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408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408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408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1页。
第六单元 单元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字词书写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神织布,但是一跟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
(3)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神通广大 灵机一动 莽莽榛榛 怅然若失
媚开眼笑 威风凛凛 小心翼翼 迫不急待
油然而生 兴高彩烈 齐人忧天 钦差大臣
错别字 |
|
|
|
|
|
改 正 |
|
|
|
|
|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读《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可窥见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全书“用事实说话”,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
C.傅雷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水浒传》这部古代章回体小说,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
E.《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F.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探险小说中,“大战章鱼”“救助采珠人”“南极探险”等很多情节,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B.《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将领等情况。
C.《西游记》中佛祖交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咒”收了孙悟空,“金箍咒”收了红孩儿,“禁箍咒”收了黄风怪。
D.《朝花夕拾》中“我”回忆了善良淳朴的长妈妈、方正质朴的寿镜吾老先生、正直严谨的藤野先生和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范爱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三、基础知识综合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唐僧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行者连忙接了贬书,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又吩fù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贬书( ) 吩fù( ) 仔细( )
(2)下列词语的类别与“手段”不同的一项
A.徒弟 B.水声 C.留心 D.歹人
(3)文中“贤弟”属于敬辞,下面不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A.家兄 B.令郎 C.海涵 D.贵校
(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多次落泪,请说说选段中落泪的原因和心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牛魔王赶上孙大圣,只见他肩膊上掮着那柄芭蕉扇,怡颜悦色而行。魔王大惊道:“猢狲原来把运用的方法儿也叨餂得来了。我若当面问他索取,他定然不与。倘若扇我一扇,要去十万八千里远,却不遂了他意?我闻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且变作猪精的模样,返骗他一场。料猢狲以得意为喜,必不详细提防。”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钻疾,不活达些;把宝剑藏了,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即变作八戒一般嘴脸,抄下路,当面迎着大圣,叫道:“师兄,我来也!”这大圣果然欢喜。
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见是个八戒的模样,便就叫道:“兄弟,你往那里去?”牛魔王绰着经儿道:“师父见你许久不回,恐牛魔王手段大,你斗他不过,难得他的宝贝,教我来迎你的。”行者笑道:“不必费心,我已得了手了。”牛王又问道:“你怎么得的?”行者道:“那老牛与我战经百十合,不分胜负。他就撇了我,去那乱石山碧波潭底,与一伙蛟精龙精饮酒。是我暗跟他去,变作个螃蟹,偷了他所骑的辟水金睛兽,变了老牛的模样,径至芭蕉洞哄那罗刹女。那女子与老孙结了一场干夫妻,是老孙设法骗将来的。”牛王道:“却是生受了,哥哥劳碌太甚,可把扇子我拿。”孙大圣那知真假,也虑不及此,遂将扇子递与他。
原来那牛王,他知那扇子收放的根本,接过手,不知捻个什么诀儿,依然小似一片杏叶,现出本象,开言骂道:“泼猢狲!认得我么?”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寔了眼睛。”狠得他暴躁如雷,掣铁棒,劈头便打。那魔王就使扇子扇他一下,不知那大圣先前变虫入罗刹女腹中之时,将定风丹噙在口里,不觉的咽下肚里,所以五脏皆牢,皮骨皆固,凭他怎么扇,再也扇他不动。牛王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轮剑就砍。那两个在那半空中这一场好杀。
且不说他两个相斗难分,却表唐僧坐在途中,一则火气蒸人,二来心焦口渴,对火焰山土地道:“敢问尊神,那牛魔王法力如何?”土地道:“那牛王神通不小,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三藏道:“悟空是个会走路的,往常家二千里路,一霎时便回,怎么如今去了一日?断是与那牛王赌斗。”叫:“悟能,悟净!你两个,那一个去迎你师兄一迎?倘或遇敌,就当用力相助,求得扇子来,解我烦躁,早早过山赶路去也。”八戒道:“今日天晚,我想着要去接他,但只是不认得积雷山路。”土地道:“小神认得。且教卷帘将军与你师父做伴,我与你去来。”三藏大喜道:“有劳尊神,功成再谢。”那八戒抖擞精神,束一束皂锦直裰,搴着钯,即与土地纵起云雾,径回东方而去……
8.下面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mú) 潜滋暗长(qián) 供应链 治国安邦
B.提防(dī) 屏息敛声(píng) 攻艰战 共渡难关
C.抖擞(sǒu) 卓有成效(zhuō) 健康码 语无轮次
D.霎时(shà) 怏怏不乐(yāng) 巴蕉扇 暴燥如雷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中国科技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科技工作者百折不回、砥砺奋进的事迹可歌可泣。
B.相濡以沫的夫妻,怡颜悦色的老人,聪明伶俐的孩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温馨画卷缓缓地拂过我们的心头。
C.张桂梅,12年间让1800多名贫困女孩考入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而她经受的苦难令我们叹为观止。
D.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精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学贯中西,我和他差着十万八千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尊”是古代的敬称,如称对方父母为尊上,称对方父亲为“”尊君“尊府”,称对方母亲为“尊堂”等。
