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b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训练题全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6.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 3 次下载
- 2.7.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 3 次下载
-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 4 次下载
- 2.8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基础篇)-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 5 次下载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 )
A.2 B. C.2或 D.2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所以有,或,
故选:D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l.点P在C上,直线PF交x轴于点Q,且PF=3FQ,则点P到准线l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设,,∵,,
∴,∴,
∴P到l的距离,
故选:C.
3.已知圆:与圆:,若在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过点P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切得∠APO 45°,转化为,代入离心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若在椭圆C1上存在点P,使得由点P所作的圆C2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设切点为A,
由∠APO 45°
即sin∠APO sin 45
即
则,
故选:C.
4.若椭圆上存在点,使得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比为,则称该椭圆为“倍径椭圆”,则下列椭圆中为“倍径椭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椭圆定义及焦半径的范围,找出,所满足的关系,检验出符合要求的椭圆.
【详解】
由题意,设点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为和,则,即.
因为,则,即.
经检验,可知椭圆满足要求.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解答的关键是利用椭圆的焦半径范围找到与的关系.
5.已知点在离心率为的椭圆上,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以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是半径为2的圆上的动点,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若的最小值为1,则椭圆的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以及的最小值为1,可得圆的直径,即的长,再由在椭圆上,可得,进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是以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是半径为2的圆上的动点,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又的最小值为1,所以,解得,
又因在椭圆上,所以,因为离心率为,所以,
所以,故,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做题的关键在于,由两圆相离先确定的长,进而可根据椭圆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属于常考题型.
6.已知双曲线C:(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C的右支上一点P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H,若的最小值为,则C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与双曲线的定义,可判断当为渐近线的垂线时能得到的最小值,再利用渐近线的斜率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设原点为,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且(当且仅当为线段上的点时等号成立),
所以,
因为的最小值为,即,
所以,此时为渐近线的垂线,
因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
所以在中,,
因为,所以,即,
所以,则.
故选:B
7.已知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曲线(上半圆),直线过定点,求出图中两条的斜率可得所求范围.
【详解】
解:曲线整理得,则该曲线表示圆心为,半径为1的圆的上半部分,直线过定点,如图,当时,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由,得或,所以,
,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点睛】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即作出曲线(半圆),而直线是过定点的动直线,由直线与半圆的交点个数可得直线的位置,求出临界点直线的斜率后可得结论.
8.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左、右顶点分别为,为双曲线的左支上一点,且直线与的斜率之积等于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B.若,且,则
C.以线段,为直径的两个圆外切
D.若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的实轴长为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则,根据两点坐标求斜率的方法求得,再由求出结果,即可判断A选项;由,得,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根据题意得出和,可得出的值,即可判断B选项;设的中点为,为原点,则为的中位线,所以,根据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选项;由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得出,而得出的值,即可得出的实轴长,即可判断D选项.
【详解】
解:对于A,设,则,
因为,直线与的斜率之积等于3,
所以,得,故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
而为双曲线的左支上一点,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又因为,且,
所以,则,
由,可得,
即,解得:,故B错误;
对于C,设的中点为,为原点,则为的中位线,
所以,
则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圆心为,半径,
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圆心为,半径,
所以,故两个圆外切,故C正确;
对于D,因为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所以,
又由前面的推理可知,所以,故的实轴长为,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
9.已知Р是圆上动点,直线与交于点Q,则( )
A.
B.直线与圆O相切
C.直线与圆O截得弦长为
D.长最大值为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由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判断A,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B,由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勾股定理求弦长判断C,求出到圆心的距离的最大值加圆半径判断D.
【详解】
圆半径为2,
,所以,A正确;
圆心到的距离为,与圆相离,B错误;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弦长为,C正确;
由,得,即,
所以,
所以长最大值为,D正确
故选:ACD.
