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反应(自主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2.1 氯气的性质(自主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自主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3.2 气体摩尔体积(自主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3.3 物质的量浓度(自主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学习高效学与练(自主学案)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初步了解卤族元素。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培养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氯离子检验”的学习,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3.通过对“卤族元素”的初步学习,认识性质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特殊性。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如是否需要加热等)。
2.气体的收集方法
【新知学习】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Mn2++Cl2↑+2H2O
2.药品:二氧化锰、浓盐酸
3.制备装置类型: 固体+液体气体
4.仪器和装置 :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广口瓶
5.除杂: 饱和食盐水 ;干燥: 浓硫酸
6.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或 排饱和食盐水法
7.尾气处理:玻璃导管通入 氢氧化钠 溶液中;
不用Ca(OH)2 溶液吸收的原因是Ca(OH)2溶解度小,溶液浓度低,吸收不完全。
8.注意事项:
①应使用分液漏斗;
②烧瓶下应垫石棉网;
③应用酒精灯加热;
④应用浓盐酸;
⑤多余Cl2应通入 氢氧化钠 溶液中;
⑥Mn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也可用KMnO4代替,故酸化高锰酸时不可用盐酸酸化;
⑦随着盐酸浓度变稀,不能再反应生成氯气,也就是说MnO2过量,盐酸也不会反应完全。
9.其它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
①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②6HCl(浓)+KClO3===KCl+3H2O+3Cl2↑;
③4HCl+Ca(ClO)2===CaCl2+2H2O+2Cl2↑。
二.Cl-的检验
实验2-9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试剂 | 滴入AgNO3溶液的现象及反应原理 | 滴入稀硝酸的现象及反应原理 | ||
稀盐酸 | 白色沉淀 | Ag++Cl-=AgCl↓ | 沉淀不溶解 | 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NaCl溶液 | 白色沉淀 | Ag++Cl-=AgCl↓ | 沉淀不溶解 | 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Na2CO3溶液 | 白色沉淀 | 2Ag++CO32-=Ag2CO3↓ | 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 | Ag2CO3+2H+=2Ag++H2O+CO2↑ |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检验Cl-要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应该 先在被检测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稀硝酸,
使其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溶液中含有Cl-。
【知识进阶】
一.Cl-的检验
【问题探究】
1.若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l-吗?为什么?
不一定含Cl-,CO与Ag+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
2.检验Cl-时为何要加入稀硝酸?
防止CO等离子的干扰。
【知识归纳总结】
1.检验待测液中含有Cl-的一般答题模板
待测液白色沉淀,证明待测液中含Cl-。
2.溶液中Cl-检验的注意事项
要排除CO、PO等离子的干扰,它们与Ag+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硝酸,故一般先在待测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以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
【典例1】在某未知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该未知液中含有( )
A.Cl-、SO B.Cl-、NO
C.Cl-、CO D.Cl-、OH-
【答案】C
【解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应是CO2,又因为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故原溶液中除含有CO外,还有Cl-。
〔变式训练2〕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 )
A.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C.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解析】
A操作不正确,它不能排除CO等的干扰;B操作不正确,若未知溶液中含CO,其与Ag+生成的Ag2CO3跟盐酸反应时,生成AgCl白色沉淀;D操作不正确,用盐酸酸化,引入了Cl-。
三.成盐元素——卤素
1.卤族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的元素还有: F、 Cl、 Br、 I ,这些元素最外层都有 7 个电子,都是 非金属 元素,都能与Na、K、Ca、Mg等金属反应生成盐,统称为 卤素 。(X2表示)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2)与H2的化合反应
| F2 | Cl2 | Br2 | I2 |
条件 | 无,冷暗处混合即可 | 点燃或光照 | 加热至500℃ | 持续加热 |
产物稳定性 | 很稳定 | 稳定 | 不稳定 | 很不稳定, 生成同时分解 |
化学方程式 | H2+F2===2HF | H2+Cl2===2HCl | H2+Br22HBr | H2+I2⇌2HI |
注:a、HX都极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都能产生白雾。
b. HX水溶液都是酸,酸性强弱为:HF < HCl < HBr < HI,且HF为弱酸,其余为强酸。
c. HX的还原性强弱为:HF < HCl < HBr < HI
(3)与水的反应
F2: 2F2 + 2H2O=4HF + O2
Cl2、Br2、I2: X2 + H2O = HX + HXO
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单质:F2可制取HF;Br2制备溴化物和溴酸盐;I2遇淀粉变蓝,用于检验碘盐。
(2)AgX:只有AgF可溶,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AgBr用于制变色眼镜和照相底片,AgI常用于人工降雨。
【典例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
②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
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
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
