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授课ppt课件
展开图中三幅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合时事材料,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出图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读“气温变化图”思考:今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征?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思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机理?
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由于海平面上升,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一直传出的“举国搬迁”消息再次得到该国总统的证实,他表示基里巴斯已经在邻国买地,为不得已时的举国“体面移民”做准备。
结合材料探究:基里巴斯“举国搬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地势较低的岛屿将被淹没。
据图并结合生产生活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风暴潮及洪涝灾害。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渍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提示: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等。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知识体系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介绍了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2017年,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地表年平均气温接近20世纪初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a、b都与CO2的增多有关,且b还释放废热,可判断a应是毁林,b是燃烧矿物燃料;气候变暖产生c,c又促使海平面上升,可判断c是极冰融化,d是沿海低地被淹。第(2)题,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总量大有关:我国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排放CO2量多;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CO2排放量大。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可结合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提出: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第(3)题,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的低地,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从应对气候变暖、防止海水入侵、加强预报、加固海防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开发沿海土地;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以减少海水入侵的影响;加强监测和预报;应对气候变暖,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思考: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哪一层?其对地球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变化趋势
思考:据图指出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资料:在离南极最近的南美洲海伦娜岬角,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羊会患上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患上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这里的植物生长缓慢,农作物持续减产。
思考:结合资料概括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影响人类的健康(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加)、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臭氧层破坏的的应对措施
研究新的能取代氟氯烃的物质。
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酸雨C.臭氧层破坏D.光化学烟雾2.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有( )A.海平面上升 B.腐蚀建筑物C.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D.刺激人体呼吸道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完成1~2题。1.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2.下列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降低紫外线对人类伤害的是( )①外出时,使用防紫外线的伞 ②推广使用新型制冷系统和无氟制冷剂 ③生活中少使用喷雾剂 ④涂抹防晒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什么是酸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酸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下图概述)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结合上图,简述世界酸雨严重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思考我国酸雨的形成原因。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的主要原因:
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
地形:地形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我国南 达、人口稠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
结合上图,总结酸雨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毁坏森林,湖水酸化,生物死亡。2.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3.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1.开发新能源,减少人为硫氧化物的排放。2.加强国际合作等。
大气污染与酸雨知识体系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回答1~3题。1.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A.贵阳、河南 B.山东、河南C.上海、重庆 D.上海、山东2.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2.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材料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物质所造成的。读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市2008年酸雨pH值及各级酸雨频率逐季平均值图。
(1)读图,指出该市酸雨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出该市酸雨pH值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教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学习目标,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人定胜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图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学习目标,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动力,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城市化的类型,课堂巩固训练,世界城市化的特点,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问题及整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