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
    • 解析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1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2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3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1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2页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练习,文件包含第12课与朱元思书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第12课与朱元思书原卷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 与朱元思书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甚箭(shè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戾天(lì)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成韵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一百许里(xǔ) 飘荡(dàng) 横柯上蔽(kē)
    【答案】D
    【解析】A项缥piǎo;B项窥kuī;C项俱jù;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A项①绝妙,②断、停;C项,①一百,②极言甚多;D项,①向上,②在上边。故选B。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跟、随)         负势竞上(凭、依)
    B.  嘤嘤成韵(和谐动听) 任意东西(方位名词,指东、西两个方向)
    C.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泠泠作响(形容水声清越)
    D. 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急湍甚箭(急流)
    【答案】B
    【解析】 B项“东西”在这里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故选B。
    4.下面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句子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句式整齐,C项的语句没有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C。
    5.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B
    【解析】骈句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 。 ; 。 。 。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 D.①②④⑤⑥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给出的提示“分为上下两段”和第①句中的“也”字,可以看出先介绍下段,再介绍上端,即③①;根据据①中“最美的一段”可以看出,下面开始介绍上游的美景,顺序依次是④⑤②⑥。
    7.填空。
    (1)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南朝齐梁 吴均体 (2)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3)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4)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勾画整体风貌: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山共色”写出了空气明净造成的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B. 第2段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两方面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清澈,极富特色地写出“异”水之美。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是作者观赏美景时产生的真实反应,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一部分,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答案】B 
    【解析】B项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表现江水清澈。故选B。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9.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10.请分别找出视觉、听觉方面方面描写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听觉上的对偶句                            。
    ③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12.本文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描写水的话。

    【答案】
    9.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10.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1.A
    12.示例:一股清凉的泉水源源不断的倾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一条银练。池塘里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似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解析】
    9.本题考查写景的顺序,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高处景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猛浪若奔”是低处的景色。“夹岸高山,……千百成峰”是远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是近景。
    10.本题考查对语句描写角度的分析。视觉就是看到的景象,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就是听到的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些对偶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所以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A 项错误,因为“奔”是指“飞奔的马”,不是奔驰。
    1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只要合情合理的写一两句话,用上比喻即可。
    (2021·江苏句容期中)(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 (2)晓雾将歇( )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 两篇短文都有写景,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中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描绘了_________之美。
    16. 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
    13.(1)考虑,想到 (2)消散
    14.(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15. 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绘了月色之美。
    16.(1)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2)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望自己能与谢灵运比肩。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2)但:只(是),仅仅;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罢了。
    1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为选文第一部分,点明夜游的时间,作者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第二部分,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描绘了月色之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为第三部分,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因此,乙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月色的美丽。
    16.本题考查句段理解及作用。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言外之意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以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
    (2021·山东滨州惠民期中)(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歇:( ) ②与其奇者 与:( )
    ③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西北:( ) ④若牛马之饮于溪 若:( )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19.[甲]文中的“_____”字高度概括了山川景色的特点,[乙]文中“_____”一词简洁概括了石头的特点。
    20.两文运用不同手法写景,[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选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7. ①消散; ②欣赏; ③向西北; ④好像。
    18.①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19. 奇 奇状
    20.甲文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中,“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登山,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解析】
    1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②句意为: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
    ③句意为: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西北:向西北。
