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对象,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节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新人教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中安排了数轴,重点是数轴的概念、画法,数轴上已知一个数与这个数所表示的点的位置两者的转化。下册第六单元《实数》进行了数的扩充,把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同时渗透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本单元7.1知识储备了——有序数对。引入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生活生产等需要出发,让学生体验了平面内如何准确表示点的位置的重要性。也为后面八年级学生学习函数等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同时合符学生的现实生活等需要,这时的学习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认知结构——数的扩充,从线向平面的形的扩充。为学生后续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的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并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以及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3、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几个象限,探究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点。
4、了解坐标与坐标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会根据坐标确定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2、知道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
【教学难点、关键】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预习检测法、操作演示法、层次目标法。
【教学手段】预习指导与检查、操作展示、归纳探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人文学习,深化课堂的德育教育。
一、人文教育、步入课题
二、预习检测、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体验自学的成功或不足。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一,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素质。
三、操作演示、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 培养探究意识,渗透数学分类等必要的思想方法。
四、探究归纳、深化课题
五、拓展训练、活化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坐标与坐标系的相对性
六、练习运用、检测课题
设计意图:检查并落实学情,有效对课堂进行二次备课。
七、小结分析、回归课题
设计意图:整合知识点,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而形成的教学设计,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围绕学生的总体思维 、分享个性方法,以学生的预习检查、操作发现、探究归纳、目标检测、评价分析为主线,采用讲解、展示、演示、检测的有效学习手段,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教师在课堂中风趣幽默、分析到位、信任学生,放手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学习,能够抓住课堂学生的发言、演示等进行二次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讲、练、演时间合理安排,是一节成功的好课例(课件附后)。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 计
意 图
一、
人文教育、步入课题
图片欣赏——走向伟人的世界。
思想教育。
板书课题。
1、播放笛卡尔的图片。
2、进行适当的人文等思想教育。
3、板书课题
观看图片,进行自我励志等思想教育。
在数学课堂中关注有效素材进行德育教学。
二、
预习检测、揭示课题
1、检查、并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
2、点评学生的预习作业。
3、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结合图形理解有关概念。
4、让学生补正各自的坐标系。
1、用投影检查学生的预习(抽查学号进行)。
2、表扬较好的学生预习。
3、用多媒体播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形成。突出相关概念。
4、板书重要概念。
1、观看并分享同学的预习成果。
2、观看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3、补正各自的坐标系的不足。
1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2、有效的预习检查并指导。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
操作演示、理解课题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引出“坐标”概念。
2、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渗透由“形”——“数”的转化思想。
3、出示例题、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渗透由“数”——“形”的逆向思维。
4、理解平面的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引出“坐标”概念。
2、让学生体验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的方法。
3、出示例题教学
4、板书——平面的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1、理解“坐标”的概念。
2、展示由点找坐标,及由坐标定点的位置的过程。
3、完成例题的学习,并进行答题等活动。
1、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
2、方法的交流。3、突出重点。
4、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
探究归纳、深化课题
1、归纳第一象限内点坐标符号。
2、探究归纳所有坐标符号特征。
3、填写表格。
1、指导学生交流并归纳第一象限内点坐标符号。
2、提问学生。
3、填写表格。
1、交流并归纳第一象限内点坐标符号。
2、回答问题。
1、培养归纳、探究的数学学习方法。
2、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五、
拓展训练、活化课题
1、探究一个边长为6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ABCD,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试写出四个顶点的坐标。
2、感悟坐标与坐标系的相对性。
出示教学例题。
2、提问学生四个顶点的坐标。
3、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同一个点会出现不同的坐标表示呢?
1、完成例题的学习。
2、展示学习情况。
3、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同一个点会出现不同的坐标表示呢?
1、突出重、难点。
2、发散学生的思维。
3、感悟坐标与坐标系的相对性
六、
练习运用、检测课题
1、(1)、如图1所示,点A的坐标是 ( )毛
A.(3,2);B.(3,3); C.(3,-3); D.(-3,-3)
(2)、如图1所示,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负数的点(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如图1所示,坐标是(-2,2)的点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2、点A(-3,2)在第_______象限,点D(3,-2)在第 _______象限,点C( 3, 2) 在第______象限,点 E(0,2)在______轴上, 点F( 2, 0) 在______轴上.
3、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y︱=5,则知点P坐标是______
4、已知点A(-1,0);B(3,0);C(5,-4),求△ABC的面积。
5、已知点O(0,0);B(1,2),点A在坐标轴上,且S△ABC的面积=2,写出点A的坐标。
1、帮助部分中下学习生。
2、让学生展示答案,并让优秀学生完成后指导中下生。
3、进行部分题目的点评。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展示答案。
3、学生相互学习。
4、听师点评部分题目。
1、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科学检测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二次备课。
七、
小结分析、回归课题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评价。
2、执教者或其它教学的课堂评价。
3、作业布置。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评价。
2、执教者或其它教学的课堂评价。
3、作业布置。
1、自我总结
1、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2、有效地进行知识间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课题板面
一: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二:平面内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三:坐标与坐标系的相对性、、、
例题板面
例题1、、、
例题2、、、
多媒体位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留“空”,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堂“竞赛”,给学生学习的兴趣,几点不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对象,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