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模式4:全部教学导学案(99页)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模式4:全部教学导学案(99页),共100页。
目 录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第三节 声音的特征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五节 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第二节 融化和凝固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电荷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
第五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明在欣赏乐器时看到笛子上有一排气孔,吹奏时还要贴上笛膜。他突然对笛子产生了疑问:笛子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气孔和笛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2.在《赤壁》电影中,我们看到一个片段:诸葛亮伏在平静的地面上听了一会就断言曹军即将到来,一个时辰后曹军果然杀到。他真有这么神通广大吗?
【课前自主预习】
1. 一切发声体都在 ,我们通常将 的物体叫做声源。
2.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 ,真空中 (能 ⁄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
以 的形式进行传播。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 (相同 ⁄ 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速度最大,在 中次之,在 中速度最小。15℃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 。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声发射回来的现象叫 。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大家都期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打钟后,会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
A.大钟的回声 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
C.人的听觉“延长”了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解析: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 中比在 中传播得得快。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2.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1)器材:一个能发声的音叉、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泡沫塑料)、一把长卷尺。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这是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它叫做 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如: 、 、
和 等。
(4)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3.5
4
2.5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解析: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为51m的钢轨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响一下钢轨,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隔0.14s的时间,问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有多大?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
和 能够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月球表面
的 不能传声。
2.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3. 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1)__
;
(2)_______________
。
【提高四星演练】
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s 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 B.余音绕梁说明振动停止发声还在继续
C.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图5)
如图5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窗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
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能看见室外的鸟儿,而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两个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而只有在甲房间内才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请你分析一下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挑战五星演练】
1. 下列那类乐器发声原理与笛子发声原理一致( )
A.吉他 B.口琴 C.二胡 D. 小号
2. 晴朗无风的天气的体育课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响后开始计时,读出秒表示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 10.18秒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学会关心他人;
3.知道骨传导是另一种感知声的途径。
【生活中的物理】
1.骨传导式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类似,只不过是将放大的声音经由一个振动器传出,而振动器必须置于耳后的乳突上。因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镜框架或发箍,而在外观方面,又以眼镜式较优,也较常用。那么,它是利用什么原理使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呢?
2.用Mp4和立体声耳机听音乐,有亲临剧场听音乐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课前自主预习】
1. 人耳主要由 、 、 等构成。人耳感知声音主要靠振动部分 ,传到部分 ,接收部分 。其中任何一部分发声损坏,人都会失去知觉。
2. 声音可以通过 、 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 的方式,即声音通过 、 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3.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发声 B.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有时可不需要介质传播 D.上述说法都不对
解析:
2.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吃饼干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双耳时,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关于耳朵的卫生保健中有这样一条: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使咽鼓管张开,或者紧闭嘴巴同时双手堵住耳朵,这样可以避免鼓膜被震破。说说这样做的道理。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 )
A.有声源 B.有传声介质
C.有正常的听觉器官 D.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2.声波传入耳朵的途径是( )
A.外耳道—鼓膜 —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
3.声音既能通过听小骨传给听觉神经,也能通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一个正常的人,听别人的声音是通过 传递声音;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 来传递声音的。
【提高四星演练】
1.贝多芬在耳聋以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而进行创作。这说明( )
A.人的牙齿也是听觉器官的一部分
B.人的牙齿也可以发出声音
C.人的牙齿也可以传递振动
D. 贝多芬有特异功能
2.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
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
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 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
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
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
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
的 (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
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
力 (强/弱)于玻璃板.
【挑战五星演练】
1.试从人耳的构造,简述人丧失听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该怎样爱护自己的耳朵?
2.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前行,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灵敏,但是蛇没有耳朵。它是用什么方式“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知道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知道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2.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音调和响度表示声音的不同特征。
【生活中的物理】
1.明白了笛子的构造以后,为什么我们在吹奏笛子时手指不停地打开或堵住气孔就能听到婉转的乐曲。说说其中的道理!
2.你能根据下列成语指出声音的特性吗?
引吭高歌 曲高和寡 惟妙惟肖
【课前自主预习】
1. 响度是指声音的 ,物体的振动幅度用 来描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
2. 音调是指声音的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用 来表示,即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音调与 有关, 越大,音调越 。
3.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 到 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在 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在 的声波叫超声波。动物中有些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波,如大象可以听见 ;而蝙蝠能听到 。
4.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 和 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听声辨物,听声辨人,听声辨乐器都是 的利用。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叫的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音调低,响度大
解析:
2.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的优劣,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B.瓜农用手拍西瓜
C.考古学家用手敲瓷器 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砖块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解析:
2.在实验室里有一排装水的试管,用玻璃棒敲击或用嘴在上端吹气时都能听到声音,两次声音音调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敲击时:
吹气时: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析:
2.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l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_____________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2.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提高四星演练】
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只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2. 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有关;
(2)如果小兰选用编号为_____和 的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有关;
(3)如果小兰选用编号为_____和 的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有关;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猜想与假设;C.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E.设计实验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挑战五星演练】
1.阅读理解题
(1)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2)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3)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请回答: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
(3)从短文(3)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__。
(4)从短文(2)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噪声的来源;
2.了解噪声的危害;
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生活中的物理】
1.学校教学楼前的马路经常通行来往的车辆,严重影响课堂学习。如果你是校长,你将如何解决马路行车和课堂上课的矛盾?
2.现代装饰中有一种双层真空玻璃,说说这种玻璃有什么好处?
【课前自主预习】
1.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主要有三大来源: 噪声、 噪
声 、 噪声 。
3. 噪声的危害和等级: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是较理想的学习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4. 控制噪声应该从 处、声音的 、接收声音的 处三方面着手。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不一定是噪声 B.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不一定是噪声
C.人们的吵闹声不一定是噪声 D.刺耳的鸣笛不一定是噪声
解析:
2. “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打雷时用棉花塞住耳孔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王叔叔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设计一种消音耳罩,请你帮王叔叔出点建议: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
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碎钢块 B.硬纸板 C.泡沫塑料 D.木屑
(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 )
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解析:
2.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
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
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小明在教室上课,下列声音不是噪声的是( )
A、教室内铅笔盒掉在地面上的声音
B、教室外马路上的叫卖声
C、邻班同学在音乐课上的歌声
D、同学们相互之间讨论问题的声音
2.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3.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提高四星演练】
1.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2. 噪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3. 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挑战五星演练】
1.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7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在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声音的分贝数
30-40dB
超过50dB
70dB以上
90dB以上
人的感觉
理想的安静环境
影响睡眠和休息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引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了解声音与生活。
【生活中的物理】
1.雷达是仿生学的产物,主要根据蝙蝠的生理特性研制的。你能说说他们的工作原理吗?
2.汶川地震后的救援过程中,为了寻找废墟下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的作用巨大。它具有探测和放大两个基本功能。你能根据其功能说说它是怎样工作的吗?
