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知识点归纳】
1. 水的电解实验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原子个数比为2∶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2. 物体的浮沉
对于实心的物体,由F浮=ρ液gV排,G=mg=ρ物gV物,浸没时V排=V物,所以当ρ液>ρ物时,F浮>G,物体上浮;当ρ物=ρ液时,F浮=G,物体悬浮;当ρ液<ρ物,F浮<G,物体下沉。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特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F浮=G)。在平衡力作用下静止不动,不同点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漂浮时物体的体积大于排开液体的体积V物>V排;悬浮时,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V物=V液。
3.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4. 浮力的计算
常见浮力大小计算的几种方法:
(1) 压力差法:浮力大小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公式:F=F向上-F向下。
(2) 称重法:先用弹簧秤称出物体在空中的重量G,再用弹簧秤称出物体浸入液体时的重量F,两次的示数之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公式为:F浮=G-F。
(3) 平衡法:当物体在液体表面或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大小等于浮力的大小。公式:F浮=G。
(4)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变的方法
(1)当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是不相同的。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当需要增加溶剂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
(3)当需要蒸发溶剂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
(4)当需要增加溶质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
6.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在曲线上的点、曲线上方或下方的点,都可以表示溶液的不同状态。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的“坡度”比较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曲线“坡度”比较缓;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的“坡度”下降。
7. 粗盐提纯
通过对粗盐的提纯,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可以得到较纯净的精盐。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突破点1 物体浮沉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例1】 小王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与重力和浮力是否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气球下面绑着一铁块,沉在烧杯底部(如图1)。往气球中不断充气,直到气球漂浮在水面上(如图2)。(气球内气体的质量忽略不计)
实验二:将乒乓球完全按入水中后放手,结果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如图3)。用针筒向乒乓球内不断地注入水,并用体积很小(可忽略不计)的胶布封住洞口,直到乒乓球沉在底部(如图4)。
(1)结合小王的实验目的,由实验一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与重力和浮力间大小的关系,小王又做了实验三。
实验三:将图5中已称量的铁块轻轻放入水中,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5、6所示。若将图6弹簧测力计撤离铁块,发现铁块在水中下沉。于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
(3)图6中铁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4)其他组的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三得出该结论的可信度不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力相等时,物体的浮沉与浮力有关 (2)乒乓球所受的浮力 (3) 0.2 (4)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解析】(1)图1和图2重力相等,但图2气球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则浮力增大。
(2)实验二重点观察的是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乒乓球所受的浮力相同。
(3)瓶子浸没水中时,根据称重法可知,瓶子受到的浮力:F浮=G-F=2.2N-2.0N=0.2N;
(4)实验三仅凭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突破点2 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密度
【例2】 (1)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和小晨分别展开了科学探究。小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ρ铁为7.9×103 kg/m3)
①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 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用题目中的符号G、ρ铁、F表示)。小明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②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 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③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ρ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乙
④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
(2)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玻璃杯、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A.让小空玻璃杯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丙。
B.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 mL,如图丁。
C.将烧杯中20 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戊。
D.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玻璃杯,小空玻璃杯仍漂浮在水面上,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 mL,如图己。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②在实验步骤C和D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玻璃杯,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① eq \f(G-F,G) ρ铁 ②1×103kg/m3 ③C ④不能 (2)3.2 不变
【解析】(1)①知道金属块浸没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液体的密度。
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G-F,V=V排;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
②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
=1×103kg/m3;
③根据中ρ液= eq \f(G-F,G) ρ铁可以看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液体的密度ρ的增大而减小,故初步判断只有C可选。
④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水银大于铁密度,铁根本没法浸入在水银中。所以不能利用该密度计能否测出水银的密度。
(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V排水=20mL=20cm3;
因为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空桶的重力与金属块的重力之和,而小空桶浮在水面上时水未溢出,所以,小空桶和金属块排开V′排水=20mL+44mL=64mL=64cm3水时的浮力即为金属块所受浮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
所以,金属块的重力:G=F浮=ρ水gV′排水=1×103kg/m3×10N/kg×64×10-6m3=0.64N,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浮=0.64N,金属块的质量:m=G/g=0.64N/(10N/kg)=0.064kg=64g,
则被测金属块的密度:ρ=m/V=64g/20cm3=3.2g/cm3;
(2)在实验步骤A和B中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一定,在实验步骤C和D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相当于减少了小空桶排开水的重力,增加了小空桶和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而且其减少量等于增加量,故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则其重力、质量不变,所以根据ρ=m/V可知,测出的金属块密度不变。
突破点3 利用浮力知识进行计算
【例3】 灵溪塘北河道正在清理淤泥,为清除淤泥先要将河道的水抽干,把电动抽水机绑在三个浮桶上,通电后进行抽水。电动机和浮桶的有关数据如表(电动机线圈不能浸水,电动抽水机浸入水中部分体积不计)所示。
(1)空桶放在水中漂浮时,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2)把小型电动抽水机绑在三个浮桶上时,浮桶浸入水中的总体积为___________m3。
(3)为了加快抽水的速度,工人换用更大型号的电动抽水机。此时浮桶下沉了一些,则浮桶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答案】(1)竖直向上;(2)把小型电动抽水机绑在三个浮筒上时,浮筒总浸入水中的体积为0.105m3;(3)变大。
【解析】(1)空桶放在水中漂浮时,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根据题意可知,把小型电动抽水机绑在三个浮筒上时,整体处于漂浮状态;
由表格数据可知,每个浮筒质量为25kg,小型电动抽水机质量为30kg,
根据漂浮条件可得,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G总=m总g=(3×25kg+30kg)×10N/kg=1050N;
