GBD是等边三角形.
同理,△ABC也是等边三角形.
∴AG=CD,
∵DE=DF,∴∠E=∠F.
又∵∠DGB=∠DBG=60°,
∴∠DGE=∠DBF=120°,
在△DGE与△DBF中,,
∴△DGE≌△DBF(AAS),
∴GE=BF,
∴AE=BF+CD;
(2)如图3,在BE上截取BG=BD,连接DG,
由(1)知,GE=BF,AG=CD,
∴AE=EG﹣AG;
∴AE=BF﹣CD,
如图4,在BE上截取BG=BD,连接DG,
由(1)知,GE=BF,AG=CD,
∴AE=AG﹣EG;
∴AE=CD﹣BF,
故AE=BF﹣CD或AE=CD﹣BF.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运用,利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运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5.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是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连接CE.
(1)在图1中,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BC=CE+CD;
(2)在图2中,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时,结论BC=CE+CD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猜想BC,CE, 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3中,当点D在边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不需写证明过程,直接写出BC,CE, 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及直线CE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
【答案】(1)见解析;(2) 结论BC=CE+CD不成立,猜想BC=CE-CD,理由见解析;(3)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证明△BAD≌△CAE(SAS),可得BD=CE,即可证得BC=BD+CD=CE+CD成立;
(2)同样证明△BAD≌△CAE(SAS),可得BD=CE,即可证得成立,故BC=CE+CD不成立;
(3)补全图形,同样证明△BAD≌△CAE(SA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作出结论: ;.
【详解】
(1)证明:∵△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
∴
∴
∴ △BAD≌△CAE(SAS)
∴BD=CE
∴BC=BD+CD=CE+CD
(2)结论BC=CE+CD不成立,猜想BC=CE-CD,理由如下:
又∵AB=AC,AD=AE
(3) ;;理由如下:
补全图形如图3,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ABC=45°,
∴∠ABD=135°,
由(1)同理可得,
在△ABD和△ACE中,
,
∴△ABD≌△ACE(SAS),
∴BD=CE,∠ACE=∠ABD=135°,
∴BC=CD-BD=CD-CE,∠BCE=90°,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答的关键.
6.阅读下面文字并填空:
数学习题课上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中,AD平分,.求证:.
李老师给出了如下简要分析:“要证就是要证线段的和差问题,所以有两个方法,方法一:‘截长法’如图2,在AC上截取,连接DE,只要证__________即可,这就将证明线段和差问题__________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只要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及_________,再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得出,则结论成立.此种证法的基础是‘已知AD平分,将沿直线AD对折,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E处’成为可能.
方法二:“补短法”如图3,延长AB至点F,使.只要证即可.此时先证__________,再证出__________________,则结论成立.”
“截长补短法”是我们今后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问题常用的方法.
【答案】方法一:;转化;;;;;;方法二:;;
【解析】
【分析】
方法一:在AC上截取,由SAS可证可得,BD=D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CE=DE,即可求证;
方法二:延长AB至点F,使,由AAS可证,可得AC=AF,即可证明.
【详解】
方法一:在AC上截取,连接DE,如图2
∵AD平分,
∴,
在和中
,
∴,
∴,BD=DE,
∵,
∴
而,
∴,
∴DE=CE,
∴AB+BD=AE+CE=AC,
故答案为:;转化;;;;;;
方法二:如图3,延长AB至点F,使,
∴
∴
∴
∴
在和中
,
∴,
∴AC=AF,
∴AC=AB+BF=AB+BD,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属于截长补短类辅助线,核心思想为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长边和最短边,然后确定截取辅助线的方式.
7.如图1,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D上,,.
(1)求证;
(2)作,垂足为F(如图2),探究线段CD,DE,E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到结论.
(2)过点过点B作,交AD延长线于点G,由“AAS”可证,可得,,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从而可求解.
【详解】
(1)证明:∵,
∴.
∴.
∵,
∴.
(2).
理由如下:过点B作,交AD延长线于点G.
∵,,,
∴.
∴,.
∵,,
∴,即BE平分.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8.在中,,,是过的一条直线,于,于.
(1)填空,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如图1位置时,与,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______.
(2)若直线绕点旋转到如图2位置时,试说明:.
【答案】(1)DE=BD+CE(2)说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条件证明△ABD≌△CAE,再结合线段的和差可得出结论;
(2)同(1)可证明△ABD≌△CAE,再结合线段的和差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1,∵BD⊥l,CE⊥l,
∴∠BDA=∠CEA=90°,
∴∠ABD+∠DAB=90°.
∵∠BAC=90°,
∴∠DAB+∠CAE=90°,
∴∠ABD=∠CAE.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AD=CE,BD=AE.
∵DE=AD+AE,
∴DE=CE+BD;
(2)如图2,∵BD⊥l,CE⊥l,
∴∠BDA=∠CEA=90°,
∴∠ABD+∠DAB=90°.