【课前自主预习】
1. 蝙蝠采用 的方法确认目标位置,即它发出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位置。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研制的新型军事装备中,陆军用的有 ,海军用的有 。
2. 生病体检时用的“B超”就是利用仪器向人体发射 ,同时接收身体内脏器官的 ,将所携信息方应在屏幕上。
3.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 ;另外在医学上超声波振动还可以除去人体内的 。
4. 大象主要靠笨重的身体和缓慢的踏步给山那边的同伴传递信息,所以大象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 。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下列说法中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 )
A.听到远处熟人的说话声 B.海豚根据回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
C.通过雷声和闪电判断雷点的位置 D.侦察机截获敌方的雷达信号——超声波
解析:
2. 下列说法中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 B.天上打雷可以感受到房屋振动
C.战场上的炮弹爆炸后声音震耳欲聋 D.生命探测仪探测废墟下的幸存者
解析: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150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000Hz
【自主学习探究】
1.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解析:
2. 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解析:
2.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 崖还有多远?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2. 下列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超声波洁牙 B.超声波除结石
C.声呐探测鱼群 D.发声的音箱将蜡烛吹灭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提高四星演练】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
2. 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3. 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__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挑战五星演练】
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生活中的物理】
1.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日食与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自主预习】
1.光源:能够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___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________________.
2. 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会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光在_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_____m/s.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是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一卫星距离地球约3.6×104km,一束光从卫星到地球约需 s.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某校学生利用太阳光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他们将一根lm长的竹杆插在操场上,测得影长2m,同时测得教学接影长22m.,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求出教学楼的高度吗?
解析:
2.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
解析:
3. 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总是闪烁不定的?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场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约( )
A.30m B.17m C.1.655m D.无法知道
解析:
2.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
A.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 B.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基础三星演练】
1. 完成下列填空:
(1)光线指的是一条带 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和 .
(2)从远处光源射来的光可以近似看作是 光.如从太阳射来的光就是 光.
(3)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一种介质里 形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 米/秒.
2.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只是光速远大于声速
C.闪电和雷声同时传到,但光刺激强烈,人耳反应迟钝
D.以上理由都不对
3. 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晚间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提高四星演练】
1.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
A.8.1×108km B.8.1×105km
C.4.05×105km D.4.05×108km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4. 在阳光下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4m,这时一位身高1.6m的学生直立时在地面上的影长为1.2m,那么电线杆的高度是 m.
【挑战五星演练】
1.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竖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束照到地面的太阳光,请作出长杆AB在地面上的影子.
2.在阳光照射下,一位身高1.5m的人直立时影长2m,若此时电线杆影长14m,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m.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生活中的物理】
1.为什么我们照镜子,就能看见自己的像呢?有没有想过这个里面包含了什么道理?
2.小时候,我们经常用一个平面镜对着太阳,通过调整角度,用反射光去“晃”别人的眼睛.猜想:光的反射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
【课前自主预习】
1.三线、二角、一点的认识:如图所示,__________为入射点,____________为反射光线,____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____为入射光线,___________是入射角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__的。
3.反射类型:光射到____________物体表面,_____________发生反射。由于物体表面的区别,导致反射情形不同,由此反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光的反射定律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入射光线位于反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解析:
2.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如下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铁板做成的公益广告牌上用油漆画上图案和文字.人们从广告牌前经过时却看不清上面的内容,只感到有刺眼的光照来,这是何故?
解析:
2.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到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解析:
3. 请你设计一种自行车“尾灯”,当光照射在它上面时,它能将光按原方向反射回去.这样使夜行的机动车辆能看清公路上的自行车.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2. 如下左图所示,光线AO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上,现将平面镜左边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下右图),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一束与镜面成4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则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2、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3、在下图中,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平面镜的位置.
【提高四星演练】
1. 雨后初晴的月夜,地面坑洼,处有积水,在月光下行走时,如果发现前面某处特别亮,夜行者通常认为那是积水,他的判断依据是 。
2. 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墙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墙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 利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该是:( )
A.100° B。80° C。40° D。50°
4. 如右下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MN的夹角是30°,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 )
A.增大20° B.增大10°
C.减小20° D.减小10°
【挑战五星演练】
1. 如图,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试画出光经
潜望镜两次反射的光路图
2. 如图所示,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要利用太阳光
垂直照亮井底,应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_____________角的位置。(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55°,保持入射光线不动,绕入射点转动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A.50° B.70° C.90° D.130°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时候,我们很多同学都玩过万花筒,知道里面有千差万别的美丽图案,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2.在汽车驾驶室外侧,我们都能发现左右各有一个反光镜,你知道这个反光镜是什么类型的吗?它有什么作用?
【课前自主预习】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像,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平面镜_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平静的水面、刨光的金属表面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2. 实像与虚像:凡是实际光线相交得到的像是_______像,凡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像是________像;小孔成像所成的是_______像。
3.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例如______________.利用球面镜的外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做___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例如_______________。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与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系
解析:
2. 图2-3-1所示是四位同学画出的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正确
解析:
3.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指针的位置如图2-3-3所示,此刻石英钟的实际读数是( )
A.2:25 B.2:35 C.9:25 D.9:35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是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结论?为什么?
⑶.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⑵.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一人身高1.8m,站在水池旁边,已知池水深2m,水面离岸的高度为1.5m,则他在水中的像高为( );他头顶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
A.1.8m B.2m C.3.3m D.3.5m
解析:
2. 从对面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2-3-4所示,如果回头直接看时钟,它的显示应为( )
A.20:15 B.21:05
C.21:15 D.20:05
解析:
3.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噪声 B.尽可能避免因为平面镜成像而造成不安全因素
C.为了造型美观 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人若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___m/s.
2.“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3. 观察到某汽车号码在平面镜里的像为“10-18”,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
A.10-18 B.18-10 C.81-01 D.01-18
【提高四星演练】
1.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太阳灶是用_________ 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___在一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_________,温度也就越_________,利用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_________的环保型能源.
3.一个身高1.80米的人,要在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那么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为( )
A.1.80米 B.0.90米 C.0.60米 D.0.45米
.
【挑战五星演练】
1.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人刮胡子时应( )
A.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25cm
B.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50cm
C.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12.5cm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 )
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
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
3. 画出发光点S经过A点的所有光线.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节 光的折射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生活中的物理】
1.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闪烁不定?
2.小明同学在游泳时发现,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不太深,可下去后感觉要比看到的深多了。那么,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课前自主预习】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内。
(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3)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当折射角增大时,入射角随着_________,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的。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图2-4-1中哪个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 )
图 2-4-1
解析:
2. 如图2-4-2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是折射光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折射角,_________是水.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已知“光沿某一方向从空气斜射入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对光的偏折效果就越明显。”请你利用上述规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两种无腐蚀透明液体的密度大小。
供你选用的实验器材:足量的两种无腐蚀透明液体;水平试验台、记号笔、铁架台、激光笔、细线、刻度尺、量角器、塑料白板、方形玻璃水槽各若干。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或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必要时可画图辅助说明)
(2)分析实验现象或测得的物理量,说明液体密度的大小与实验现象或所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析:
2. 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小华想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于是他找到了如下器材进行实验:他取了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水槽,在水槽内竖立一个白色塑料板,在塑料板上画一条线与水面垂直当作法线,法线与水面的交点作为光线的入射点.为了看清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他在水中滴入一些牛奶使水略显混浊.关灯后,小华用激光手电筒在水中靠近白板的位置上使激光平行白板射向水面,在入射点发生折射.小华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很难看清楚,于是他就点燃几支蚊香放在水面附近,不一会空气中烟雾缭绕,他重复上述实验时便在空气中看到了清晰的光线.小华一边实验一边描绘着实验现象的草图.他把水面画成实线,把法线画成虚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现场描的,但没有及时标上箭头.
