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点评,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懂诗歌的意义,读出诗情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从而体味忧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课前读】大声朗读《短歌行》及文后注释
【明确目标】
1、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2、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自主学习】
1、自主阅读第三单元单元提示,了解单元整体情况,了解单元学习目标,感受本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
2、了解体裁。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自主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
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
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解题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交流讨论】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播放录音。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
顿挫。学生自主交流诵读感受。
诗意
1、喝酒的时候应当尽情高歌,因为人的一生有多少时光呢?就好比晨露转瞬即逝,我痛苦的是逝去的时日实在太多!纵是慷慨得志的时候,我心中的忧虑还是挥之不去。用什么来排解这深重的忧闷啊?只有借助这美酒方可解脱。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那些满腹才智的人才啊,总让我朝思暮想不得安宁。正是为了你们,我才将《子衿》吟唱至今。 那些人才就像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绿野里悠然自得地啃食一样隐居不出。
如果你们肯赏光到我这里来,那我将奏瑟吹笙盛宴欢迎。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那些人才就如天空中那一轮皓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招为己用 。我所有的忧虑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啊,绵绵不绝无穷无尽。 我期盼着他们不辞路途辛苦,屈驾前来探望我。
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一样。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对贤才的敬慕和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正是因为没有实现,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3、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4、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展示点评】
1、学生交流诵读感受,并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展示
2、全诗的感情基调为慷慨悲壮、沉郁顿挫。
明确:
本诗诗眼为“忧”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当堂检测】
反复诵读本诗,注意节奏与情感
个人在班上展示课文朗读
【布置作业】熟读成诵,背诵本诗
课后反思:
课题:短歌行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懂诗歌的意义,读出诗情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从而体味忧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课前读】
大声朗读《短歌行》及文后注释
【明确目标】
1、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2、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自主学习】
1、结合文后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诵本诗,体会“忧”。
【交流讨论】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一)诗人为何而忧?你觉得这种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
(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子衿、鹿鸣
的含义是什么?
(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明月”指是什么,运用了
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四)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忧愁的?
【展示点评】
学生展示问题答案:
(一)诗人为何而忧?你觉得这种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
明确:
作者优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还有为
不得人才而忧。这是一种积极的忧虑,表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
(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子衿、鹿鸣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
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点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词句及旧事。
(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明月”指是什么,运用了
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明确: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为直接抒情。这四句运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
式,凸显诗人因为贤才难得的忧愁。
(四)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忧愁的?
明确:
第一,引用《诗经》名句。见(一)。
第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已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自己要怎么做呢?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第三,引用典故。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
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而这正是诗人三忧“功业未成”的体现。
(设问)
【当堂检测】
回顾《短歌行》中用典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诗
完成相应习题
课后反思:
课题:短歌行作业讲解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懂诗歌的意义,读出诗情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从而体味忧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讨论法 点拨法 讲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课前读】
大声朗读《短歌行》及文后注释
【明确目标】
1、背诵诗歌。
2、熟悉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并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自主学习】
(一)5-8组选出小组代表将《短歌行》练习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其他小组成员回看错题,根据教材和参考书更正错题。
【交流讨论】
(一)各小组对黑板上的答案展开讨论,记录好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二)1-4组选出小组代表批阅黑板上的答案。
【展示点评】
(一)负责批阅的小组另派成员对错题进行讲解。
(二)教师对学生解答不明确和不准确的题进行点拨。
【当堂检测】
回顾错题并朗读背诵相关知识点。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苦译为悲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