由F浮=ρ水 gV排可得,浮筒总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V排=F浮/ρ水g=1050N/(1.0×103kg/m3×10N/kg)
=0.105m3。
(3)换用了更大型号的电动抽水机,此时浮筒下沉了一些,即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水 gV排可知,浮筒受到浮力变大。
突破点4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例4】 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不同条件下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只烧杯中各放入20 g 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 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 ℃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 g水,改变温度至t2 ℃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_______(填“>”“<”或“=”)t2。分析表格中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__________℃。
【答案】(1)饱和;(2)温度、溶剂种类;(3)>;50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甲烧杯中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是饱和溶液;
(2)由甲乙实验可知,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由甲丙实验可知,溶剂的不同,溶解度不同;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剂的种类;
(3)由题意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0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由上述实验可知,硝酸钾在低温时溶解的硝酸钾少,所以,则t1>t2;
对比分析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发现在温度是50℃,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现异常变化,在此温度时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突破点5 溶液的配制
【例5】 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提供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量的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溶液的方案并填入下表。
【答案】(1) 10 g硝酸钾固体和40 g水
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和25 g水
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7 g 硝酸钾固体和23 g水
【解析】方案一、将硝酸钾晶体溶于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溶剂的质量是:50g-10g=40g。
配制方法是:将10克硝酸钾晶体溶于40克蒸馏水;
方案二、将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得到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设需40%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x,
x×40%=50g×20% 解得:x=25g。需加水的质量是:50g-25g=25g
配制方法是:在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和25g水
方案三:可以向稀溶液中加入溶质和溶剂的方法得到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15%=3g;
加入溶质的质量是:10g-3g=7g 加入溶剂的质量是50g-20g-7g=23g。
所以配制方法是:在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克硝酸钾晶体和23克蒸馏水。
1.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臭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某市的自来水处理系统由于增设了加活性炭和加臭氧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下列措施和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水是各种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B.温度升高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C.用臭氧和活性炭处理过的纯净自来水是混合物
D.臭氧和活性炭的作用相同
【解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以及净水中使用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2021年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们可以利用冰块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解析】分析A、B、C、D四个答案,三峡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施加影响,所以我们判断只有A说法正确。
3.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②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③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④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⑤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物质的分类、酸性溶液与酸的关系、悬浊液与乳浊液的特点以及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以及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可确定②④正确。
4.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B )
【解析】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7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恰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C、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3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5.如图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 B )
A.向上运动 B.仍然静止 C.向下运动 D.上下晃动
【解析】由图可知,木块和铝块在水中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它们总重力;向水中加入一些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木块和铝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即木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仍等于它们的总重力,所以木块和铝块在水中仍然静止,故B正确。
6.利用废旧牙膏皮可以做很多小实验。小华同学把空的牙膏皮剪去尾部做成一个筒状,放入盛有水的脸盆中,发现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此牙膏皮卷成小团状后放入水中,牙膏皮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牙膏皮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B.牙膏皮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C.牙膏皮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D.牙膏皮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解析】A、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V排g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漂浮时浮力大,排水体积就大。
B、牙膏皮重力等于质量乘以g,不论牙膏皮是什么形状,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重力也是不变的。
C、牙膏皮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D、牙膏皮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牙膏皮的重力;卷成团状的牙膏皮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漂浮时浮力大。
7.次氯酸钠(NaClO)是常用的消毒剂。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量筒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指出图②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改正后,再次称量时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上已放30 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
(4)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5)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
(6)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次氯酸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次氯酸钠时,游码在零刻度右侧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次氯酸钠固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杂质
⑥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答案】(1)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 (2)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3) B (4)90 100mL (5)④②①⑤③ (6)②③④⑤
【解析】(1)图中涉及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烧杯、量筒和玻璃棒;(2)天平称量要左物右码,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3)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砝码,则游码应拨到3.1g刻度出,且应读游码左边的刻度.