(1)图2-4-5是小华描绘的三张图,图的方向放乱了,请你帮他在三个图上分别标上箭头,并注明哪一边是水,哪一边是空气.
(2)你知道小华在水中加牛奶和在空气中点蚊香的原因吗?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如图2-4-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解析:
2.如图2-4-4所示,容器部有一探照灯S,它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木板MN上,在B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向容器中注水,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下方 B.B的上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解析:
3.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就看不见了,其原因是物体( )
A.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被全部反射了
B.射向毛玻璃的光一部分被毛玻璃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了
C.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和折射
D.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是:折射光线、__________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和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_.
2.如图2-4-8一光线射到一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玻璃砖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图 2-4-8
3.图2-4-10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的情况,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图 2-4-10
【提高四星演练】
1.如图4-2-7所示,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情形,由图可知,入射角是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度,若两种介质中一种是空气,_________是空气.(填“Ⅰ”或“Ⅱ”)
2.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40°,反射线和折射线夹角为95°,则反射角是_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_度.
3.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炼,像人“眨眼睛”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B.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4.两只相同的脸盆,一只是空的,另一只装满水,我们从脸盆的斜上方观察,脸盆深度较深的是( )
A.装满水的脸盆 B.空脸盆 C.两只脸盆深度相同 D.无法判断
【挑战五星演练】
图 2-4-9
1.仔细观察刻度尺上刻度的疏密程度,然后把它插入装水的玻璃杯中,从侧面看尺子在水中的部分,尺子的粗细和刻度的疏密情况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杯口向下看尺子在水中的部分,尺子的粗细和刻度的疏密情况变化是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五节 光的色散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色散现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
2.知道物体的颜色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生活中的物理】
1.幽美、雄伟的大海总是那么让人着迷,那碧蓝无边的海水总是让人沉醉。可是海水为什么是碧蓝的呢?当你舀起一勺海水观察时,却发现海水不是蓝色的,而是无色透明的,那么是谁给大海涂上了蓝色呢?
2.彩色电视机的阴极只有三个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可以播放出任何色彩来?
【课前自主预习】
1.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_______.其颜色依次是_____、橙、______、_______、蓝、靛、______。光的色散实验说明: 不是单色的,而是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2. 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
(2)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颜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决定的。几乎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为________色。
(2)不透明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决定的。几乎反射所有色光的物体在太阳下为________色,几乎吸收所有色光的物体的颜色为______色。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雨过天睛,蔚蓝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试说明道理.
解析:
2.一绘画者在他的自然风景中安排画一道彩虹,准备选用红、绿、黄、蓝四种美丽的色彩,但他着色时犯了愁,你能告诉他弧形彩虹从外侧到内侧的颜色顺序是( )
A.蓝绿黄红 B.红黄绿蓝 C.红绿黄蓝 D.蓝黄绿红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小明同学学习了颜料的颜色是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其它颜色的色光都被该颜料吸收了,他又联想到吸收了色光物体会不会升温呢?因为我们总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他有个想法,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是否相同.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将质量、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把瓶子包严(两只瓶子都是透明的).瓶口处分别挖一小孔插入温度计,然后把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小时,得到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分)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明同学对此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
图 2-5-1
2. 小明学习了色光的混合后,自己做了一个陀螺,将如图2-5-1中A、B、C、D四个涂有颜色的纸片,分别贴在陀螺上,当陀螺高速转动后,观察贴在陀螺上纸片的颜色,其中是天蓝色的是( )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绿上衣、白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红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紫色,裙子呈红色 D.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红色
解析:
2.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的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
D.黑字比白纸反射的本领强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 ,这说明了 .雨过天睛,天空经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现象。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的______色光决定的,如我们看到的红纸,是由于红纸______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而其他种类的色光都被红纸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它的色光决定的,如我们看到的红玻璃,是由于红玻璃让太阳光中的________通过,而其他种类的色光被红玻璃吸收.
3.彩色电视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 橙 黄 B.黄 绿 蓝 C.橙 靛 紫 D.绿 红 蓝
【提高四星演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晨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太阳光色散了,故看到的太阳是不真实的
B.颜料的三原色就是色光的三原色
C.“海市蜃楼”的形成与光的混合有关
D.彩虹形成时空气中的水珠形同于三棱镜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白纸在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3. 古代的人们早就学会把金刚石、水晶打磨成项链等各种装饰品,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发出彩虹一般的颜色,令人赏心悦目.请解释这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
【挑战五星演练】
1. 物理实验室窗户上的窗帘常有两层,一层是蓝布,一层是红布.
(1)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2)还有别的搭配方案吗?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生活中的物理】
1.为什么红外线夜视仪能在漆黑的夜晚观察到人体的准确位置?
2.看到响尾蛇,大部分人可能吓得不敢动弹,而身材娇小的松鼠却会竖起大尾巴,向敌人发出“不甘示弱”的信号,吓走响尾蛇,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课前自主预习】
1.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实验证明,在红光之外是________,紫光之外是________,这些是人眼看不到见得光。
2. 红外线:光谱上___________以外的部分,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越______,由此可用红外胶片拍出的___________对疾病作出诊断;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_________,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加热物品,如-________.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________,可进行遥控,也就是经常说的__________。
3. 紫外线:光谱上__________以外的部分是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_________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_________效应,可进行防伪、摄影;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________是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被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_________和_________后形成的彩色光谱,红色光弧在最__________侧,紫色光弧在最__________侧.
解析:
2. 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B.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及进行医疗等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低温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D.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
解析:
3.关于紫外线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紫外线有化学作用
B.紫外线有荧光作用
C.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D.紫外线可用于远距离摄影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实验一:接通电视机的电源,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用手挡在遥控器前再对着电视机,看能否控制电视机。将遥控器对着电视机前面的墙壁或天花板看能否控制电视机。
解析:
2.实验二:将验钞器的紫光灯打开,在灯下放张百元和五十元的钞票,将正面对着紫光灯,观察紫外线下的钞票的防伪标记。
解析: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可见光之外有人眼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吗?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解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红外线遥控器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
B.红外线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可用来遥控的性质
C.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波长长
D.医用理疗灯发出的光线主要是紫外线
解析: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外线杀菌灯利用的是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
B.紫外线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化学作用强的原理
C.紫外线摄影利用的是紫外线化学作用强的特性
D.紫外线鉴别古字画,利用的是紫外线荧光作用强的特性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能够______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2.红外线的作用是:可以拍出______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还可以制成______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3.紫外线的作用是:有助于人体合成________,还能杀死________,因此常用紫外线来________,它还能使荧光物________,常用于________.
【提高四星演练】
1.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被棱镜色散的光谱上,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做_______.
2.电视机摇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______.