∵∠BAC=90°,
∴∠DAB+∠CAE=90°,
∴∠ABD=∠CAE.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AD=CE,BD=AE
∵DE=AE﹣AD,
∴DE=BD﹣C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和HL.
9.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求证:△ABE≌△CBF.
(2)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2,猜想线段AE,CF,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MBN绕点B旋转到图3这种情况下,猜想线段AE,CF,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见解析;(2)AE+CF=EF,证明见解析;(3)AE﹣CF=EF,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定理证明△ABE≌△CBF;
(2)延长DC至点K,使CK=AE,连接BK,分别证明△BAE≌△BCK、△KBF≌△E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证明结论;
(3)延长DC至G,使CG=AE,仿照(2)的证明方法解答.
【详解】
(1)证明:在△ABE和△CBF中,
,
∴△ABE≌△CBF(SAS);
(2)解:AE+CF=EF,
理由如下:延长DC至点K,使CK=AE,连接BK,
在△BAE与△BCK中,
,
∴△BAE≌△BCK(SAS),
∴BE=BK,∠ABE=∠KBC,
∵∠FBE=60°,∠ABC=120°,
∴∠FBC+∠ABE=60°,
∴∠FBC+∠KBC=60°,
∴∠KBF=∠FBE=60°,
在△KBF与△EBF中,
,
∴△KBF≌△EBF(SAS),
∴KF=EF,
∴AE+CF=KC+CF=KF=EF;
(3)解:AE﹣CF=EF,
理由如下:延长DC至G,使CG=AE,
由(2)可知,△BAE≌△BCG(SAS),
∴BE=BG,∠ABE=∠GBC,
∠GBF=∠GBC﹣∠FBC=∠ABE﹣∠FBC=120°+∠FBC﹣60°﹣∠FBC=60°,
∴∠GBF=∠EBF,
∵BG=BE,∠GBF=∠EBF,BF=BF,
∴△GBF≌△EBF,
∴EF=GF,
∴AE﹣CF=CG﹣CF=GF=EF.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
(1)求证:CO平分∠ACD;
(2)求证:OA⊥OC;
(3)直接写出AB,CD与AC的关系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AB+CD=AC
【解析】
【分析】
(1)过点O作OE⊥AC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OB=OE,从而求出OE=OD,然后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
(2)利用“HL”证明△ABO和△AE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OB=∠AOE,同理求出∠COD=∠COE,然后求出∠AOC=90°,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证明;
(3)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E,CD=CE,然后证明即可.
【详解】
(1)证明:过点O作OE⊥AC于E,
∵∠ABD=90°,OA平分∠BAC,
∴OB=OE,
∵点O为BD的中点,
∴OB=OD,
∴OE=OD,
又∵∠D=90°,OE⊥AC,
∴OC平分∠ACD.
(2)证明:在Rt△ABO和Rt△AEO中,
,
∴Rt△ABO≌Rt△AEO(HL),
∴∠AOB=∠AOE,
同理求出∠COD=∠COE,
∴∠AOC=∠AOE+∠COE=×180°=90°,
∴OA⊥OC.
(3)结论:AB+CD=AC.
理由:∵Rt△ABO≌Rt△AEO,
∴AB=AE,
同理可得CD=CE,
∵AC=AE+CE,
∴AB+CD=AC.
故答案为:AB+CD=A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1.问题1:在数学课本中我们研究过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CB=90°,AC=BC,BE⊥MN,AD⊥MN,垂足分别为E、D.图中哪条线段与AD相等?并说明理由.
问题2: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线段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来,不需要说明理由.
问题3:当直线CE绕点C旋转到图2中直线MN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问题1,AD=EC,证明见解析;问题2:DE+BE=AD;问题3:DE=AD+BE,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根据AAS即可得到△ADC≌△CEB,即可得出AD=EC;
(2)由(1)得到AD=CE,CD=BE,即可求出答案;
(3)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能推出△ADC≌△CEB,得到AD=CE,CD=BE,即可得到DE、AD、BE之间的等量关系.
【详解】
解:(1)AD=EC;
证明:∵AD⊥MN,BE⊥MN,
∴∠ADC=∠BEC=90°,
∵∠ACB=90°,
∴∠ACD+∠BCE=90°,∠DAC+∠ACD=90°,
∴∠DAC=∠BCE,
∵∠ADC=∠BEC,AC=BC,
∴△ADC≌△CEB,
∴AD=EC;
(2)DE+BE=AD;
由(1)已证△ADC≌△CEB,
∴AD=EC,CD=EB,CE=AD
∴CE=CD+DE=BE+DE=AD
即DE+BE=AD;
(3)DE=AD+BE.
证明:∵BE⊥BC,AD⊥CE,
∴∠ADC=90°,∠BEC=90°,
∴∠EBC+∠ECB=90°,
∵∠ACB=90°,
∴∠ECB+∠ACD=90°,
∴∠ACD=∠CBE,
∵∠ADC=∠BEC,AC=BC,
∴△ADC≌△CEB,
∴AD=CE,CD=BE,
∵CD+CE=DC,
∴DE=AD+BE.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的意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已知证出符合全等的条件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综合性比较强.
