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地球的内部圈层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地球的内部圈层第1页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地球的内部圈层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地球的内部圈层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地球的内部圈层,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四地,构造①最大厚度位于,岩石圈的范围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060平方千米,其中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水圈是连续而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它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下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判断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A.海底地貌类型 B.深海钻探探测 C.地震波速度变化 D.潜水实地观测4.图中四地(   A.①处为海底盆地 B.②处海平面较高 C.③处大洋地壳较②处薄 D.④处海水深度最大据报道截止2021年当地时间10月27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已持续剧烈喷发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喷出了大量熔岩流和气体随着火山灰的扩散该地区上空弥漫大量烟雾。图1是该火山喷发景观图2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该火山喷出的大量熔岩流和气体的源地最可能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6.读图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深度增加波速逐渐增加
    B.在2900km以下横波变慢纵波加快
    C.在1000km附近纵波与横波的波速之差为7km/s
    D.在2900km附近纵波与横波的皆出现了突变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局部)。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构造最大厚度位于  
    A.青藏高原 B.大西洋中脊 C.安第斯山 D.阿卑尔斯山
    8.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位于  
    A.构造①②之间  B.构造与软流层之间
    C.构造③④之间  D.构造与软流层之间
    9.岩石圈的范围是  
    A.构造全部  B.构造①②和软流层
    C.构造  D.构造①②③和软流层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北京时间2021年8月28日20时27分,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30km,震中位于(3°S,140°E)附近。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城所说的“黄金12秒”。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1)指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圈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黄金12秒”的依据。
    (3)描述Ⅱ圈层和Ⅳ圈层的主要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2.B解析:1.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图可知,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和④圈层都为地核,其中③圈层为外核,④圈层为内核。岩浆物质来自软流层,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故选B2.地球的物质循环  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各圈层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B正确,AC错误。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既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D错误。答案:3.C;4.C
    解析:3.本题考查确定莫霍界面深度的依据。无法通过海底地貌确定其深度,A错误;以人类目前的技术也不能通过钻探获取其位置,B错误;海底潜水不能到达莫霍界面处,D错误;人类目前确定莫霍界面的深度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C正确。4.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①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0~32km,但根据莫霍界面深度难以判断海底地形,A错误;图示区域海平面高度是相同的,B错误;②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6~38km,③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28~30km,③处较②处莫霍界面深度浅,说明③处大洋地壳较薄,C正确;由莫霍界面的深度不能判断海水的深度,D错误。答案:5.B;6.D
    解析:5.火山喷出的大量熔岩流和气体的源地一般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属于地慢B正确。地壳位于地慢以上A错。地核位于地幔以下C错。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为岩石圈D错。故选B。
    6.读图可知地震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在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在2900km附近纵波与横波的皆出现了突变地震波的波速并没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AB错D正确。读图在1000km附近纵波与横波的波速之差应小于6km/sC错。故选D。答案:7.A;8.A;9.C
    解析:7.据图可知,①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陆地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所以地壳最厚。
    8.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经过时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
    9.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全部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10.答案:(1)Ⅰ圈层。理由:图中圈层为岩石圈其厚度在地表以下80km内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30km位于岩石圈。
    (2)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先到达地表人们会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破坏力更强的横波经过12秒左右才到达地表。
    (3)Ⅱ圈层特点:主要由气体组成自地表至高空大气密度迅速减小。圈层特点:该圈层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可能是地球磁场的发源地。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I为岩石圈,Ⅱ为大气圈,Ⅲ为下地慢,Ⅳ为外核。根据材料信息“震源深度30km”可知此次的震源应该位于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km)中地壳属于岩石圈所以此次震源在I岩石圈。
    (2)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I为大气圈其主要构成物质是气体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地表以上15公里以内99.9%在50公里高度以内。在2000公里高度以上大气极其稀薄逐渐向星际空间过渡而无明显的上界。为外核外核是指地核的外层。位于地球内部2880~4640km之间外核的温度范围大约从外侧的4400向内增加至接近内核的6100℃,该圈层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在外核的铁镍流体中的埃迪电流被相信会影响地球的磁场。

    相关试卷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植被: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植被,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示地衣气体代谢的曲线是,12时前后,地衣,该河段凸岸灌木树龄的分布特征是,推测该地应位于,该种植被最可能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洋流: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洋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陆坡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表述错误的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的生产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土壤: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土壤,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乙土壤样品取自天然草坪,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