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与朱元思书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3429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朱元思书,通假字,一词多义,南朝梁吴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难点)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素养)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骈 文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停了,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奔。
径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水都是青绿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意动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生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同“啭”,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而动听。
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天,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窥谷忘反(2)蝉则千转不穷
天下独绝。(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断)=沿溯阻绝
负势竞上。(向上)
争高直指。(笔直)
直视无碍。(径直、直接)
3、古今异义(1)戾:鸢飞戾天者(2)许:一百许里(3)经纶: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整治的才能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左右、上下;今义:允许、许可
4、词类的活用(1)上:负势竞上(2)东西:任意东西(3)奔:猛浪若奔
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5、常用虚词(1)自: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2)俱:风烟俱净(3)皆:水皆缥碧(4)甚: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5)则:蝉则千转不穷(6)者:鸢飞戾天者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产生于魏晋时期,在六朝则广为流行。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骈文的特点,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一段:有描写,有记叙, 有抒情。
描写:
记叙:
抒情: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奇在寒树寒改为多、密如何?奇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这是什么写法?你能猜出作者的观察位置吗?奇在妙音比如:激改为击如何?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出哪些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字眼?为什么重点描写蝉鸣和猿啼?
第1段,总说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2段,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第3段,写“奇山”,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草木、鸟兽,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对应的景物特点:山高林密水清水急,各种景物之多变、生机勃勃
首先是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山的动感与生机其次视角多样,有俯视、近观、仰视、远眺再次采用多种技巧,包括夸张、比喻,动静结合,多感官调用,正侧面相结合,对比衬托
临川王萧宏将吴均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作者由景而生慨叹,以怡人的景物净化内心。同时自述心志,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文章怎样用“异”“奇”二字写水山?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4.2、3段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画家为什么要选用这句给画题词 ?
文章以美词写美景,写出了欣赏美景时独特的内心感受。天朗气清,无风少雾,内心也毫无挂碍,任意东西。“无风水面琉璃滑”,正当凝望水中鱼石时,急湍猛浪增添了一分活泼。之后作者写高山、泉水、蝉鸣,都侧重写景象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最终放慢争斗的脚步,忘却世俗的烦忧,悟功名之虚诞,睹枝条之多姿,达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文章在内容安排方面多呈现“写景+感受”的特点,即观后有感,感后有悟。在对景物雕琢摹写后,总有一个“我感到”“让我想到”或“好像是”的类似表述。
高山仰止,作者欣赏到的美景是“独绝”的,被水流所惊愕,被高山所俯瞰,被啼叫声所淹没,一种崇高的壮丽的美震颤着作者,征服着作者,无怪乎名利之心得以平复,国家大事搁置一边,因为这些在鬼斧神工的奇山异水面前都不值一提。这就导致了文章看似残篇断简的结尾,因为在大美面前,往往是可以得意忘筌的——时时垂下或遮挡的枝条,营造出时而晴朗、时而阴天的迷局,作者不能多说,却不得不用一番虔诚的心去审视其中无穷的美。
已经点题了,为什么还要写景?能否删去或者换个位置?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淡化说教痕迹,润物细无声由动回到静与开头的静相吻合,淡入淡出符合美学原理情景交融照应“从流飘荡”,光线有明暗变化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以静写动,寓动于静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也确实是有难以比拟之处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1.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2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特点—清澈明净;同时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急速奔涌的景象,突出水之“异”。
2.赏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指,千百成峰。”一句的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两岸重山叠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象。“竞”“争”二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3.结尾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有何作用?
景物色调发生变化,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同时形成一种张力,表明作者一如既往沉醉在这美好多变的自然景色中。
1.[重点] 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山水的特点。请说说其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山“奇”:一是山之高(夹岸高山);二是山之势峻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三是山中生机盎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水“异”:一是水之清,水之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二是水之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难点]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特点, 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轻重有度。
归园田居( 其一)[晋]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从小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中,转眼间离开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的山林,池中鱼向往着从前的深潭。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拙朴本性归耕田园。住宅四周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遮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屋前。远处村落房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大自然。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也被认为是元代文人画作中的杰作,它用更自由、多变化的笔墨来描绘山水,透过山石的起伏与笔墨的变化,表现山水内在的生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与朱元思书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一读,朗读课文,水清---,水急---,水色---,视觉---,听觉---,寒树群峰,爱慕自然,蔑视功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字词积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向东或向西,表示约数,独一无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作业ppt课件,共4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