A.①⑤ B.③④
C.②⑤ D.②④
【答案】C
【解析】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还原性,各卤素离子中,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①错误;卤化银中除AgF外均有感光性,③错误;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碘水等,④错误。
【效果检测】
1.(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月考)在自来水的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桶装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来鉴别(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
因纯净水销售中不含氯离子,而自来水中含氯离子,所以向两样品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变浑浊的自来水,反之是纯净水,而A、B、C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故选D。
2.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
A.NaOH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石灰水
【答案】B
【解析】利用了HCl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的原理。
3.(2020·四川省高一期末)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离子
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离子
【答案】A
【解析】
A.碳酸银、硫酸银等也是白色沉淀,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有Cl-,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不一定有SO42-,故B正确;
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可说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故C正确;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硫酸根离子具有时试剂的加入顺序不能颠倒。
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案制氯气:①用含有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
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理论计算:①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4HCl~Cl2,可得氯气1mol,但随盐酸浓度变稀,溶质HCl不可能全部反应,故实际生成氯气应小于1mol;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因为浓盐酸足量,可以使87gMnO2全部反应,故生成氯气为1mol;所以②>①,故A正确;
故选A。
5.(2020·云南省高一期末)已知:氯化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氯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B.装置C、D中依次盛有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没法制得无水氯化铁
D.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
【答案】B
【解析】
A.装置A是分液漏斗,A正确;
B.A中制得的氯气含HCl杂质,先除杂再干燥,故装置C为饱和食盐水,装置D为浓硫酸,B错误;
C.装置E右侧也应增加干燥装置,防止F中水蒸气进入E中使氯化铁潮解,故装置E和装置F之间缺少一个干燥装置,C正确;
D.氯气是大气污染物,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多余的尾气,以防污染空气,D正确;
答案选B。
6.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亚硫酸钠溶液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气体通过甲瓶后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甲瓶中溶液将Cl2干燥,二是甲瓶中溶液能吸收Cl2。浓H2SO4吸水,Na2S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都能与Cl2发生反应。
7.为了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选用下面给出的试剂和操作进行验证。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AgNO3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过滤、取滤液 ④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⑤加稀硝酸 ⑥与浓盐酸反应 ⑦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
A.⑥⑦①⑤ B.⑥⑦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⑤
【答案】C
【解析】
氯酸钾晶体中无Cl-,要证明氯酸钾晶体中含有氯元素,就必须使之产生Cl-。故可通过与MnO2混合加热使之分解产生KCl,然后再通过检验Cl-的存在,证明其含有氯元素。由于MnO2不溶于水,故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出MnO2,然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验证。
8.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 ; 接 ; 接 ; 接 。
(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NaOH溶液的作用是 。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
【答案】(1)E C D A B H G F
(2)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 吸收多余的氯气
(3)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
(4)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
(1)按照制备气体的“反应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顺序可确定仪器连接的正确顺序。
(2)题述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杂质,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Cl2,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
(3)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Cl2时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淀粉遇I2变蓝。
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学习,知识进阶,问题探究,知识归纳总结,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知学习,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新知学习,科学探究,课堂练习,总结和比较,思考与交流,知识进阶,知识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