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13* 湖心亭看雪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3* 湖心亭看雪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咏雪的古诗文,写作背景,常考文言知识积累,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湖心亭看雪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教学重难点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雪的古诗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常考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1)一余拏小舟   数词,一上下    副词,全(2)是日更定      代词,这问其姓氏,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3)更是日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湖中焉得有此人     副词,还(4)白上下      名词,白色余强饮三大而别      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词类活用(1)大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2)此(名词用作动词,可译为“客居”)3.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金陵人。(“是”表判断)(2)省略句:见余大喜。【省略主语,可补充为“(两人)见余大喜”】五、研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明确:(1)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2)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明确: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出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界?明确:白描。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雪后湖上的景致,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5.“与云与山与水、白、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明确: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6.“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明确:“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明确:(1)用意: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2)原因: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六、合作探究1.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明确:拏、拥、往、看;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2.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明确: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其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可见“痴”字不是简单的断语,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 七、本文主旨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八、文本特色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课后作业《湖心亭看雪》白描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如文中的“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句子,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200字左右。答案: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雪白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撒。不一会儿,雪就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像鹅毛似的,轻飘飘、慢悠悠地往下落,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那样晶莹,那样美丽。路边那些又细又高的柳枝,不时地晃动着身躯,把身上的雪晃落到地上,可是它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瑕的外衣。夜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渐渐地,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中。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沁园春雪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沁园春雪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