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泛读课文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两首诗歌的动作描写、场景描写。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学体会劳动的价值。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从字源上去理解汉字的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在这片古老的以农业为本的土地上,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吟唱,始终是这个民族血液里最滚烫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古老的歌谣——《插秧歌》。
    《插秧歌》,传为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契此俗姓张,又称"布袋和尚",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 生于后梁乱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性豪放喜结善缘。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关于他的传说颇多,部分与济公传说相类。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知识链接】杨万里的故事: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值奉新县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 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同年十月,因宰相虞允文的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五代后梁时期,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一个叫张重天的平民。一日打夜鱼归家,望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转眼十年,小契此逐渐长大。相貌也交关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助人,村里人都喜欢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这年春插,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李四,赵五、王六统统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想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蛮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分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1、抛秧接秧图2、拔秧插秧图3、雨中插秧图4、呼唤早餐图5、农夫应答图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也许这种场面感动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明确: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明确: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明确: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提防一下家鹅和雏鸡,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诗人在一二句中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请尝试赏析。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尽管《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
    (1)表现手法上:①《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②《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2)思想主旨上:①《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②《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鹅黄染线织秋衣,杨柳吹绵细细披。——《黄雀食新二首其一》树远通鹦响,花晴带雨痕。——《饭罢登山》
    这些诗作都有什么样的韵味呢?
    读一读杨万里的佳句:
    这首诗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阅读群文,再感劳动之美
    1.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简要分析。 解析1.①颔联描写景物细腻人微:柳枝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返绿,桃花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开放,照应题目“早春”。②尾联写“更入新年”点“早春”,“新雨”指初春的雨,点出“早春”。 【解析】先审题,题目问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那就要先读懂全诗,看诗中哪些词句写了早春,如何表达早春的。然后分点整理。诗歌颔联通过柳枝柳叶返青、桃花始放来具体表现早春;尾联的“入新年”“新雨”也点出“早春”的特点。
    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2.这首诗被刻在杨万里家乡湴塘廊桥的墙壁上,请结本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原因。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早春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被刻在墙壁上,的是教育湴塘的子子孙孙,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表现了乡亲们对诗人永远的怀念。【解析】题目要求从诗歌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这首诗被刻在家乡廊桥墙壁上的原因。先读诗歌,理解情感,前三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早春景色的热爱和赞美,最后一联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被刻在”说明不是本人刻,应是乡人所刻,原因自然是乡人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同时借他的诗来教育后代子孙要爱自己的家乡。
    三、阅读群文,再感劳动之美。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群文阅读,再感劳动之美。
    插田歌(节选)(唐)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诗人首先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农家插秧图。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衬,形象清晰,意境显豁。其次用对话把意境推向深远,读来耐人寻味。人们都说杨万里的诗多是即兴创作,口语入诗,生动活泼,《插秧歌》就有这个特点。但由于诗人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于这里我们可见“诚斋体”之一斑。
    1.基础要求:请再搜集几首写劳动、劳动者的古诗词,仔细阅读,品味其中的情感与意蕴。2.提升要求: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他们的劳动场面(可参照《芣苢》《插秧歌》的内容),请你写一篇报道,要求既要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记者的评论。

    相关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版6.2 插秧歌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6.2 插秧歌精品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听范读体会,插秧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完整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音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杨万里,写作背景,插秧歌,《插秧歌》诵读感知,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