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课时规范练5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属金币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宋太祖此举意在 ( )
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
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2.(2021安徽蚌埠一模)美国学者包弼德指出,作为一个描述社会成分的术语,“士”在唐代的多数时间里可以被译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译为“文官家族”。该观点的依据是,唐宋之际( )
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B.政局日益趋向于动荡
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
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3.(2020山东德州二模)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 )
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4.(2020辽宁丹东二模)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交由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5.(2020福建莆田二模)宋以前,谏官隶属于门下省,对皇帝称“谏”。到宋代谏垣独立,谏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亲擢,谏官遂转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 ( )
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
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
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6.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调整,废除“公荐”之制,确立殿试制度,抑制权贵子弟,实行“锁院”制度,实行糊名、誊录法。这些举措( )
A.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B.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C.解决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D.不利于权贵和平民合理竞争
7.(2020贵州贵阳二模)宋代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将救荒(救灾)之政的责任人定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这表明作者主张救荒 ( )
A.应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B.需要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C.要加强权力之间相互牵制
D.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统筹
8.(2020河北唐山二模)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体现出当时政府( )
A.关注公共卫生状况 B.重视水利工程整修
C.关注民众娱乐生活 D.重视城市规划建设
9.《宣府镇志》记载,辽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年)下诏:(幽云十六州)宜从后唐旧制,大小麦、豌豆,六月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正税、匹帛钱、鞋地榷麴钱等,六月二十日起征,十月纳足。这说明辽国( )
A.对幽云十六州进行残酷的剥削
B.已经采取封建统治制度
C.处于唐朝的有效统治之下
D.由北面官统治幽云十六州
10.宋人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了辽朝后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以耕凿为业,不事蚕桑……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这说明当时的女真族( )
A.农耕经济已经非常发达
B.军事实力强大
C.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D.已经完成封建化
11.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户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 )
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
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
12.(2020江苏盐城三模)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
咨文 | 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洎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断(夺),请定度事 |
回复 | 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来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 |
据此可知,元代( )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
13.(2020山东威海一模)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一行政模式”是指 ( )
A.汉代刺史制度 B.元朝行省制度
C.明代三司制度 D.清代督抚制度
14.(2020安徽“皖南八校”三模)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的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 )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
B.迎合了国家统一的需要
C.说明行省制度已固定化
D.表明政府加强边疆管理
15.(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二、非选择题
16.(2020山东聊城开学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冗官问题在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同时,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必经过选举便涌入仕途。此外,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因之,官僚队伍迅速膨胀。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高度重视冗官问题的解决,政府颁布法令对铨试法(即对荫补人授予差遣的考试办法)进行了改革。首先废除了以前在恩赦等特殊情况下的恩例免试,一律以成绩高下依次授予实职。神宗熙宁二年,规定宗室子弟出官,也要参加考试;熙宁四年又规定,铨试不再考诗赋,而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但是为推行变法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这就增加了官员的人数,甚至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对有俸无事的“宫观官”也不再限制数量。
——摘编自屈超立《北宋官冗之弊与吏治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冗官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针对冗官问题的改革措施。
17.在结束了唐朝多年的藩镇割据以后,宋朝统治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了通盘的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指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材料二 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50年的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有过精彩的比喻:“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1)指出材料一中北宋集权的影响。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与解析
课时规范练5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1.A 宋代地方税赋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从而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故选A项;地方有征税权,只是没有“占留”权,排除B项;地方税赋大部分上缴中央,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财政困难,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士”在唐宋之际术语译述的变化是由这一时期门阀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化,导致阶级关系的变动所引起的,故选A项;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局动荡与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动无关,排除B项;科举取士的创立有利于改变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
3.B 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其工作带有临时性质,不得长期专擅某项权力,故选B项;宋代只保留隋唐传统官称,而不是继承隋唐政治传统,排除A项;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不涉及提高士人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强调防止官员专擅权力,未体现创新官员监察机制,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B项;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程序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但不是“有效制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分割,排除D项。
5.D 从材料可知宋代谏官任用方式和职责都发生变化,变为监督宰相等官员的言行,这一变化加强了对整个中央官僚机构—政府的制约,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谏官开始由皇帝任用,职责也由进谏皇帝变为纠绳宰相,体现的是宋代谏官的权力变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机构,不能体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
6.B
7.B 材料“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表明作者主张救荒需要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故选B项;材料中主要涉及救荒中主要的责任人划分,没有强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排除A项;材料认为各部门之间应当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牵制,排除C项;材料主张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而不是强调加强中央的权力,排除D项。
8.A 根据材料“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可知,由于水沟淤塞导致疫病流行,因此真德秀清理沟渠以预防疫病,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与水利工程整修、娱乐生活无关,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真德秀为预防疫病清理沟渠,不能反映城市规划,排除D项。
9.B 材料反映出辽朝在幽云十六州模仿唐朝的两税法,这是一种封建统治方式,属于南面官的统治范畴,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征税数量的信息,无法说明是否“残酷”,A项错误;907年,唐朝灭亡,C项错误。
10.C 根据材料可知,女真人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但是,从“不事蚕桑”可知,当时农耕经济仍然较为落后,C项正确。
11.C 材料中的剥削方式实际是租佃制,女真人逐渐成为封建地主,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
12.C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与材料中“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相符,故选C项;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排除A项;材料是“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并非皇帝旨意,排除B项;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
13.B 行省为中书省的下辖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同时又掌管一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符合材料中的描述,故选B项;刺史制度是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代三司制度是由三个部门分别执掌军事、民政、司法大权,体现的是分散地方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督抚是总督和巡抚的合称,是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握有地方大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B 由材料可知元代行省官员由在一地长期担任职务,逐渐走向定期迁调,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统一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出对行省长官的牵制,并不影响行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对行省官员的管理,不能说明行省制度的固定,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不是针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D项。
15.D 由材料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可知,元代行省制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故选D项;元代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监察制度,排除A项;由材料“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可见行省制并没有弱化民族色彩,排除B项;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C项。
16.参考答案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队伍膨胀;恩荫选官的影响;科举规模扩大。
(2)王安石变法对铨试法的改革,限制了荫补官员的数量,提高了其从政能力,对缓解冗官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解决冗官问题的办法很不彻底,特别是没能从缩减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数量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使冗官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17.参考答案 (1)影响:对巩固宋朝的统一、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和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危机。
(2)均输法、市易法的实行剥夺了大商人垄断的商业经营,建立了更为垄断的官方经营,通过赢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总结深化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总结深化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总结深化,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单元测试+课时练习,文件包含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素养达成5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单元质检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附答案解析doc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课时规范练10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附答案解析doc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课时规范练9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附答案解析docx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件+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件+单元测试+课时练习,文件包含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素养达成4课件ppt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单元质检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附答案解析doc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附答案解析docx、2022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课时规范练8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附答案解析docx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