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453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453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时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到的是 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种环境是能让人的想象 飞翔。( ):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了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 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奔月》里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铸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在向我们 着:这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栩栩如生 急遽 倾注 昭示
B.惟妙惟肖急剧灌注展示
C.栩栩如生急剧倾注展示
D.惟妙惟肖急遽灌注昭示
答案:A
解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结合语境,应选“栩栩如生”。急遽:急速。急剧:急速,迅速而剧烈。文中形容想象飞翔,应用“急遽”。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灌注:多指液体的浇进、注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倾注”要比“灌注”的情感速度缓慢一些。应选“倾注”。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昭示”强调明显、明白地表示;“展示”强调拿出来给人看。应选“昭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来的辛酸的浪漫,但他又是现实的
B.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
C.孔乙己既是现实的,又有着被苦难压榨出来辛酸的浪漫
D.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那浪漫里有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
答案:B
解析:结合前后文,括号处应承上启下,前面说的是“现实”,后面说的是“浪漫”。根据冒号,“浪漫”总领后面几句。括号处前后应构成转折关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B.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D.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答案: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更多的”应该在“注意”前面,改为“更多地注意”;二是句式杂糅,“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应改为“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排除C项。A、B两项“确立……高度”搭配不当。故选D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说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① ,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② ,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先前反对青年躲进研究室,也就是这意思,至今有些学者,还将这话算作我的一条罪状哩。这是的确的,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③ ,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
(鲁迅《读书杂谈》)
参考答案:①自己思索 ②自己觉得有趣 ③和我所猜想的不同
解析:①根据前文“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看别的书也一样”可知,此处应填“自己思索”;②根据后文“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可知,此处应填表达“觉得读书有趣”意思的语句;③根据前文“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和后文“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可知,此处应填表达“和我所猜想的不同”意思的语句。
5.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
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 , ;
作为革命家的鲁迅, , 。
答案示例: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指引立志报国的奋进青年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解析:注意所给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突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重要作用。续写的句子也应当注意这两点。
6.文章第四部分写到柔石失明的母亲,请设身处地地想象,以狱中柔石的身份,给他的母亲写一封信,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亲爱的母亲,身体还好吗?儿子现在狱中,倍加思念母亲大人。母亲,原谅孩儿不孝,未能陪伴在您身旁。还记得年底曾回故乡,看望母亲的时候,母亲拉着儿的手,说着儿小时候的事情。哎,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永远陪伴在母亲身边!但是,国家如今豺狼当道,儿子怎么能够躲在家里过小日子呢?为了家国大事,情愿作个人的牺牲。如今儿身陷囹圄,未来凶多吉少。我已经拜托兄长照顾母亲。母亲,请原谅孩儿不孝!为了更多国人的自由和幸福,母亲就算是为国奉献出你的孩子吧!再拜母亲大人。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意到了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错,扩大了范围,根据第1段“《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可知,应该是“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文章第2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文章第4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答案:A
解析:“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错,文章主体部分不是层递结构,而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D
解析:A项,“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错,第1段中说“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B项,“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错,于文无据。C项,“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错,于文无据;文章仅仅说“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2 *小二黑结婚(节选)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测评,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