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及反思
展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让人交流思考;
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参加过野营活动吗?都会带些什么东西呢?你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课件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瞧,小伙伴们到达了野营地点,仔细观察这幅画,看看大家都带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
同学们找的可真全,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猜一猜接下来4位小朋友要干什么?(分食物)这么多好吃的能不能让一个小朋友全都霸占了?(不能)是的,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那么这些食物要怎么分呢?
- 追问:根据刚才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注意把问题说完整,谁来试试看?
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
②13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③1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④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评价:你说得可真完整;你说的真准确;原来你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谁能像他一样再完整的提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那么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好吗?
【具体实物分一分】
今天老师把情景图中的面包带到了咱们教室,瞧,这是什么?(面包)数一数一共有几个?(9个)现在老师就来找4位同学充当情景图中的小朋友,再另请一位同学将这9个面包分给大家。负责分的同学,注意边分边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注意学生站位)
预设:分面包的同学可能是一个一个的分,也可能两个两个的分,当最后手里还剩一块面包时,追问:台下的同学们,台上的某某某遇到了出现了一个状况,他分着分着突然停了,
请问同学们某某某把9个面包分完了吗?没有
还剩几个?还剩1个
那为什么某某某不再继续分下去了呢?(因为不知道把最后一个给谁了。)
哦,最后这一个面包无论分给谁,其他同学都不乐意,该怎么办?每人再分一个还能继续分吗?
(让学生直观感受将剩下的一块留在那,不能再分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面包每人再分一个不够分了。)
嗯,通过几位同学精彩的展示,我们知道这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同学的过程,谁能起来再说一说分法?(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2个,还剩1个,,每人再分1个不够分了,要留下。)
【借助学具分一分】
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演示的是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你还有其他分法吗?别着急,动脑筋想一想,借助我们的手中小圆片代替面包把你的分法演示出来行吗?看谁分的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预设: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边摆边介绍分法。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很好,你从这两种分法中有什么发现?
(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
还剩1个,这说明分完了吗?(没有)还能继续分吗?为什么? (不够分了)
不够分,我们要怎么办?(留在那,谁也不给)
谁能把他们分的过程再完整的说一遍(板书过程)(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这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
4.你能把刚才分面包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开动脑筋想一想,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要用什么方法?(除法)那么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应该怎么列算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写。
师: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面包,(板书:9÷4=2(个))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板书)。把余下1个,还能分吗?把不能再分的1个,也就是剩下的1个写在“……”后面(板书:……1),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生:余数。)
师: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说一遍分的过程。
生:9表示9个面包,4表示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2表示每人分2个面包,1表示还余下1个。(指名回答)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除法家族里的其他成员?(生: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一位新成员——余数。
师:在这个算式中,被除数9表示什么?除数4表示什么?商呢?余数呢?
师:这个算式我们把它读作:9除以4商2(个)余1(个)。(生尝试读,个别读)
师: 那…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起说?
齐读: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面包,还余下1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面包的过程,弄清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借助直观操作、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里的教学要注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三、练习
1.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并和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算式的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能分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看学业纸第二题,我们同位两人合作,左边的同学负责摆圆片,右边的同学负责记录摆后的结果,看看哪个同位俩配合的最默契,最快的解决问题。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
预设:分苹果:12÷4=3(个)
分黄瓜:13÷4=3(个)……1(个)
分火腿肠:14÷4=3(个)……2(个)
分酸奶:15÷4=3(瓶)……3(瓶)
.......................
投影汇报,随机抽出两题,指名答算式的意义并正确读算式。
3.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独立思考,同位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除数都一样;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
有余数的除法可真多,大家也有了很多的发现,到底有余数的除法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决许多分一分的问题,体会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很多,从而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五、学而致用
1. 摆一摆,填一填。
8÷3 = 9÷2 =
13÷5 = 23÷4 =
2、平均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还剩几枝?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对,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板书课题)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并能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提问的意识。】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及反思,共4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升,课堂总结,专项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及反思,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