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检测题,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欲:打算 B.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C.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 D.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交错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他做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作者。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几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 )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 ),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细读《记承天寺夜游》,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 欲:想要 B.月色入户 户:这里指门 C.遂至承天寺 至:至于 D.欣然起行 然:……样子(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B.遂:遂至承天寺。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盖: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欲:解衣欲睡。 可汗问所欲。(3) 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A.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在院子里漫步时相遇。 C.怀民也没有睡觉,我步行到院子里和他相见。 D.怀民还没有睡觉,我们便相约在院子中间散步。(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三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末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1)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竟为雨雪阻 念无与为乐者 B.四时俱备 时欲登舟至沙市 C.盖以诱敌 盖竹柏影也 D.自叹每有欲往 有朋自远方来(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ii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4) 【甲】文中“ ”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1. C 2. C 3. B 4. 想要;考虑,想到;一起;于是;到;睡;共同,一起;好像;交错;纵横;大概是;地方;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翻译略,见早读材料。 5.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为乐者”:可见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6.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7.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8.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寓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9. (1) C(2) C(3) A(4) C 10. (1)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2) C(3) i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ii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我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夜的寂静(5) 【甲】文趣在作者内心虽然充满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但仍在月色入户时,寻找好友张怀民,一起悠闲地赏月漫步。【乙】文趣在作者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随意地翻看几卷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精练,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段分写 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