    ④句意为: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若:好像。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②重点字词:梁,坝;生,生长。
    19.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根据“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以得出山川景色的特点是“奇”;乙文根据“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可以得出石头的特点是“奇状”。
    20.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写作手法及作用。
    甲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雾、夕阳是静景,鸟的鸣叫、鱼的跳跃是动景,动静结合,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壮丽、生机勃勃的山川美景图。
    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一句意思是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这里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把“高耸突出、往上冲的石头”比作“攀登的棕熊”,生动形象地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乙参考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2021·江苏泰州兴化期中)(四)阅读短文《妙赏亭》,完成问题。
    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①于匡庐②道之矣。此亭不暱③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④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⑤然。而众妙都⑥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①子瞻,即苏轼。②匡庐,即庐山。③暱[nì]: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④掖[yè]:搀扶,挟持。⑤沤:水中气泡。⑥都:汇聚。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寓山之胜 ②盖缘身在山中也
    ③泠泠作响 ④置亭于屿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寓山之胜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B. 掖层霄而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C. 倏然回目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D. 置亭于屿 相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 面 贪 看 恍 然 置 身 天 际 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25.吴均《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妙赏亭》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怎样共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
    21.①美景、胜景;②因为;③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④设立,建造。
    22.B
    23.仰 面 贪 看/恍 然 置 身 天 际/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
    24.①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
    ②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25.“且涤十年尘土肠胃”;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厌弃。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要着重翻译。
    ①句意:寓山园林的美景。胜:美景、胜景。
    ②句意: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缘:因为。
    ③句意:发出泠泠的响声。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④句意:在小岛上设立亭阁。置:立,建造。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根据语境确定词义和用法。
    A.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B.而:连词,表示修饰,不译/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C.然:都是助词,做副词或形容词后缀,表示……的样子。D.于:都是介词,介词结构后置句,译为“在”。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重点标志性词语和句子结构来划分停顿。此句意思是: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此句中的动词主要有“仰”“看”“置”“知”,“仰面”意思是“抬起头”,这里做“看”的状语,所以在“看”后面断开;“恍然”意思是“仿佛”,做“置身”的状语,“恍然置身天际”是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所以在“天际”后断开;谓语动词“知”与宾语“有亭”构成一个句子。故此句断句为: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译准。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①时:名词作状语,译为“常常”。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掖:搀扶,挟持。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浮动”。
    ②颓:原指衰败,意志消沉,这里指夕阳快要落山。鳞:借代,代指鱼儿。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25.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和思想感情。要结合文意,把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在全文中抒发的情感,揣摩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此句表明优美的自然景色能使人忘却世俗名利。由《妙赏亭》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可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也是说这里的景象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即荡涤私心杂念,去除尘世烦扰,醉心于美景。这两句都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表现大自然的奇美景色,而且都是写置身大自然之中,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能让人忘却尘世,净化心灵。所以,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感表达上,这两句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渴望寄情山水的感情,同时暗含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参考译文】
      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素养拓展
    26.学校开展以“山水安徽”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诗句比比会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有两首描写宣城敬亭山中的诗句已打乱,请你整理,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兹山 亘 相看 合沓 两不厌 与云齐 敬亭山 只有 百里
    , 。 , 。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游记,请你帮助修改。
    九华山风景秀丽,群山环绕,而天台峰是九华山的群山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峰不算游九华山”的说法,因此,我和爸爸决定登上天台峰。刚下过淅淅沥沥的小雨,满山云雾,(甲)我和爸爸通往天台峰的小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走了不到几十步,我实在走不动了,便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乙)爸爸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3)你仿照示例再写两行小诗。
    宣城山水真美啊!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假如我是 ,我 。
    【答案】
    (1)①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①我和爸爸踏上了通往天台峰的小径。②“轻描淡写”改为“语重心长”。
    (3)扣住“宣城山水真美啊!”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解析】
    91本题考查组合诗句。可按语意进行组合。“兹山”是这座山的意思。“亘”是连绵的意思。“百里”表示占地极广,可组合诗句“兹山亘百里”。“合沓”是重叠攒聚的意思。“与云齐”是与云相齐,形容山极高,可组合诗句“合沓与云齐”。“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两句诗,前一句写敬亭山占地极广,后一句写山极高。“相看”意为互相观看。“两不厌”为两者都不厌倦,可组合诗句“相看两不厌”,剩余两词可组合诗句“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作者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①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改为:我和爸爸踏上了通往天台峰的小径。
    ②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轻描淡写”意为: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合语境,应改为“语重心长”。
    (3)本题考查仿写,与例句格式一致,表达自己对于宣城山水的赞美之情即可。比如:假如我是歌唱家,我就要唱一首歌曲来歌颂它的气象万千;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来展现它的勃勃生机。
    27.片段练笔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答案】
    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段分写 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