10.过抛物线上一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与的另外两个交点分别为,,则( )
A.的准线方程是
B.过的焦点的最短弦长为8
C.直线过定点
D.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直线的方程为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由点在抛物线上求得为,结合抛物线的性质判断A、B;设为并联立抛物线,结合及韦达定理、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列方程求出m、n的数量关系,代入直线方程即可判断C;由C分析所得的定点P,要使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有,即可写出直线的方程判断D.
【详解】
将代入中得:,则为,
所以的准线方程是,故A正确;
当过的焦点且与轴垂直时弦长最短,此时弦长为16,故B不正确;
设,,直线为,联立抛物线得:,
所以,,又,
所以.
因为,,即,
所以,整理得,故,得,
所以直线为,所以直线过定点,故C不正确.
当时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此时直线为,故D正确.
故选:A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满足,设点P的轨迹为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的方程为
B.在x轴上存在异于A,B的两个定点D,E,使得
C.当A,B,P三点不共线时,
D.若点,则在C上存在点M,使得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结合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判断A;
利用对称的特点即可判断B;
利用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判断C;
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判断D.
【详解】
选项A:设,由条件,,即,所以C的方程为,故A错误;
选项B:由对称性可知,存在D,E满足条件,故B正确;
选项C:,
,所以,故,故C正确;
选项D:由知,M的轨迹是线段B的垂直平分线,其方程为,圆C的圆心到l的距离,所以直线1与圆C相交,故在C上存在点M,使得,故D正确.
故选:BCD
12.过椭圆的中心任作一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是椭圆的左、右焦点,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的最小值为18
B.四边形可能为矩形
C.若直线PA斜率的取值范围是,则直线PB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D.的最小值为-1
【答案】AC
【解析】
【分析】
A由椭圆对称性及定义有周长为,根据椭圆性质即可判断;B根据圆的性质,结合椭圆方程与已知判断正误;C、D设,利用斜率两点式可得,进而判断C正误,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列关于的表达式,结合椭圆有界性求最值.
【详解】
A: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当PQ为椭圆的短轴时,有最小值8,所以周长的最小值为18,正确;
B:若四边形为矩形,则点P,Q必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但此圆与椭圆无交点,错误;
C:设,则,因为直线PA斜率的范围是,所以直线PB斜率的范围是,正确;
D:设,则.因为,所以当时,最小值为,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列方程组求解可得.
【详解】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所以,解得,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过点且与相切,轴被所截得的弦长为4,则=________.
【答案】1或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圆心在抛物线上,推出;再由抛物线的定义,得到;联立求出;再由圆的性质,由题中条件,得出,进而可求出,从而可求出.
【详解】
由已知得圆心在抛物线上,所以;
又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则,
所以,
因为轴被所截得的弦长为,
根据圆的性质:圆心到弦的距离的平方,与弦长一半的平方之和,等于半径的平方;
所以,故.
所以,即,所以或,故或.
故答案为:1或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方程与抛物线定义的应用,考查由圆的弦长求参数,属于常考题型.
15.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过原点O的直线l交椭圆C于点A,B,且,若,则椭圆C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右焦点为,连接,.判断出四边形为矩形.在中,解三角形求出,,利用椭圆的定义得到,即可求出离心率.
【详解】
设右焦点为,连接,.
因为,即,可得四边形为矩形.
在中,,.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所以,所以离心率.
故答案为:.
16.已知圆O的方程为,P是圆C:上一点,过P作圆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圆切线的性质可知圆心切点连线与切线垂直,设PA与PB的夹角为2α,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A,PB的长;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表示出,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化简函数,通过换元,再利用对勾函数求出最值.
【详解】
如图,
设PA与PB的夹角为2α,
则|PA|=|PB|=,
∴.
P是圆C:上一点,
,
,
令,
则在上递减,
所以当时,,此时P的坐标为,
当时,,此时P的坐标为,
∴的范围为.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其中17题10分,18-22每题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椭圆C:和点.
(1)求椭圆C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求弦长;
(3)求通过M点且被这点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答案】(1)和,;(2) ;(3).
