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夜不闭户)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问: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通“形”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
问:本章中老子列举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行为,他们都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招致了失败),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企者、跨者——用脚尖站立,跨大步行走,违背自然规律。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以自我为中心,是轻浮、急躁的表现,不够谦虚,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译文: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智,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是明。能够战胜(承受)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承受)自己的人是强大的。知道满足的人才会觉得富有,勤勉而行恪守初心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安身立命之所的人能够长久,死后人格精神不朽的人就是长存。
问: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译文:事物未生变时易持守,问题还未显露时易解决,事物脆弱时易分离,事物细微时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未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以难得的货品为贵重,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不从个人私欲的角度)。
问:《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
①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②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是道家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的继承者,这是不是标志着他们两家的学说殊途同归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
“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保持坚定的毅力,善始善终
北大哲学系教授王博在《心灵的四季》讲座中指出:“可以用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法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即儒家是心灵之春,墨家是心灵之夏,道家是心灵之秋,法家是心灵之冬。”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儒、墨、道、法代表人物,并思考,儒道有何异同?
对这三家(儒释道),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不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们去不可。——南怀僅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本研习,自然状态才最合适,不违反自然常态和规律,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老子》四章,朗读文章,文白对译,回顾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人论世,老子思想,关于《老子》,时代背景,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任务二探究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