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跬步(kuǐ) 槁暴(pù) 洞穴(xué) 木直中绳(zhòng)
B.参省(xǐng) 骐骥(jì) 舟楫(jí) 锲而不舍(qiè)
C.镂金(lòu) 驽马(nǔ) 知明(zhì) 生非异也(xìng)
D.二螯(á) 舆马(yú) 跂而望(qǐ) 虽有槁暴(yòu)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驾车
C.金石可镂 镂:雕刻
D.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符合
B.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C.虽有槁暴 虽:虽然
D.而闻者彰 彰:清楚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查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金属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灵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半步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C.蟹六跪而二螯 螯:蟹钳
D.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金:黄金
B.用心一也 一:专一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雕刻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蚓无爪牙之利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蟹六跪而二螯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B.文章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C.文章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2.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
(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
, ”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在《劝学》中,荀子通过“ , ”两句,用亲身体验说明“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4)《荀子·劝学》中,用“ , ”两句说明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罢了。
(5)《荀子·劝学》中以“水”为喻,用“ , ”两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6)《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也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7)《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从正面设喻,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的句子是“ , ”。
(8)《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9)《荀子·劝学》中,蚯蚓能“ , ”,是因为用心专一,而螃蟹“ ”是因为用心浮躁。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
C.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资:资本,资产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树枝与树干交接处成节的地方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不可以已 自羲、农已来
B.故木受绳则直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C.又从而怨之 夫读书之人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16.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接着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到“善学”和“善问”,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17.请把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2)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
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文:
《劝学》同步练习答案
一、
1.C “驽”应读nú。
2.B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C 虽:即使
4.D 神明:非凡的智慧
5.B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6.A 金:金属制的刀斧等。
7.C A项,“輮”同“煣”;B项,“有”同“又”;D项,“知”同“智”。
8.D A项,“寄托”,古义:托身。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B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C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9.B 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A项,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都是介词,比。D项,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
10.C 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1.B 文章是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经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12.(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在《劝学》中,荀子通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两句,用亲身体验说明“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4)《荀子·劝学》中,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说明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罢了。
(5)《荀子·劝学》中以“水”为喻,用“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6)《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也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从正面设喻,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9)《荀子·劝学》中,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用心专一,而螃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是因为用心浮躁。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二、
13.C 资:依靠,凭借
14.B B项,都是连词,就。A项,动词,停止/同“以”。C项,代词,他/结构助词,的。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15.D
16.D.第一段材料中只使用了比喻论证。第二段材料有比喻和对比论证。
17.(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这都是推进学习的方法。
(3)这就好像想要饱餐却又懒得做饭,想要温暖却懒得裁剪衣服一样。
参考译文:
(一)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它比蓝草颜色深;冰由水凝冻而成,但它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不再变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弯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挺直,金属制的刀斧等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二)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效果加倍,学生又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效果减半,学生又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好比攻伐坚硬的木材,要先从容易的部位开始,然后再砍伐坚硬的关节处,等到时间一长,木材就脱落分解了;不善于发问的人正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好比撞钟,用小的力气敲打,钟声就小,用大的力气敲打,钟声就大。从容不迫地敲打,钟声就渐渐止息;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正与此相反。这都是推进学习的方法。
(三)
精通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就算不能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是一种才艺,可以凭着这些来充实自我。父母兄长是不能长期依赖的,家乡和国家不可能经常没有任何的危险,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可以救济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的财产,不如身有薄技。”容易学习又能让自己富贵的本事,没有比得上读书的。世人不管是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自己认识很多人,见识很多事情,但是他们却不肯读书,这就好像想要饱餐又懒得做饭,想要温暖却懒得裁剪衣服一样。很多读书人,从伏羲、神农时代开始,在这个世界上,认识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情,对于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他们都十分清楚,在这里就不用详述了,就算是天地的事情也不能在他们眼中隐蔽,就算是鬼神的事情也不能在他们眼中躲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句子默写,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优秀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非选择类,选择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