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联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联读课件,共29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联读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诵读,感悟歌行体和律诗的语言特色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诗歌,感受诗人在诗歌中体现的隐忧及不同情怀审美鉴赏与创造:研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感悟诗人形象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诗歌,理解诗歌中古人对不同人生态度的诗意表达学习重点:对比诗歌,感受诗人在诗歌中体现的隐忧及不同情怀学习难点:探究诗歌,理解诗歌中古人对不同人生态度的诗意表达游仙诗 游仙诗是诗歌的一种类型,以遨游仙境为主题。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郭璞《游仙诗》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杜甫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25岁之前仗剑去国追求功业25岁到42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42岁到44岁十载漫游时期44岁到55岁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题蔡舍人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报国蒙冤时期55岁到62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之前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西南飘泊时期48~58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长恨歌》【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1.听录音,并齐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的“诗眼”是?梦2.研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围绕“梦”,描绘了什么内容?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听录音,并齐读《登高》,诗歌传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悲【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4.研读《登高》,诗人登高所见所闻为何?所感为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听录音,并齐读《琵琶行》,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心境?凄凉【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6.研读《琵琶行》,诗人凄凉的心境,包含了哪些情感?【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往往取酒还独倾江州司马青衫湿7.对比三首诗歌,它们情感是否存在共同点?如果有,共同点是什么?【任务一】诵读诗歌,领悟诗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8.研读李诗,如何理解“世间行乐亦如此”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 出入翰林,问以国政;潛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如果我们再知道李白到了六十一岁(即死前一年)还想参加李光弼的军队,我们就再不会怀疑李白的一生究竟是从政还是寻仙了。——林庚《诗人李白》8.研读李诗,如何理解“世间行乐亦如此”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世间行乐梦之因梦之境梦之景梦之醒9.研读杜诗,如何理解“艰难苦恨”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病、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冯至《杜甫传》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郎》9.研读杜诗,如何理解“艰难苦恨”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由景入情,悲秋意国运萧条落叶悲秋,江水伤时历史无情,百姓流离羁旅漂泊,体弱孤独百姓黍离之悲、国家疮痍之相穷困潦倒国事衰微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 ……白居易早年受过道家、佛家思想影响,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险恶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他开始糅合儒家的所谓“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保和”,以及佛家的出世思想,作为自己“明哲保身” 的法宝,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褚斌杰《白居易》志在兼济、耿介正直、有时会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少壮政治家: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独善其身、超脱内敛、更加圆通和懂得自我保护的成熟官员了: 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销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状态个人独奏手法侧面烘托情感震撼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正面描写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音乐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今日欢笑复明年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去来江口守空船10.研读白诗,如何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任务二】知人论世,感悟情怀送客听乐青衫湿琵琶女我11.再读李诗,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任务三】情由景生,景随情动虚幻之瀛洲难求实在之天姥可见五岳、赤城、天台梦始听:熊咆龙吟见:青云水烟动:列缺丘峦石扉建筑:青冥金银台;衣着:云霓;工具:风、云、虎鸾12.再读杜诗,对比其他诗歌,杜诗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任务三】情由景生,景随情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山居秋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13.再读白诗,诗歌中多次出现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任务三】情由景生,景随情动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任务四】失意之人,诗意之中《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三首诗歌同为唐朝诗歌,却表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从盛唐时期的布衣太白的不羁,到转折期的儒士子美的悲凉,再到中唐大夫乐天的慨叹,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面对人生失意的态度不同,是时代所致,也是心境所致。但无论是浪漫的不羁,亦或是现实悲慨的代言,还是明哲保身的慨叹,都是一种诗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