(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溶质10g,水90g,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量取的水的体积是90mL,选择100mL的量筒;(5)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的步骤是:先计算再称量再量取最后溶解,故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5)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水正好偏小,溶质不变,溶剂小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所得溶质质量中一部分为杂质质量,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⑥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已经不影响原溶液的质量分数。
8.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的最佳顺序是_________。
(2)图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3)以下情况会影响结论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高度
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
(4)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103 kg/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红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答案】(1)丁、甲、乙、丙 (2)1 (3)A (4)变小 (5)乙
【解析】(1)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丁、测出空桶的重力;甲、测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体浸在装满水的溢杯中,测出测力计的示数;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确顺序为:丁、甲、乙、丙,故B正确。
(2)空气中物体的重力为G=2N;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N,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N-1N=1N;
(3)A.图乙中水面未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物体放入溢水杯时,先要使溢水杯满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题意;B.图乙中物体未全部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排开液体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4)将图乙中的水换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浮力减小;
(5)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测量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时,不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即乙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
9.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g取10 N/kg),则:
(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为_____________。
(2)金属块 eq \f(1,4) 体积露出水面时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______。
(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20N (2)39N (3)2.7×103kg/m3
【解】(1)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水面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由图像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拉1=54N,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即为图中的AB段,由图像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F拉2=34N,则浸没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F浮=G-F拉2=54N-34N=20N;
(2)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由F浮=ρ水V排g可得,金属块的体积:V=V排=F浮/ρ水g
=20N/(1.0×103kg/m3×10N/kg)=0.002m3, eq \f(1,4) 体积露出水面时,
=ρ水g=ρ水 eq \f(3,4)Vg= eq \f(3,4)×20N=15N,则F拉3=G-=54N-15N=39N
金属块的质量m=G/g=54N/10N/kg=5.4kg;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5.4kg/0.002m3=2.7×103kg/m3。
10.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测量时示数为1.6 N,当把物块总体积的 eq \f(1,2) 浸入水中测量时,示数为0.6 N,则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当把物块总体积的 eq \f(4,5) 浸入水中测量时,示数为_________N,此时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kg。(g取10 N/kg)
【答案】1 0.8×103 0 0.16
【解析】
11.小柯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结束后,小柯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水中深度变化的曲线(h为金属圆柱体底浸入液体的深度),如图所示。(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曲线_________ (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2)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N, 金属圆柱体全部浸入液体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3)该金属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答案】(1)a (2)2.7 1.0(3) 2.7×103 kg/m3
【解析】(1)因为在物体全部浸没前,物体进入到液体中的深度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全部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浮力不再变化;所以图象a符合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和浸入深度的关系;
(2)图象b是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变化图象,物体没有浸入到水中前的拉力即为物体的重力G=F=2.7N;由图象a可知,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圆柱体受的拉力F=1.7N,则浮力为F浮=2.7N-1.7N=1.0N。
(3)
12.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地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某校对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1)这5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__g。
(2)若将这5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与1 000 g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欲配制30 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水的体积各为多少?(已知水的密度为1 g/cm3)
【答案】(1)480 (2)30% (3)6.25 L 22.5 L
【解析】(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克/厘米3,500毫升(500厘米3)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1.2克/厘米3×500厘米3=600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600g×80%=480g。
(2)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480g/(1000g+600g)×100%=30%
(3)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30kg×20%=x×80% x=7.5kg=7500g。 需要水的质量为30kg-7.5kg=22.5kg=22500g。
则二氧化氯消毒液的体积为7500g/1.2 g/cm3=6250cm3=6.25L
水的体积为22500g/1g/cm3=22500cm3=22.5L.
每个浮桶质量/kg
25
每个浮桶体积/m3
0.05
小型电动抽水机质量/kg
30
大型电动抽水机质量/kg
50
温度/℃
0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45
110
169
方案
配制方案(只需说明配制时所需要的各种药品的量)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氯(ClO2) 500 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 g/cm3
相对分子质量
67.5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节 物质的分离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节 物质的分离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161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原卷版docx、161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时练习,文件包含153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解析版docx、153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配制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解析版docx、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