【解析】
【分析】
(1)将椭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即可求得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2)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得两个交点坐标,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得弦长;
(3)设、,代入椭圆方程并作差,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及直线的斜率公式即可确定直线方程.
【详解】
(1)由得,
,,,
∴焦点坐标是和;离心率.
(2)联立方程组,
消y得,得,或,
则A,B两点坐标分别为和,
弦长.
(3)显然直线不与x轴垂直,可设此直线方程为,
设交点分别为、,则,
,
又,
,,
,
直线方程为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椭圆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简单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长,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点差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8.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直线过F且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当时,点M的横坐标为2.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E,当的面积取最小值时,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设,根据焦点弦的性质得到,从而求出,即可得解;
(2)设,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消元、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从而得到,则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小值,即可得解;
(1)
解:设,由题知时,,故抛物线方程为;
(2)
解:设,联立抛物线方程得,∴,,而,,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直线的方程为.
19.已知点在椭圆上,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的面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A,B在椭圆C上,直线PA,PB均与圆相切,记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
(i)证明:;
(ii)证明:直线AB过定点.
【答案】(1)
(2)(i)证明见解析;(ii)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求椭圆的方程.
(2) (i)设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由题意可知,可得是方程的两根,利用韦达定理即可证明.
(ii)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可得与的关系式,即可证明直线过定点.
(1)
解:由题知,,的面积等于,
所以,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2)
(i)设直线PA的方程为,
直线PB的方程为,由题知,
所以,所以,
同理,,
所以,是方程的两根,所以.
(ii)设,,设直线AB的方程为,
将代入得,
所以,①
,②
所以,③
,④
又因为,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化简得,
所以,所以,
若,则直线,此时AB过点P,舍去.
若,则直线,此时AB恒过点,
所以直线AB过定点.
20.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离心率为2,过点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交于P、Q两点.
(1)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为定值.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双曲线的顶点坐标、离心率,结合双曲线参数的关系求a、b,进而写出双曲线方程,即可得渐近线方程.
(2)讨论l的斜率:当不存在求P、Q的坐标,进而可得;当存在,设,,l为,并联立双曲线方程,应用韦达定理及斜率的两点式求证是否成立即可.
(1)
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
由题设,,,
双曲线的方程为,故渐近线方程为.
(2)
当l的斜率不存在时,点P、Q的坐标分别为和,
所以,当时有;当时有,此时,
当l的斜率k存在时,设,,l为,
将直线l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所以,,
因为,
所以,即,
综上,为定值,得证.
2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且点在椭圆E上.
(1)求椭圆E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E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求(O为坐标原点)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1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离心率可得,结合椭圆方程代入点即可解除,;(2)利用弦长公式计算△AOB面积,进而求出面积的最大值,本题要注意讨论 的斜率 是否为0.
(1)
解: 由已知,所以,
因为点 在椭圆上,所以 ,解得 ,.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
(2)
设 ,,因为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所以 的斜率 存在.
当直线 的斜率 时,所以 ,,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 = ",所以 时,,
当直线 的斜率 时,设 .
联立方程 消去 得 ,
由 得 ①
所以 ,,
所以 , ,
所以 的中点为 ,
由直线的垂直关系有 ,化简得 ②
由①②得 ,所以 ,
又O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
所以 时,.
由 ,所以 ,解得 .
即 时,.
综上所述,△AOB面积的最大值1.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点在上.
(1)求的方程;
(2)点为的下顶点,点在内且满足,直线交于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据条件求得椭圆E的基本量a、b、c,代入标准方程即可解决;
(2)通过设直线斜率为k,可以由此表达出P、Q的坐标,进而把用斜率k表达出来,再求其取值范围即可解决.
(1)
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即
又由,可得
因为点在上,所以,所以
所以的方程为.
(2)
因为为的下顶点,所以.
因为点在内,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
由,可得,则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所以.
由消去得,
所以,所以,
由消去得,
所以,
,
.
