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ppt课件
展开1.熟读、背诵诗文。2.理解内容。3.赏析诗句。4.把握作者情感。
同学们,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曾任嘉州刺史。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 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怜惜。傍:靠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______,从本诗 、 、 、 等词语可以看出。
“九日”、“登高”、“饮酒”、“菊”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这首叙写重阳节是诗人的所遇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仅仅20个字的绝句,同样是重阳登高,因为故园战乱未平,因为写在行军路上,写出了与其他重阳节诗作不一样的荡气回肠。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名家的点评:名家点评:《唐诗品汇》:方虚谷云:悲感。《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妙在二十字中备见题意。《唐诗直解》:点"战场"字,无限悲怆。《而庵说唐诗》:此诗以看菊为主,登高为宾。
你赞同哪一点?想一想,说一说。
1.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 _____、 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重阳节大家都登高,为何要说“强欲?“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案配套课件ppt,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评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翻译诗句,分析诗句,阅读理解,主题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诗句,写作背景,比较阅读,忧国忧民,主题思想,思乡的诗,思乡的歌,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