12.已知:如图,△ABC中,∠BAC=90°,AB=AC,l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BD⊥l,CE⊥l,垂足分别为D、E.
(1) 如图(1),求证:DE=BD+CE;
(2) 若直线l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写出BD、C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详见解析;(2)结论:DE=CE﹣BD,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已知得出∠CAE=∠ABD,进而利用AAS得出则△ABD≌△CAE,即可得出DE=BD+CE;
(2)利用已知得出∠CAE=∠ABD,进而利用AAS得出则△ABD≌△CAE,即可得出BD、C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
解:(1)证明:∵BD⊥l,CE⊥l,∴∠BDA=∠AEC=90°
又 ∵,∴∠BAD+∠CAE=90°,∠BAD+∠ABD=90°,
∴∠CAE=∠ABD
在△ABD和△CAE中
∴△ABD ≌ △CAE
∴BD=AE,AD=CE
∵DE=AD+AE,∴DE=CE+BD .
(2) 如图②所示:
结论:DE=CE﹣BD
证明:∵BD⊥l,CE⊥l,∴∠BDA=∠AEC = 90°
∵∠BAD+∠CAE=90°,∠BAD+∠ABD=90°,∴∠CAE=∠ABD
在△ABD和△CAE中
∴△ABD≌△CAE(AAS)
∴BD=AE,AD=CE
∵DE=AD﹣AE
∴DE=CE﹣B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ABD≌△CAE是解题关键.
13.已知,如图,和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在上.
(1)求证:;
(2)写出,和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AE+AD=AB,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通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可得∠DBC=∠EBA,再由“SAS”可证△DBC≌△EBA;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详解】
(1)证明:∵△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C,BE=BD,∠ABC=∠DBE=∠C=60°,
∴∠ABC-∠ABD=∠DBE-∠ABD,
∴∠DBC=∠EBA,
在△DBC和△EBA中,
,
∴△DBC≌△EBA(SAS);
(2)解:AE+AD=AB,理由如下:
∵△DBC≌△EBA,
∴AE=CD,
∵AD+CD=AC=AB,
∴AE+AD=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结合题意选择正确的定理证明是解题关键.
14.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垂足分别为D、E.
(1)求证:;
(2)请判断DE、BE、AD三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找出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即可;
(2)由(1)中结论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1)证明:∵,,,
∴,
,
∴,
在和中,
,
∴.
(2)
证明:
∴
∵
∴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涉及到角角边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ABC中,AB=AC,点D为△ABC外一点,且∠BDC=∠BAC,AM⊥CD于M,求证:BD+DM=CM.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设AB、CD交于点O,在CM上截取CE=BD,连接AE、AD,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ABD=∠ACD,再证明△ABD≌△ACE得出AD=A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M=EM,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如图,设AB、CD交于点O,在CM上截取CE=BD,连接AE、AD,
∵∠BDC=∠BAC,∠BOD=∠AOC,
∴∠ABD=∠ACD;
在△ABD和△ACE中,
,
∴△ABD≌△ACE(SAS),
∴AD=AE,
∵AM⊥CD,
∴DM=EM,
∴BD+DM=CE+EM=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知识,利用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6.在中,,.
(1)如图1,若过点C在外作直线,于点M,于点N.求证:.
(2)如图2,若过点C在内作直线,于点M,于点N,则与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MN=BN-AM,证明见解.
【解析】
【分析】
(1)利用互余关系证明∠MAC=∠NCB,又∠AMC=∠CNB=90°,AC=BC,故可证△AMC≌△CNB,从而有AM=CN,MC=BN,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证明结论;
(2)类似于(1)的方法,证明△AMC≌△CNB,从而有AM=CN,MC=BN,可推出AM、BN与MN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
证明:(1)∵AM⊥MN,BN⊥MN,
∴∠AMC=∠CNB=90°,
∵∠ACB=90°,
∴∠MAC+∠ACM=90°,∠NCB+∠ACM=90°,
∴∠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AAS),
AM=CN,MC=NB,
∵MN=NC+CM,
∴MN=AM+BN;
(2)结论:MN=NB-AM.
∵AM⊥MN,BN⊥MN,
∴∠AMC=∠CNB=90°,
∵∠ACB=90°,
∴∠MAC+∠ACM=90°,∠NCB+∠ACM=90°,
∴∠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AAS),
AM=CN,MC=NB,
∵MN=CM-CN,
∴MN=BN-A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推出对应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专题19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原卷版苏科版docx、专题19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解析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时作业,文件包含专题18一线三等角构造全等模型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原卷版苏科版docx、专题18一线三等角构造全等模型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解析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专题1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原卷版苏科版docx、专题1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大题专练重难点培优-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解析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