3.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五星演练】
1. 电视机遥控器使用的是不可见光——红外线.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使不让遥控器正对电视机,而是朝着墙壁、地板甚至朝着天花板,遥控器仍能控制电视机.在空气中,红外线不是沿直线传播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回答上述问题,并解释朝着墙壁、地板等方向也能控制电视机的道理.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活中的物理】
1.看电影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指挥员拿着放大镜看地图,为什么放大镜对地图有放大功能?
2.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们中,很多人都带着近视眼镜;而那些老年人带的眼镜与他们不同,这两种眼镜在构造上和功能上各有什么不同?
【课前自主预习】
1.透镜:由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两个表面都可以是________的一部分;或一个表面是球面,另一个表面是_______。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中学阶段研究的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
2. 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虽然作用不同,但都是由于光线通过它们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________造成的。
3.关于透镜的几个概念:
(1)主光轴:是指通过透镜两球面______________的直线。
(2)光心:指透镜的___________,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____________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称为____________,而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_,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f表示。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
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
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
解析:
2. 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图3-1-3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给你一块透镜,你能用几种方法科学地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注意:光学仪器的表面是严禁用手触摸的)
解析:
2. 小红选了A、B、C 三个透镜,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如左图).小红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A、B、C三个透镜,得到右图所示的情况.体会小红的探究过程,你得到的结论是 .
图3-1-7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光线b通过焦点入射到凸透镜上,光线c通过凸透镜的光心.画出a、b、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3-1-4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老花眼镜(远视眼镜)是 镜,近视眼镜是 镜.凸透镜有 个 焦点;小华用 透镜会聚太阳光,在 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处,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2.“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3.完成图3-1-8所示光路图
图3-1-8
【提高四星演练】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光路的可逆行原理可知: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②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方向 ;③ 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
2.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你原来靠近主光轴
3.如图3-1-11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该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挑战五星演练】
1. 一天,小雨在百货商店里发现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他非常感兴趣.这种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3-1-9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即 ,灯丝应处于 .
图3-1-9
2.如图3-1-10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太阳光,将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如图3-1-12所示中的方框内只有一个光学元件,方框外单箭头、双箭头光线分别相互对应,表示了射入方框和射出方框的光线,试判断方框内所用的是什么元件,并填到适当的位置上,完成光路图.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生活中的物理】
1.在刘洁的爷爷的生日酒会上,她爸爸拿出一个酒杯并斟上酒递给爷爷,爷爷端起酒杯,惊喜的看到杯中有一幅清晰地长寿图,爸爸要爷爷干了这杯酒,再看,长寿图不翼而飞。爷爷问,这是魔术杯吧?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小红将买回的金鱼放到圆形鱼缸中,透过园鱼缸观察缸里的鱼,看到鱼变肥大了,为什么?
【课前自主预习】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镜,但照相机会在底片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而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投影仪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经这个凸透镜后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通过_________反射到屏幕上成像。
3.幻灯机与投影仪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在银幕上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因此,放幻灯片时幻灯片应__________插。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如图3-2-1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B.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解析:
2.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折射投影片透射过来的光
B.投影仪中螺纹透镜组的作用是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线亮度增强
C.投影仪的光源采用的是碘钨灯而不是白炽灯
D.投影仪的灯泡下面安装了一只凹面镜,其作用是保护底部塑料板,防止它被碘钨灯辐射的红外线熔化掉
解析:
3.滴一滴水在塑封的名片上,看到水下面的字( )
A.等大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倒立的实像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关于照相机照相时的问题讨论:
(1)用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体与所成像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2)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半身一寸像后改照二寸像,问:
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 ②镜头如何变化?
(3) 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半身一寸像后改照全身像,问:
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 ②镜头如何变化?
(4) 用照相机给一个人照完全身像后,再给全班同学照全身像,问:
①照相机位置如何变化? ②镜头如何变化?
解析:
2. 先拿一只放大镜实际做一做,再帮助老奶奶解决问题: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该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距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距离报纸近一些
解析:
3.关于常用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 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 、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 、 的像;
2. 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 成 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 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3.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提高四星演练】
1. 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3. 某同学使用一个焦距为10㎝的凸透镜、塑料薄膜和硬纸板制作模型照相机,则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纸筒的长度之和应大于 ㎝.在使用模型照相机时,可以观察到塑料薄膜上的人像是 、且左右 .(选填“倒立”或“正立”;“相同”或“相反”
4.如上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挑战五星演练】
1.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2. 一个同学用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图3-2-4
3.如图3-2-4,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生活中的物理】
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但它们成的像为什么不同?它们的成像跟什么有关呢?
2. 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用“太阳聚焦法”找出凸透镜的焦点,测出焦距。然后,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火焰。
实验二:从左到右在水平桌面上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到凸透镜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呈现比烛焰小而清晰的像,用直尺量出蜡烛到凸透镜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三:重做上实验,但要使光屏上呈现比烛焰大而清晰的像。
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烛焰能否用光屏接收?它比实际的烛焰大还是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b.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什么?
【课前自主预习】
1.物距就是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就是像也是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
2. 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在2倍的焦距之外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2)在2倍焦距处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像(3)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4)在焦点之内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像的大小变化:物体从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向焦点逐渐靠近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将逐渐______________,像也___________________。
4.凸透镜成像特殊点:____________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处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把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处不成像。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3-3-1中的a,b,c,d,e各点,并且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 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调整屏的位置都不能接收到像,眼睛也无论如何看不到像.
(4) 把烛焰放在 点时,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图3-3-1
解析:
2. 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同,得到的像分别为:A镜:倒立放大的像;B镜:倒立缩小的像;C镜: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火柴、光具座,还缺少 .
(2)要使凸透镜的中心、烛焰的中心和 的中心在 上,并在 上,其目的是 .
(3)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应该使凸透镜向 移动;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 移动.
(4)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变 ,像距变 .
解析:
2. 在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组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 .
第 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组
第2组
焦距/㎝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的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小芳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3-3-2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
B.一定小于8㎝
C.一定在10㎝到16㎝之间
D .一定在8㎝到10㎝之间
图3-3-2
解析:
2.将一只点燃的蜡烛立于凸透镜的一侧,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一个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光屏上( )
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B.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C.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解析: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凸透镜24㎝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小于12㎝ B.大于12㎝
C.等于12㎝ D.在12㎝到24㎝之间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完成下表(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移动)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距变化情况
像和像距变化情况
实际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像距v
像距
像
U﹥2f
f<u<2f
u<f
2.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只能在( )
A.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 B.大于1倍焦距的位置
C.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 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3.用一个焦距是10㎝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应该放在距离凸透镜多远的地方( )
A.20㎝ B.15㎝ C.23 ㎝ D.10㎝
【提高四星演练】
1. 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现在将凸透镜向光屏移近10㎝,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倒立的、缩小的是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是实像
C.正立的、缩小的是虚像 D.正立的、放大的是虚像
2. 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该怎样调节( )
A.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图3-3-3
3.如图3-3-3,发光点A通过凸透镜成的像Aˊ,其中OOˊ是主光轴,则( )
A.物距大于2倍焦距
B.物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C.物距小于焦距
D.物距等于焦距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这里要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的目的是 .测得凸透镜到 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的顺序是 、 、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3)将蜡烛放在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 、 的 像.