令,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检测(能力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 )
A.2 B. C.2或 D.2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因为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所以有,或,
故选:D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l.点P在C上,直线PF交x轴于点Q,且PF=3FQ,则点P到准线l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设,,∵,,
∴,∴,
∴P到l的距离,
故选:C.
3.已知圆:与圆:,若在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过点P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相切得∠APO 45°,转化为,代入离心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若在椭圆C1上存在点P,使得由点P所作的圆C2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设切点为A,
由∠APO 45°
即sin∠APO sin 45
即
则,
故选:C.
4.若椭圆上存在点,使得点到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比为,则称该椭圆为“倍径椭圆”,则下列椭圆中为“倍径椭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椭圆定义及焦半径的范围,找出,所满足的关系,检验出符合要求的椭圆.
【详解】
由题意,设点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为和,则,即.
因为,则,即.
经检验,可知椭圆满足要求.
故选:C.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解答的关键是利用椭圆的焦半径范围找到与的关系.
5.已知点在离心率为的椭圆上,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以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是半径为2的圆上的动点,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若的最小值为1,则椭圆的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以及的最小值为1,可得圆的直径,即的长,再由在椭圆上,可得,进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是以为直径的圆上的动点,是半径为2的圆上的动点,圆与圆相离且圆心距,又的最小值为1,所以,解得,
又因在椭圆上,所以,因为离心率为,所以,
所以,故,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做题的关键在于,由两圆相离先确定的长,进而可根据椭圆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属于常考题型.
6.已知双曲线C:(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C的右支上一点P作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H,若的最小值为,则C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与双曲线的定义,可判断当为渐近线的垂线时能得到的最小值,再利用渐近线的斜率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设原点为,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且(当且仅当为线段上的点时等号成立),
所以,
因为的最小值为,即,
所以,此时为渐近线的垂线,
因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
所以在中,,
因为,所以,即,
所以,则.
故选:B
7.已知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曲线(上半圆),直线过定点,求出图中两条的斜率可得所求范围.
【详解】
解:曲线整理得,则该曲线表示圆心为,半径为1的圆的上半部分,直线过定点,如图,当时,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由,得或,所以,
,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点睛】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即作出曲线(半圆),而直线是过定点的动直线,由直线与半圆的交点个数可得直线的位置,求出临界点直线的斜率后可得结论.
8.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左、右顶点分别为,为双曲线的左支上一点,且直线与的斜率之积等于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B.若,且,则
C.以线段,为直径的两个圆外切
D.若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的实轴长为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则,根据两点坐标求斜率的方法求得,再由求出结果,即可判断A选项;由,得,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根据题意得出和,可得出的值,即可判断B选项;设的中点为,为原点,则为的中位线,所以,根据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选项;由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得出,而得出的值,即可得出的实轴长,即可判断D选项.
【详解】
解:对于A,设,则,
因为,直线与的斜率之积等于3,
所以,得,故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
而为双曲线的左支上一点,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又因为,且,
所以,则,
由,可得,
即,解得:,故B错误;
对于C,设的中点为,为原点,则为的中位线,
所以,
则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圆心为,半径,
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圆心为,半径,
所以,故两个圆外切,故C正确;
对于D,因为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所以,
又由前面的推理可知,所以,故的实轴长为,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有选错的得0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
9.已知Р是圆上动点,直线与交于点Q,则( )
A.
B.直线与圆O相切
C.直线与圆O截得弦长为
D.长最大值为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由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判断A,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判断B,由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勾股定理求弦长判断C,求出到圆心的距离的最大值加圆半径判断D.
【详解】
圆半径为2,
,所以,A正确;
圆心到的距离为,与圆相离,B错误;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弦长为,C正确;
由,得,即,
所以,
所以长最大值为,D正确
故选:ACD.
