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案
展开《对称》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我遵循“迁移自主”的教学原则,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比较对照,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想一想”等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它是学生在本学段第六册以及第二学段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感性的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爱问爱动手,但提问、动手仍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意注意维持时间仍然比较短。
(三)教学手段与技术准备
教学手段:
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技术准备:课件一套, 数学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的特点进行判断,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判断实物或图片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审美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看一看,你认识吗?
(二)自主学习,探索交流
1、认识实物的对称
(1)、这三样物品长得完全不一样,但他们身上却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它。一会儿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谁说的最准确。?
(2)、像空竹左右一样,娃娃面具左右一样,天坛左右一样,我们在数学上称为对称,板书课题并标注拼音。这是我们的新朋友。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3)下面这些建筑都是对称的吗?你还能说出哪些对称现象?
2、认识图片的对称
(1)、观察图片,说一说它对称吗?不要光看,怎样证明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这个图形呢?
(2)观察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下面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的,这里我们只看到了它的一半,想象它的原图会是什么样?
3试一试
下面各图是对称的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是对称的?
(三)变换形式,熟练应用
1、观察数字,哪一个是对称的?
0 1 2 3 4 5 6 7 8 9
2、观察数学符号,哪一个是对称的?
+ - × ÷ ﹦ ﹤ ﹥
3、英语学习中也有对称现象,快看一看有谁?
A B C D E F G H M Q
4、语文课堂也会看到对称现象,看一看,想一想还有谁?
喜 工 由 日 中 口 甲
5、这些图形我们说它对称与否,有什么办法证明呢?
6、找它的另一半。
7、它对称吗? 为什么?
(四)小节收获,扩展延伸
1、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六、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1、后测问题:
书上练习题
七、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本课中,我主要是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感兴趣的玩这个话题入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有兴趣了,就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了。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下册三 对称与方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下册三 对称与方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京版三 对称与方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北京版三 对称与方向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京版三 对称与方向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北京版三 对称与方向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深化,拓展延伸,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