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第3章 声的世界 单元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敲击速度越快,声音传播越快
B.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C.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学校复学期间,为了加强防疫,建议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师生要继续佩戴口罩,戴口罩给师生交流带来的影响是( )
A.戴上口罩后产生了回音 B.改变了声音的音色,制造了噪音
C.降低了声音的音调 D.减小了声音的响度
3.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4.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图丙中,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抽出,听不到闹铃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一样
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C.声波只能传递信息
D.人耳能听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B.该音叉实验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C.用相同的力度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听到声音的响度相同,而音调越来越高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阻断噪声传播来控制噪声的
8.如图所示的波形图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 B.响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
C.音调相同的只有甲、丁 D.都是乐音波形
9.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
A.该吉他弦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慢
B.该吉他弦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该吉他弦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
D.该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10.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12.14米/秒 B.14.17米/秒 C.24.28米/秒 D.28.33米/秒
二、填空题
11.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声音的传播在______中最快,______中最慢(选填“固体”“气体”或“液体”)。
12.晓雯在区艺术节上表演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在艺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4.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___________(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高架桥道路两侧有许多隔音墙,这是从噪声 _________减小噪声。倒车时,当车与其他物体靠近,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就会报警,这个系统是利用 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
15.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__,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_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
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波形图是 ____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__图。
18.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此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甲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在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乙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_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小明用关窗的方法减小噪声干扰,采用的方式是______(选填对应的字母)。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三、实验题
19.图甲和图乙是关于声现象的两个实验:
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选填“乒乓球”、“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以便于观察,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2)图乙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做。
20.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振动,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做几次实验。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 _____。实验时要使钢尺振动的振幅大致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3)在实验中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_____(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21.小华设计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 衣服 | 报纸 | 平装书 | 塑料袋 | 袜子 |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 2.1 | 2.8 | 3.7 | 5.2 | 1.2 |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减弱噪声。
22.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便于观察;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有关。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_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选填“高”或“低”)。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nm2)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I | 尼龙 | 100 | 1.02 |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则表中所缺数据应为______、______ ;
(4)小强打算选用琴弦F和I同时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他的做法是______的,理由是______。
2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A中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如图A中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
(2)实验二:如图B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B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
①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______(填字母代号),其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②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______;
③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c高/ d高/一样高);
④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25.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四、计算题
26.周末,牛牛同学和牛爸进行了一次测车速的实践活动,牛牛站在平直公路边的C点。牛爸驾车从远处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牛牛,按照约定的时间,二人同时开始计时,且牛爸在A点进行第一次鸣笛。牛牛2s后听到鸣笛的声音;第一次鸣笛后17s牛爸在B点再次鸣笛,牛牛1s后再次听到鸣笛声。
(1)假设声速为340m/s,则他们测得牛爸驾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假设第二次鸣笛后牛爸继续驾车行驶1min,则此时汽车与C点的距离是多少?
27.中国高铁技术,独步全球,如图,目前亚洲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是重庆小三峡隧道。高铁稳定运行时,小郭坐在最后一排,细心的他留意到,火车进隧道前车头总要鸣笛。每次车头鸣笛一次,他都可以听到两次鸣笛声,两次声音间隔5s。已知:小郭发现自己穿过隧道的时间为200s,高铁速度恒定不变为100m/s,车长220m,空气中声速取340m/s。则:
(1)隧道长度是多少?
(2)鸣笛后,小郭听到第一次声音的时间?
(3)求火车从鸣笛开始到完全离开隧道所用时间?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322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练习解析版docx、322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docx、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33超声与次声练习解析版docx、33超声与次声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