(4)将蜡烛移到2倍焦距处,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在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这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5)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适当移动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时光屏上得到一个 、 的 像.
(6)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的实像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它是 立的,而得到虚像时,蜡烛与像是在同一侧,这个像是 立的.
【挑战五星演练】
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 B. 2㎝<f<4㎝ C. 4㎝<f<5㎝ D. 5㎝<f<8㎝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 通过眼睛构造的认识,了解眼睛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学会如何保护眼睛和矫正视力.
【生活中的物理】
1. 观察一:如图观察眼球的结构示意图,
按顺序填写眼球结构的名称.
2. 观察二:观察下图中甲、乙、丙三幅图形,试说明哪个图是表示近视眼的?哪个图是表示远视眼的?它们的晶状体有什么不同?
动手做一做:
用手摸一摸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看它们各用的是什么样的透镜.
动脑想一想:
为什么近视眼用凹透镜,远视眼用凸透镜?
【课前自主预习】
1.眼睛: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______________;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______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五色透明的胶状物是______________。
2. 眼睛的角膜、水样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_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
3.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_,折光能力太 ___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近视眼应戴_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4.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_,折光能力太 ___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面,远视眼应戴_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5.镜片的焦度数与焦距的关系:Φ=__________ 。其中Φ是焦度数,f是焦距。平常我们所说的度数是焦度数的_______倍。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下列关于眼睛和照相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相同
B.照相机的调节和眼睛的调节相同
C.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远视眼的人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析:
2. 关于近视眼的产生和矫正,正确说法是( )
A.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B.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C.可用凸透镜矫正
D.可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
3.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的眼睛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小明同学读八年级时,在市人民医院配了一副-100度的眼镜,进入九年级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常感到看不清楚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爸爸带他到市人民医院验光后,医生说小明需要改戴一副-300度的眼镜,请你帮助小明分析以下三个问题:
(1)小明同学配戴的眼镜片是 透镜;
(2) 小明同学新配戴的这副眼镜的焦距是多大?
(3) 小明同学的视力状况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他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2. 小雨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3-4-1所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 ,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 眼模型,乙是 眼模型,丙是 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模型前加一个 合适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 模型前加一个 合适 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图3-4-1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B.透镜焦距与其度数互为倒数
C.焦距越长的透镜度数越高 D.透镜焦距和度数都可以是负数
解析:
2.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中的那一副.
解析:
3. 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远视眼只能 远处的物体, 近处的物体,这是因为 或者 ,因此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光斑.为了矫正远视,应该用 作眼镜片,使入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得 ,再进入眼睛,会聚点前移就落在视网膜上了.
2.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远点在 ,近点 ㎝ 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
3. 来自远方的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4. 眼睛能看到物体,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B.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C.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D.从物体射来的光要有一定的强度
【提高四星演练】
1. +5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近视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们的焦距各是多少?
2. 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长,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B.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厚,使焦距变短,远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C.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D.远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变薄,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图1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图1
【挑战五星演练】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能不断地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弥补人类自身的缺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现在流行一种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下列方法中哪种是医院可能采用的( )
A.利用手术把晶状体加厚,从而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B.利用手术把一个很薄的近视眼镜片放入眼中,就像隐形眼镜那样
C.利用手术改变睫状体的收缩放松能力,从而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
D.利用手术把晶状体磨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
2.小芳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爸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芳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法来辨别.请你帮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用手触摸
眼镜名称
镜子类型
外形特征
对光作用
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
观看报纸
眼镜名称
镜子类型
字的大小
判断依据
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2. 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3.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望远镜的种类.
【生活中的物理】
1. 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细小的物体,但能用放大镜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吗?我们上生物课是用什么来观察细胞的?
2.殷黎同学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发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但当她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小。两者是否矛盾,你能帮她解释一下吗?
【课前自主预习】
1.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镜、目镜是两个焦距__________的凸透镜,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___________,在光线较强时用;一个是___________,在光线较暗时用。
(2)显微镜的原理:_________上装载被观察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个___ 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________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小的物体了;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物镜和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分别为m、k,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2.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望远镜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把像进行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的__________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成的像格外明亮。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刘军同学想用焦距为8㎜和20㎜的A、B两个透镜组装一个显微镜,但他为选用物镜和目镜犯了难,请你帮助他分析应该如何合理选择和放置才满足要求?
解析:
2. 取两个焦距分别为5㎝ 和20㎝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并且将焦距为20㎝的放大镜放在前面,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采用凹面镜.凹面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呢?小华先猜想所有可能的情况:①会聚;②发散;③即不会聚又不发散.究竟是哪一种情况,他决定做实验看一看.
图3-5-1
小华向同班的同学借来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面镜照射,发现如图3-5-1所示的现象.请你帮助小华同学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你认为凹面镜有哪些应用?请说出两个.
(2)通过刚才小华对凹面镜的学习,想一想这个学习过程经历的大致程序是怎样的?
解析:
2. 物体对眼睛的光心O所张的角,叫做视角.从图3—23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看物体越清楚.同一物体离透镜近成像越大,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这就是物体离眼睛近比远时看物体清楚的原因,人们在观察微小物体时总是把它放在离眼睛近的地方,以增大视角,使像大些.
请设计一个实验,模拟上述规律。要求过程清楚。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
B.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靠近眼睛的那组透镜叫做目镜,它的焦距比较小
D.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那组透镜叫做物镜,它的焦距比较大
解析:
2.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部分组成
B.望远镜的目镜焦距长,物镜焦距短
C.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D.望远镜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它们的焦距之和
解析:
3.物体对眼睛成的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 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
解析:
【自主学习总结】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显微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 ,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 透镜叫做 ,靠近被测物体的 透镜叫做 .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 (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 的地方,经过物镜后成 、 像.而目镜是把这个像再 ,成 、 像,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了.
2.望远镜有的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的叫做物镜, 的叫做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 在焦点附近成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用来把经过物镜成的像再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它会聚的光更多,使得所成的像更 ,对观察天空中的暗星更重要.
3.人眼能不能看清楚一个物体,物体对我们眼睛所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远方 ,但由于它离我们眼睛很 ,再加上 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 了.
【提高四星演练】
1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B.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
C.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D.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经过显微镜物镜后,微小物体所成的像,位置在( )
A.物镜的1倍焦距之内
B.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
D.目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3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时,它的成像情况是( )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面镜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
C.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增大了视角
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挑战五星演练】
1.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楚血液流动的情况.于是,小利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换用凹面镜 B.将反光镜朝向实验室采光的窗口
C.换用倍数较大的物镜 D .扩大遮光器上的光圈
2.当你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的标本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如何操作?
(1)图像模糊不清,应该调节( )
(2)若光线不足,应该调节( )
①目镜 ②粗准焦螺旋 ③细准焦螺旋 ④物镜
⑤反光镜 ⑥转换器 ⑦遮光器
A.①④ B.②④ C.⑤⑦ D.④⑥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生活中的物理】
1.将你的左右手先分别放在60℃的热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中,三分钟后将双手同时放在20℃的温水中,两手的感觉相同吗?我们人体对温度的感觉准确吗?我们怎样精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2.某病人的体温是39℃,护士测完该病人体温后用酒精擦拭完体温计直接给小明测量体温,最后显示的读数也是39℃。小明的体温是39℃吗?如果不是,比39℃高还是低呢?