B.“悟空”“悟能”“悟净”是唐僧徒弟的法名。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处境心愿等,如陆游号“醉翁”,杜甫号“少陵野老”,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轻摇羽扇、运筹帷幄的形象深入人心;《水浒传》借白胜之口,留下了“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著名歌谣;《红楼梦》中“晴雯撕扇”成了刻画人物的点睛之笔。
D.在中国古代,剑被称作“百兵之君”,也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从皇帝到文人都喜欢佩剑以显示身份。在中国道教仪式中,剑被作为一种降伏妖魔的法器。
11.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被牛魔王骗,可以看出孙悟空取得宝扇后的沾沾自喜,掉以轻心;牛魔王充分抓住了孙悟空的弱点,夺回宝扇,可见牛魔王的精明。
B.牛魔王称悟空、八戒、沙僧为“泼猢狲”“猪精”“沙流精”,表现了牛魔王对他们的恼怒、怨恨,火焰山土地称悟空、沙僧为“孙大圣”“卷帘将军”,表现了对他们的敬重。
C.唐僧不耐烦,让猪八戒和沙和尚去帮助孙悟空,可以看出唐僧心系徒弟。又从他说“求得扇子,早早过山赶路去也”不难看出他的烦躁也是因为“灭不了火,取不了经”。
D.选文语言精练,如话家常。方言如“活达”,俗语如“得胜的猫儿欢似虎”,用典如“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寔了眼睛”,使选文更加典雅凝重。
12.有人读《西游记》认为,取经路上,没有沙僧也可以。请结合原著内容,写出两点理由予以反驳。
四、综合性学习
13.班级准备开展“文学部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部),写两句简短生动的推荐语。
《春》《皇帝的新装》 《伊索寓言》 《论语》 《世说新语》
(2)下面是根据《皇帝的新装》改编的课本剧片段,请将内容补充完整。(注:填人物语言;填神态和人物心理活动。)
观众甲: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众甲:上天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皇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请为孙悟空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
15.【运用】对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一情节,你准备采用哪种读书方法(精读或跳读)?说说你的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女娲造人》,回答下列问题。
16.有人认为文章第1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17.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中感受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1)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8.请以长笛为线索,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20.请品读文中的画横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21.试简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1)腊—蜡 (2)幅—副 跟—根 (3)采—彩 文—纹
2.错别字: 媚 急 彩 齐 改正: 眉 及 采 杞
3.D
4.BF
5.C
6.D
7.(1) biǎn 咐
zǐ
(2)C
(3)A
(4)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所以此处的哭,是为自己打死白骨精却被人妖不分的师父误解感到委屈。此外,心中还有离开师父的不舍,有对师父将来安危的担忧,所以腮边泪坠。
8.A 9.C 10.B 11.D 12.首先,沙僧曾是玉帝手下的卷帘大将,本领高超,是取经路上杀妖降魔的好帮手;其次,沙僧任劳任怨,意志坚定。四十回写到,连孙悟空都想散伙,但沙僧却极力劝大家不要散伙;再次,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面对孙悟空的急躁,猪八戒的煽风点火,沙僧往往能协助调节师徒四人的矛盾。
13.(1)【示例一】《春》——春花、春草、春风,领略春光大美风采;盼春、绘春、赞春,欣赏作者语言魅力。
【示例二】《皇帝的新装》——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天真的孩子,离奇的情节引人深思。
【示例三】《伊索寓言》——故事短小,道理深刻,读来犹如与哲学家对话。
【示例四】《论语》——集中国文化万千于一身,当代世界最经典的儒学著作之一。
【示例五】《世说新语》——名士言论丰采,跃然纸上,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 【示例】①咦?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②(颤抖,故装傲慢)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进行完毕!
14.示例一:你火眼金睛,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你不畏艰险,一心除妖保护师父;你意志坚定,为取经大业保驾护航。
示例二:变少女,变老妇,变老翁,白骨三变,三变都逃不过你的火眼金睛;遭斥责,遭恶咒,遭恨逐,师父三惩,三惩都挡不住你斩妖除魔之心。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15.示例一:采用精读的方法。因为我对这一情节非常感兴趣,想通过精读了解孙悟空借扇的艰难,所以要精读。
示例二:采用略读的方法。因为我对这一情节不感兴趣,我不喜欢打斗场面,所以要略读。(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即可)
16.不能删掉。因为第1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大背景:在天地开辟以后,由于没有人类,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描写女娲造人做铺垫。 17.(1)“掘”“掺”“揉”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女娲造人的过程。(2)“眉开眼笑”把女娲的神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18.(1)“我”小时候,特别爱听父亲吹笛,笛声一响,“我”就跟着哼唱;(2)“我”五年级时,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当了环卫工。因为同学的嘲笑,“我”恨父亲没出息,开始讨厌他吹笛;(3)“我”上初中时,父亲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录进了镜头,曝光在“我”的全班同学面前,“我”冲父亲发火并偷扔了他的长笛;(4)“我”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向他道歉。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20.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
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21.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是母亲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开头、结尾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