10.过抛物线上一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与的另外两个交点分别为,,则( )
A.的准线方程是
B.过的焦点的最短弦长为8
C.直线过定点
D.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直线的方程为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由点在抛物线上求得为,结合抛物线的性质判断A、B;设为并联立抛物线,结合及韦达定理、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列方程求出m、n的数量关系,代入直线方程即可判断C;由C分析所得的定点P,要使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有,即可写出直线的方程判断D.
【详解】
将代入中得:,则为,
所以的准线方程是,故A正确;
当过的焦点且与轴垂直时弦长最短,此时弦长为16,故B不正确;
设,,直线为,联立抛物线得:,
所以,,又,
所以.
因为,,即,
所以,整理得,故,得,
所以直线为,所以直线过定点,故C不正确.
当时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此时直线为,故D正确.
故选:A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满足,设点P的轨迹为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的方程为
B.在x轴上存在异于A,B的两个定点D,E,使得
C.当A,B,P三点不共线时,
D.若点,则在C上存在点M,使得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结合两点的距离公式计算即可判断A;
利用对称的特点即可判断B;
利用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判断C;
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判断D.
【详解】
选项A:设,由条件,,即,所以C的方程为,故A错误;
选项B:由对称性可知,存在D,E满足条件,故B正确;
选项C:,
,所以,故,故C正确;
选项D:由知,M的轨迹是线段B的垂直平分线,其方程为,圆C的圆心到l的距离,所以直线1与圆C相交,故在C上存在点M,使得,故D正确.
故选:BCD
12.过椭圆的中心任作一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是椭圆的左、右焦点,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的最小值为18
B.四边形可能为矩形
C.若直线PA斜率的取值范围是,则直线PB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D.的最小值为-1
【答案】AC
【解析】
【分析】
A由椭圆对称性及定义有周长为,根据椭圆性质即可判断;B根据圆的性质,结合椭圆方程与已知判断正误;C、D设,利用斜率两点式可得,进而判断C正误,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列关于的表达式,结合椭圆有界性求最值.
【详解】
A: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当PQ为椭圆的短轴时,有最小值8,所以周长的最小值为18,正确;
B:若四边形为矩形,则点P,Q必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但此圆与椭圆无交点,错误;
C:设,则,因为直线PA斜率的范围是,所以直线PB斜率的范围是,正确;
D:设,则.因为,所以当时,最小值为,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列方程组求解可得.
【详解】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所以,解得,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过点且与相切,轴被所截得的弦长为4,则=________.
【答案】1或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圆心在抛物线上,推出;再由抛物线的定义,得到;联立求出;再由圆的性质,由题中条件,得出,进而可求出,从而可求出.
【详解】
由已知得圆心在抛物线上,所以;
又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则,
所以,
因为轴被所截得的弦长为,
根据圆的性质:圆心到弦的距离的平方,与弦长一半的平方之和,等于半径的平方;
所以,故.
所以,即,所以或,故或.
故答案为:1或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方程与抛物线定义的应用,考查由圆的弦长求参数,属于常考题型.
15.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过原点O的直线l交椭圆C于点A,B,且,若,则椭圆C的离心率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右焦点为,连接,.判断出四边形为矩形.在中,解三角形求出,,利用椭圆的定义得到,即可求出离心率.
【详解】
设右焦点为,连接,.
因为,即,可得四边形为矩形.
在中,,.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所以,所以离心率.
故答案为:.
16.已知圆O的方程为,P是圆C:上一点,过P作圆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圆切线的性质可知圆心切点连线与切线垂直,设PA与PB的夹角为2α,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A,PB的长;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表示出,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化简函数,通过换元,再利用对勾函数求出最值.
【详解】
如图,
设PA与PB的夹角为2α,
则|PA|=|PB|=,
∴.
P是圆C:上一点,
,
,
令,
则在上递减,
所以当时,,此时P的坐标为,
当时,,此时P的坐标为,
∴的范围为.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其中17题10分,18-22每题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椭圆C:和点.
(1)求椭圆C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求弦长;
(3)求通过M点且被这点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答案】(1)和,;(2) ;(3).