【课前自主预习】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要使用 。
2.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物体 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看清它的 ,然后认清它的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不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液泡接触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 。
3. 摄氏温度用 表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将它们之间分成 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
4.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为了能准确测量和方便测量人体体温,保证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指示人体温度,在玻璃泡和液泡之间设计了 (通常叫“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 , 的水银断开, 内的水银不能返回玻璃泡内。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下图中的温度计是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它的读数为 ℃,
解析:
2.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
解析:
2. 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甲:
乙:
丙:
解析:
2.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是 ;30℃的铁块和30℃的棉花的冷热程度 ;“今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度”应写作 。
2.下图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提高四星演练】
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 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___.
3. 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 _________________
B:___ _________________
C:___ _________________
D:___ _________________
【挑战五星演练】
1.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的示数是94℃。将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能区别物质的三种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及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含义;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生活中的物理】
1.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生活中吃到的冻豆腐煮熟后却变成了蜂窝一样的多孔状。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制成的吗?
2.我们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现将一瓶冰水混合物置于恒温为0℃的冰箱中,那么这瓶混合物最终是一瓶水还是一瓶冰?
【课前自主预习】
1. 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在熔化时要 热量;从 变
成 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在凝固时要 热量。
2. 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石英,铜,水晶属于 ;玻璃,沥青,蜡烛属于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 ,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 。
3. 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 。
5. 物质在熔化或凝固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就可以获得一组时间和温度对应的数据,以 为横轴,以 为纵轴描述的时间和温度得到的曲线就是熔化(或凝固)图像。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下列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太阳将积雪晒成“流水”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泪”
C.铁块投入炼钢炉中变成“铁水” D.食盐颗粒投入水中变成“盐水”
解析:
2.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是( )
A.冰、石英、玻璃 B.食盐、石英、沥青
C.冰、石英、食盐 D.蜡烛、石英、松香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区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50℃,这里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用( )
A.酒精 B.甲苯 C.水银 D.煤油
解析:
2. 对冰水混合物加热的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D.只要还有冰,冰和水的温度就保持0℃不变。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解析:
2. 从右图的固态和液态变化图象中得出的信息:
(1)
(2)
(3)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物质从 变为 叫熔化,从 变为 叫凝固。冰变为水的过程叫 ,水变为冰的过程叫 。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 ,非晶体 。晶体的熔化温度叫 ;晶体的凝固温度叫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 的。
3. 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解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
A.熔解一半 B.熔解不到一半 C.熔解多于一半 D.没有熔解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熔点
-38.8
-117
-95
328
80.5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提高四星演练】
1. 右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单位是℃),假使要制造温度计,用来测铅的熔化温度,应选 这种液体;测固态甲苯的熔化温度,应选 这种液体;测萘的熔化温度,应选 、 这两种液体。
2.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3.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挑战五星演练】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丙
(1)图乙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含义,了解它们是互逆的两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及沸点的含义;
3.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以及利用蒸发可以制冷。
【生活中的物理】
1.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你能说叔其“常满”的原因吗?
2.我们教室安装的都是冷暖双用空调,夏天把温度调的过低或冬天将温度调得过高时,在窗户玻璃上都会出现“水雾”。请问这些“水雾”形成的原因相同吗?它们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呢?
【课前自主预习】
1. 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即 和 ,两种汽化都要 热。
2. 液体在 和 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沸腾时要 热,但温
度 ,这个温度叫液体的 。沸腾的条件是: , ,二者缺一不可。
3.只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4.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液化,这个过程要 热。它与 是互逆的过程。使气体液化有 和 两种方法。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解析:
2. 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实验探究回顾:
(1)下图是对冰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图中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__℃,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_;
(2)DE段物质温度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过程,
这是一个_______热过程,但物质的温度_____________。
解析:
2. 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右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淡水。则:
⑴ 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__,形
成 ;
⑵ 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 ;
⑶ 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___________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解析:
2. 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0
2
4
6
8
10
时间/min
90
95
100
温度/℃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右图坐标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
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提高四星演练】
1.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2.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①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②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①汽化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挑战五星演练】
1.对沸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可以在80℃沸腾 B.水只能在100℃才能沸腾
C.沸腾的水温一定比不沸腾的水温度高 D.液体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2. 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
①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 ________。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1所示。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___(选填“吸”或“放”)热。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
1.中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叫“霜降”。霜降是霜从天上降下来,像下雪一样吗?霜的形成跟雪的形成一样吗?
2.将少量的樟脑粉末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冷却一会儿后在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你能说说这雪景是怎样形成的吗?
【课前自主预习】
1.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凝华。这两个过程是 的。
2. 物质升华时要 ,利用干冰的 可以降低运输的食品的温度,防止其变质;干冰的这个原理还可用于 。
3.生活中常用的电灯泡时间长了就会变暗,其中一个原因是灯丝高温下 变成气态使灯丝变细;另外在灯泡冷却后,钨丝蒸汽 在灯泡内壁,阻碍光的通透性。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是( )
A.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结冰花 B.电灯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
C.用炮把干冰打入积雨云中人工降雨 D.阳光照不到的雪堆没熔化却变小了
解析:
2.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D.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
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解析:
2.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2.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下列现象属于何种物态变化现象:
⑴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干冰灭火是 现象。
⑵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变黑,这是灯丝先 后 形成的。
⑶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的碘逐渐 变为紫色的碘蒸汽,冷却一段时间又看到烧瓶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碘,这是碘蒸汽的 现象。
2.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 )
A.蒸发现象 B.熔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提高四星演练】
1. 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3.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挑战五星演练】
1.舞台上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过程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请你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或评价。
(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2)《千字文》中“露结为霜”: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电荷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生活中的物理】
1.干燥的冬季,我们穿上毛衣后,晚上脱毛衣时经常看到闪亮的火光并听到“啪啪”的声响,有时接触到别人时还会“电”到别人,你能说说这是问什么吗?为什么夏天就不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呢?
2.有时我们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的时候,多次梳理后有些头发被梳子吸引住。经查证我们说梳子“带了电”!是我们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电荷了吗?
