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76份)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湖水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咸海萎缩后导致该地区,苏木吉林湖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苏木吉林湖严冬也不结冰的原因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伊利湖、安大略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的两个湖泊。伊利湖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安大路湖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下图分别示意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位置及其1972—1973年蒸发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安大略湖5、6月蒸发量最小,是由于( )
A.气温最低 B.水位最低 C.风力强度 D.正值融冰期
2.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深度 B.面积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湖泊,它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由于洞里萨湖流域降水集中期较湄公河磅湛以上集水区偏晩约1—2个月,因此产生湖水倒流现象。下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图(左图)及磅湛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4.湖水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 )
A.水量较大 B.水位最低 C.含沙量较小 D.处于枯水期咸海(内陆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因人类过度利用而迅速萎缩,2014年咸海大部分地区干涸。下图为咸海及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关于注入咸海的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流量季节变化明显C.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D.流量年际变化大6.咸海萎缩后导致该地区( )A.灌溉用水减少 B.耕地面积增加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沙尘暴频次降低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分布,图2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苏木吉林湖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排泄方式是( )
A.外流 B.蒸发 C.蒸腾 D.下渗
9.苏木吉林湖严冬也不结冰的原因是( )
A.地下水补给,水温高 B.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C.周围沙漠广,气温高 D.湖水浅,不易结冰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12905800(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D; 2.A
解析:1.北半球5、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A错误;
安大略湖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稍多,此时水位不是最低,B错误;
风力强度小不会造成如此低的蒸发量,C错误;
读图可知,安大略湖5、6月份湖水几乎没有蒸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此时湖冰融化,吸引大量的热量,是湖面温度和大气温度温差最小,所以此时蒸发最弱,D正确。
故选D。
2.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应出现在湖水温度最高的时间,安大略湖面积尽管比伊利湖小,但是水深远远超过伊利湖,所以安大略湖的湖水体量更大,温度的变化更小,增温和降温都比伊利湖慢,因而安大略湖最高水温出现的世界比伊利湖万,安大略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世界比伊利湖晚,B错误,A正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A。答案:3.D; 4.A
解析:3.由图可知,波雷格丹站水量正值时洞里萨湖水流出补给湄公河,为负值时湄公河水流入补给洞里萨湖。因此,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应是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的最高点。故答案为D。
4.8月份前后湄公河水倒流入洞里萨湖很明显,此时,流域为雨季,河湖水量均较大,但由于湖泊水位上升较慢,导致河水倒流入湖。因此,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含沙量较大,处于丰水期。故答案为A。答案:5.D;6.C解析:5.咸海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大陆性气候显著,河流以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很大,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但年际变化不大;该地区降水较少,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注入咸海的河流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故选D项。6.咸海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A项错误;耕地面积增加,灌溉用水增多是咸海萎缩的原因,不是其结果,B项错误;湖泊面积减小,其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C项正确;咸海萎缩,气候变干燥,沙尘暴频次增多,D项错误。答案:7.B; 8.B; 9.A
解析:7.读图2可知,4~5月以前,苏木吉林湖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水增多,水位升高,4~5月以后,湖水的总补给量开始小于总排泄量,湖水开始减少,因此水位不再上涨,开始下降,因此水位最高的月份是4~5月,B正确;图中显示,1—2月苏木吉林湖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湖水增多,水位升高,还没有达到最高;7—8月和10—11月,苏木吉林湖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湖水下降,水位降低,不可能水位达到最高,因此A、C、D错误。故选B。
8.材料信息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读图1可知,苏木吉林湖没有河流流出,因此该湖的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B符合题意、排除A;蒸腾由植被实现,而当地以沙漠为主,湖中植被有限,因此蒸腾不是该湖的主要排泄方式,排除C;读图1可知,苏木吉林湖没有河流流入,当地降水稀少,因此该湖水应主要来自地下水,因此下渗不是该湖的主要排泄方式,排除D。故选B。
9.读图1可知,苏木吉林湖没有河流流入,当地降水稀少,因此该湖水应主要来自地下水,地下水受外界影响小,水温较高,因此苏木吉林湖严冬也不结冰,A符合题意;冬季当地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但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且受冬季风影响明显,气温较低,排除B;周围沙漠广,则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快,不会导致气温高,排除C;湖水浅,水量小,热容量小,容易结冰,而不是不易结冰,排除D。故选A。10.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原因: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解析:(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給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洋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陆坡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下列关于图示信息表述错误的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的生产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土壤,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乙土壤样品取自天然草坪,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水圈和水体运动,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