【解析】
【分析】
(1)将椭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即可求得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2)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得两个交点坐标,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得弦长;
(3)设、,代入椭圆方程并作差,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及直线的斜率公式即可确定直线方程.
【详解】
(1)由得,
,,,
∴焦点坐标是和;离心率.
(2)联立方程组,
消y得,得,或,
则A,B两点坐标分别为和,
弦长.
(3)显然直线不与x轴垂直,可设此直线方程为,
设交点分别为、,则,
,
又,
,,
,
直线方程为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椭圆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简单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弦长,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点差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8.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直线过F且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当时,点M的横坐标为2.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E,当的面积取最小值时,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设,根据焦点弦的性质得到,从而求出,即可得解;
(2)设,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消元、利用韦达定理得到,从而得到,则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小值,即可得解;
(1)
解:设,由题知时,,故抛物线方程为;
(2)
解:设,联立抛物线方程得,∴,,而,,
所以,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直线的方程为.
19.已知点在椭圆上,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的面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A,B在椭圆C上,直线PA,PB均与圆相切,记直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
(i)证明:;
(ii)证明:直线AB过定点.
【答案】(1)
(2)(i)证明见解析;(ii)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求椭圆的方程.
(2) (i)设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由题意可知,可得是方程的两根,利用韦达定理即可证明.
(ii)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可得与的关系式,即可证明直线过定点.
(1)
解:由题知,,的面积等于,
所以,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2)
(i)设直线PA的方程为,
直线PB的方程为,由题知,
所以,所以,
同理,,
所以,是方程的两根,所以.
(ii)设,,设直线AB的方程为,
将代入得,
所以,①
,②
所以,③
,④
又因为,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化简得,
所以,所以,
若,则直线,此时AB过点P,舍去.
若,则直线,此时AB恒过点,
所以直线AB过定点.
20.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离心率为2,过点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交于P、Q两点.
(1)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为定值.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双曲线的顶点坐标、离心率,结合双曲线参数的关系求a、b,进而写出双曲线方程,即可得渐近线方程.
(2)讨论l的斜率:当不存在求P、Q的坐标,进而可得;当存在,设,,l为,并联立双曲线方程,应用韦达定理及斜率的两点式求证是否成立即可.
(1)
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
由题设,,,
双曲线的方程为,故渐近线方程为.
(2)
当l的斜率不存在时,点P、Q的坐标分别为和,
所以,当时有;当时有,此时,
当l的斜率k存在时,设,,l为,
将直线l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所以,,
因为,
所以,即,
综上,为定值,得证.
2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且点在椭圆E上.
(1)求椭圆E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E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求(O为坐标原点)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1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离心率可得,结合椭圆方程代入点即可解除,;(2)利用弦长公式计算△AOB面积,进而求出面积的最大值,本题要注意讨论 的斜率 是否为0.
(1)
解: 由已知,所以,
因为点 在椭圆上,所以 ,解得 ,.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
(2)
设 ,,因为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 ,所以 的斜率 存在.
当直线 的斜率 时,所以 ,,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 = ",所以 时,,
当直线 的斜率 时,设 .
联立方程 消去 得 ,
由 得 ①
所以 ,,
所以 , ,
所以 的中点为 ,
由直线的垂直关系有 ,化简得 ②
由①②得 ,所以 ,
又O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
所以 时,.
由 ,所以 ,解得 .
即 时,.
综上所述,△AOB面积的最大值1.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点在上.
(1)求的方程;
(2)点为的下顶点,点在内且满足,直线交于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据条件求得椭圆E的基本量a、b、c,代入标准方程即可解决;
(2)通过设直线斜率为k,可以由此表达出P、Q的坐标,进而把用斜率k表达出来,再求其取值范围即可解决.
(1)
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即
又由,可得
因为点在上,所以,所以
所以的方程为.
(2)
因为为的下顶点,所以.
因为点在内,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
由,可得,则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所以.
由消去得,
所以,所以,
由消去得,
所以,
,
.
令,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