【课前自主预习】
1. 物体具有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 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除摩擦以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叫 。
2. 被 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 ”来表示;
被 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可用“ ”来表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3.电荷的多少叫 ,简称为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元电荷是 的电荷,用 表示。1e = C。电子是带有 的元电荷。
4. 的物体叫导体, 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 。金属靠 导电。
5.验电器的原理是 。它主要由 、 和 组成。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
A.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时头发变得蓬松 B.冬天用手摸冷铁棒时手被粘住
C.运石油的卡车常在地面拖着一条铁链 D.冬季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
解析:
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具有的一种性质
B.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带负电
C.正电荷一定比负电荷的电量多
D.要使物体带电,只有用摩擦的方法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右图中验电器带正电,金属箔张开,现把带负电的棒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则验电器的金属箔 ( )
A.张开得更大 B.正好合拢
C.缩小张开角度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解析:
2. 右图所示,A,B,C为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B.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判断,该物体是(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解析:
2. 对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导体容易导电,但不能带电
D.导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自然界只存在______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电,与另一个带负电的物体将相互______。
2.两个带电体M、N。M带正电荷,N带负电何。使M、N相互接触后分开,结果M、N都带正电荷。关于M、N原来带电情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的带电数量大于N的带电数量 B.M的带电数量等于N的带电数量
C.M的带电数量小于N的带电数量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3. 松木、橡胶、陶瓷、食盐溶液中属于导体的是( )
A.松木 B.橡胶 C.陶瓷 D.食盐溶液
【提高四星演练】
1. 电脑和电视机等电器屏幕上容易粘灰,是因为它们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而具
有____ __的性质。
2. 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
A.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 B.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
C.失去电子的玻璃棒 D.与带正电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3.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水都是导体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金属是导体,而非金属都是绝缘体
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挑战五星演练】
1.小明同学做下面的实验。小明先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带上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1)小明用自己的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实验结果是验电器金属箔______(选填“几乎闭合”、“张开角度不变”或“张开角度变大”)理由是_ 。
(2)小明用干燥的木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实验结果是验电器金属箔 (选填“几乎闭合”、“张开角度不变”或“张开角度变大”)。理由是干燥的木棒是______(选填“导体”、“绝缘体”)。
(3)小明手拿一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实验结果是验电器金属箔几乎闭合。那么以下判断有可能对的是( )
A.这棒是导体
B.这棒是绝缘体,带上了正电
C.这棒是绝缘体,带上了负电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
2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3.知道电路组成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生活中的物理】
1.生活中常见的手电筒,音乐门铃等闭合开关后,灯泡就亮了,门铃就响了。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和门铃的扬声器。那么电流时怎样形成的呢?
2.闭合手电筒的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请简要猜测电路出现的问题,并写出验证你猜想的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
1. 简单的电路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
2. 凡是能提供 的装置叫电源。如 、 等。我们熟悉的干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有铜帽的一端是 极,锌筒的一端是 极。
3.给蓄电池充电时将 能转化为 能,它工作时将 能转化为 能,使用蓄电池时不能用导线把 连接起来,因为这样会造成 损坏蓄电池。
4.在物理学中把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由 极流
向 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由 极流向 极。
5.电路所存在的状态有 、 和 。连接电路时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将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因为这样会造成电源 ,会损坏电源。
6.二极管具有 导电性,即它可以控制电流顺向流动,阻碍其反向流动。
7.画出常见元件的电路符号:
两节电池 开关 电压表 电动机 电阻 交叉不相连导线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如右图所示电路:
(1)指出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各部分的名称:
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2)此时电路所处的状态是 。如果直接用D将A的两极相连,这样会造成 ,是不允许的。
解析:
2. 关于电源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B.电流时由电荷的运动形成的
C.电流的方向就是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D.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我们知道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右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导线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点到______点。电源的A端为______极,B端为______极。
解析:
2. 下列四个电路图中,错误的是( )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与实物图相符合的是( )
解析:
2. 按下列要求完成电路:
要求:如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进行电流强度的测量。已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约为400mA。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如右图所示电路是利用______对______供电的电路。其中B是______,闭合B时电路中就会有电流流过,此时电路所处的状态是______。
2.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
A.电路中有用电器且是通路
B.电路中有开关且是通路
C.电路中有电源且是通路
D.电路中有电源或是通路
3. 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
【提高四星演练】
1. A物体带负电,B物体不带电,A、B相互接触后分开,A物体带______,B物体带______电,电子从______物体转移到______物体,电流的方向是 。
2. 如图所示电路中,如果把三个电键都闭合,那么电路所处的状态是( )
A.通路 B.开路
C.短路 D.无法确定
3. 用铅笔画线作导线,按照左图所示电路图,把右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挑战五星演练】
1.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生活中的物理】
1.家庭电路中连接了很多用电器,这些用电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呢?我们要让电饭锅和微波炉同时工作,而不让电视机工作。他们是如何实现互不影响的呢?
2.实验桌上有一只开关盒两盏连接好的灯泡,小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同时发光,断开开关发现亮灯同时熄灭,这两盏灯是如何连接的呢?并写出验证你猜想的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
1. 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只有 和 两种,另外就是由这两种方法混合在一起组成的连接方法称为混联。
2. 电路中把用电器 连接的方式叫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条通路,其中任何一用电器断路,则整个电路处于 状态。所以用电器之间相互 ,因此此连接方式应用不广泛。
3. 电路中把用电器 连接的方式叫并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有 条通路,其中任何一用电器断路,其它用电器仍处于 状态。所以用电器之间相互 ,因此此连接方式应用比较广泛。
4. “圣诞节”时用的小彩灯中坏了一个后其它的都不亮,所以猜想这些小灯泡之间
是 连接的;而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采用的是 连接。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则这两个灯泡的连接是( )
A.只能串联 B.只有并联
C.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串联并联都不行
解析:
2. 有三只不同的灯泡组成的电路,如果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后突然熄灭,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电路是串联电路,另外两只灯泡一定正常发光
B.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另外两只灯泡一定也熄灭
C.如果电路是串联电路,另外两只灯泡一定也熄灭
D.如果电路是并联电路,另外两只灯泡一定正常发光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右图为路口交通指示灯的示意图。指示灯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灯光的变化指挥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据你对交通指示灯的了解可以推断( )
A.红灯、黄灯、绿灯是串联的
B.红灯、黄灯、绿灯是并联的
C.红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绿灯串联
D.绿灯与黄灯并联后再与红灯串联
解析:
2. 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两灯不是并联的是( )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图1中,有三个电键SA1、SA2、SA3和两电灯EL1、EL2。则:
(1)闭合电键SA1,断开电键SA2、SA3。两电灯EL1、E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2)断开电键SA1,闭合电键SA2、SA3,两电灯EL1、E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3)如果把三个电键都闭合,那么电路处于______(选填“短路”、“通路”或“断路”)。这种情况是______(选填“允许”、“不允许”)。
解析:
2. 图2所示电路中,当闭合电键SA1和SA2,三灯的连接方法是______。断开电键SA1和SA2,三灯的连接方法是______。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下列电路中两灯串联的是( )
2.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
(1)灯泡EL1和EL2是______(选填“串联”、“并联”)。
(2)电键SA1控制______,电键SA2控制______,电键SA3控制______。
(3)当电键SA1、SA2、SA3都闭合时,EL1灯泡的灯丝断了,灯泡EL1______,灯泡EL2______(选填“发光”、“不发光”)。
3. 如图(a)、(b)所示的元件,在不移动元件位置,将(a)组成串联电路,将(b)组成并联电路,且S控制L1和L2。
【提高四星演练】
1. 关于下图所示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都闭合时,则并联
B. 若都闭合时,则串联
C. 若断开,都闭合时,则串联
D. 若断开,都闭合时,则并联
2. 根据下图的实物图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 右图是医院病房与护士值班室的示意图,病人需要护理时,只要按床边的按钮开关就能及时通知护士:1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1,护士值班室的灯L1亮;2号床的病人按下开关S2,护士值班室的灯L2亮。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挑战五星演练】
1.小明家暑假准备出去旅游,如果爸爸妈妈中任何一方同意且小明也同意的话就去;如果无论爸爸妈妈是否同意,只要小明不同意就不能去。我们用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做成一个“表决器”。请你将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某电路中有一个封闭的电路盒,面板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及灯泡、电铃各一个.为了探究盒内电路结构,小明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根据实验情况,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电路盒内的电路图。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知道通过灯泡的亮暗间接分析灯泡中电流的强弱;
2.学会正确地使用和连接电流表,会准确读出电流表示数;
3.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量电流的大小。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明在学习电流知识过程中知道:可以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但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这样容易烧坏电流表。电流表为什么会被烧坏呢?
2.在学习电学知识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如果某次实验中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时不小心烧坏了电流表,我们根据怎样的现象来识别电流表被烧坏呢?
【课前自主预习】
1.我们把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叫电流强度,简称 。 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它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电流强度的计算公式是 。
2. 电流的换算:
1A = mA = μA 1mA = μA
3. 电流表是用来测量 的仪表,它一般有 个量程,使用前必须认清电流表
的 和 。在简化或分析电路时,我们可以把电流表当______来处理。
4. 使用电流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电流表必须 在被测电路中;
(2)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 接线柱流出;
(3)使用电流表以前要 被测电路中电流大小,或者通过 的方法来检测电流大小。总之被测电流 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将电流表直接接在 的两端,这样会造成电流表 ,从而烧坏电流表。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知识要点突破】
1.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A.库仑 B.安培 C.焦耳 D.伏特
解析:
2.下列关于电流强度大小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也越大
B.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
C.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电量,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大
D.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一定,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越小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在12min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36C,则电流强度是______A;它的物理意义
是__ ____。
解析:
2. 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的电流,下图所示的各个电路图中,正确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均不正确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一个电流表有0~0.6安,0~3安两个量程,把这个电流表的“-”和“0.6”两个接线柱按要求接入电路,其中一个量程看到指针在2.1安,从而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安。
解析:
2.在实验室,小慧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
A、0~0.6A B、0~1A
C、0~2A D、0~3A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通过甲、乙两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分别为5C和4C,所花的时间分别为20s和2min,那么甲电流强度是______A;合______μA;甲、乙两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之比为______。
2.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当选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电流表的每个大格表示______A,能测量的最大电流为______A;当选用“—”和“0.6”两个接线柱时,电流表每个小格表示______A,在此量程下,右图中测量的电流为______A。
3. 小明要测量L1中电流大小,下图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提高四星演练】
1. 某同学在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发现表针向刻度的反方向偏转,这是因为______,另一同学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很大,越过了有刻度的部分,这是因为______。
2. 下图是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物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灯泡______的电流;
(2)如果电流表示数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电流大小是______;
(3)如果要测量通过两盏灯的总电流,只需要移动一根导线,应将导线______(填“a”“b”或“c”)的右端改接到电流表的______(“+”或“—”)接线柱上。
3. 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导线不能有交叉)
【挑战五星演练】
1. 如图所示,粗心的小强把电流表当作电压表接在了L1的两端。此时如果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 )
A、电源短路 B、电流表损坏
C、L1不亮 D、L2的灯丝烧断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第五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学会使用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2.学会使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明在学习电流知识的一次实验中,将两个不同的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不相同,他更换了不同灯泡再重复做几次,发现灯泡亮度还是不同,难道通过它们的电流也不相同吗?
2.小明家的房子装修,小明跟爸爸去看装修情况时,细心的他注意到:电工师傅在安装电路时,干路的导线一般都比较粗,而到每个房间的支路的导线稍细一些,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课前自主预习】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将不同灯泡L1、L2串联接入电路,分别在a、b、c三处接入______,测量通过的电流。再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______。画出实验原理图和数据记录的表格:
实验原理: 数据记录表格:
(4)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 ;
结论: 。
2.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将不同灯泡L1、L2并联接入电路,分别在干路a、支路b、支路c三处接入______,测量通过的电流。再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______。画出实验原理图和数据记录的表格:
实验原理: 数据记录表格:
(4)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 ;
结论: 。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电流表只测L2中电流的是( )
解析:
2.在右图所示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示数1.2A,通过L1的电流强度是0.7A,则流过灯泡L2的电流强度是______A。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小明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中做了如下实验:
(1)如下图a所示的电路连接好电路后,三只电流表的数据如下表;
I1
I2
I3
0.4A
0.4A
0.4A
比较数据可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
(2)如果他按b图连接好电路后,测得A1,A2的电流分别为0.6A和1.4A,则A3的电流
为 。
解析:
2.按要求设计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1)L1、L2并联,A1、A2分别测L1、L2的电流;
(2)L1、L2的电流分别为0.4A和1.2A。
电路设计: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一段粗细不同的导线,A的横截面积是B的2倍,则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IA = IB B. IA >IB
C. IA < IB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
2. 如图所示的电路,A1、A2、A2的电流分别为1.2A、0.8A和0.3A,求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1.
2.
3.
4.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某电路中有甲、乙两灯串联着,当甲灯每秒钟通过的电量为0.12C时,通过乙灯的电流为______A,这两灯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
2. 有一种节日彩灯,是串联着的20只小灯泡,已知通过第一只灯的电流是200毫安,通过第20只灯的电流是( )
A.0.02A B.0.2A C.2A D.20A
3.根据下图所示电路及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灯泡L1中的电流是 ( )
A.0.2A B.0.4A C.1A D.2A
【提高四星演练】
1.右图是三只灯泡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部分,若用一只电流表测量通过b点的电流强度,则应该将b点处的电路______,把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______灯相连接,负接线柱与______灯相连接。如在5s内通过a点处的电量为6C,那么通过b点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量程。
2.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 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通过L1的电流为0.7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A
C.通过L2的电流为1.2A D. 通过L2的电流为2.5A
3. 小明根据下图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通过 L1的电流大小:
(1)实验中除了电源,两个灯泡,开关,导线以外,还需要 ;
(2)按照右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3)电流表应 联在电路中,并先用 量程试触;
(4)记录数据,完成表格:
A1的示数(A)
A2的示数(A)
L1的电流(A)
0.8
0.4
(5)根据表格数据和结果,小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填“相等”或“不相等”)。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他该怎么做?
(6)通过改进后,你得出的结论是:
【挑战五星演练】
1.如下左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两灯都发光。当把开关S2断开时,灯泡L1的亮度及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
A.L1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B.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C.L1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D.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2. 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
律.所接电路图如左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2.
(1)电流表A2的读数是: .
(2)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
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
(3)另一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23所示.他认为:若两灯的亮度一
样,说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若两灯的亮度不同,则说
明串联电路电流不相等.
a.若图23中两灯亮度相同,能说明流过两灯电流相等吗?
简要说明理由.
b.连接电路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
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
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
方法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法是否可行
方法1
把其中一灯泡从灯座中取下
另一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方法2
把任意一根导线断开
两灯熄灭
两灯一定是串联
【课外知识链接】
1.(课外阅读推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本册综合学案,共9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生成,新知探究,达标检测,巩固提升,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复习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共75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1: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81页),共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