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7 包身工随堂练习题
展开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 ,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 的。有人说《包身工》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纪录。( )。《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 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 ,恰到好处。( );《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鞭长莫及 作壁上观 天衣无缝
B.屈指可数鞭长莫及袖手旁观无懈可击
C.屈指可数望尘莫及袖手旁观天衣无缝
D.寥寥无几望尘莫及作壁上观无懈可击
答案:C
解析: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寥寥几无:形容数量极少。一般而言,“屈指可数”形容的数目具体形象,“寥寥无几”形容的数目比较抽象,故选用“屈指可数”。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句中指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作家比不上的,即远远地落在后面,故选用“望尘莫及”。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句中没有坐观成败的意思,故选用“袖手旁观”。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句中指夏衍的作品,故选用“天衣无缝”。
2.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新的纪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B.这“新的纪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C.这“新的纪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D.这“新的纪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
答案:A
解析:第一个括号要填的是过渡句,前文说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多,后文说的是《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即作品质量很高,所以应填“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第二个括号可以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确定,括号后的句式是“《包身工》是抒情的……”,和这个句式相呼应,第二个括号内应填“《包身工》是叙事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包身工制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D.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答案: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精确的……事实”搭配不当;二是“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
4.筛选下面文字中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定义。(不超过50字)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答案示例:包身工是指签订了三年的“包身契”并预付微薄的包身费,由带工老板供给食宿,生死疾病一听天命的无偿劳动者。
解析:抓关键词“包身契”“限三年”“由带工的供给住食”“生死疾病一听天命”。
5.下面是某校纪念夏衍文艺汇演邀请函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纪念文化名人夏衍,丰富校园生活,我校将于12月31日19时在学校活动中心隆重举行纪念夏衍文艺汇演,在此,诚挚邀请您拨冗惠顾!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请您凭邀请函入场,务必在指定区域坐下来,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如需任何援助,学生志愿者将鼎力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我校的支持!
参考答案:将“惠顾”改为“光临”;将“务必”改为“请”;将“坐下来”改为“就坐”;将“援助”改为“帮助”;将“鼎力”改为“全力”(热忱)。
解析:“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务必”是命令的语气,“坐下来”太口语化,“援助”是支援和帮助,“鼎力”是敬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报告文学的特征,一是新闻性,二是文学性。① ,它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应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文学”,是指它有别于一般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极富文学手法,报告真人真事的独特的新闻样式。
由于它的新闻性,所以和小说之类允许虚构的文学作品不同;② ,又与一般的通讯报道有明显的不同。报告文学要刻画人物,挖掘深刻反映人物性格的情节故事。正因为它有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特点,才有感动人的魅力。
报告文学还有一个区别于通常的文学作品范畴的特点,③ 。由于报告文学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迅速反映,对人和事的是与非、功与过、好与坏、美与丑,作者有责任明确态度,告诉读者。
参考答案:①“报告”指的是新闻性 ②由于它的文学性 ③即政论性
解析:①根据前面的“一是新闻性”和后面的“‘文学’,是指它有别于一般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可知,此处应填有关“报告的新闻性”的语句。②根据前面的“由于它的新闻性”和横线前的分号可知,此处对应填“由于它的文学性”等语句。③根据开头的“一是新闻性,二是文学性”和横线后面的解说可以总结出报告文学政论性的特点。
7.《包身工》一文深刻揭露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请你根据《包身工》的主要内容,写一副对联。
答案示例:饱尝辛酸身心疲 当牛做马血泪滴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夏衍——提炼到最后的精粹
王 蒙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34岁。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有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90多岁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
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
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
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奋不已。
提起文艺界某些小圈子现象,夏公不火不怒地笑着说:“我看他们一个是‘鲁太愚’,一个是‘全都换’。”然后他又俏皮地说:“有些人现在是分田分地真忙了,但是谁知道分了地后长不长庄稼?”他莞尔一笑,觉得有趣。
我从没有看到过他为了小人得志的事儿发怒,他也从来不向我抱怨诉苦。他也从不炫耀自夸什么,从无得意扬扬之态,正如从无怨天尤人之语。对于个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恩怨,他一贯认为是小问题。他自己还是高高兴兴地过日子。每天他细细地看书看报听广播,只关心大事。小事当然也有,例如养猫与观看世界杯足球比赛实况转播。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真是一绝。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1990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有小猫在房上跑……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
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1994年11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一个担心……”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吗?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
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
许多年轻的与不年轻的文艺家都喜欢到夏公那里去,与他交往令人心旷神怡,温馨而又超拔,光明而又通达,锐利而又沉稳。特别是对年轻人,他是那么充满爱心。我们常常讲营造如坐春风的气氛,在夏老那里,才真是如坐春风呢!环顾四周,常有老、中、青的“代”的隔膜,包括我个人有时也为之所苦。但是想一想夏公,就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了。是的,他聪明而又宽厚,德高望重而又平等待人,洞察世事而又不失趣味乃至天真,直面真实而又从容幽默,我行我素而又境界高蹈,永葆本色而又绝不任性,不苟同更不知道什么叫迎合讨好,不自得也不会被什么大话牛皮吓住。他是铮铮铁骨,拳拳慈心,于亲切中见极高的质地。夏公的性格是一种美,夏公的人品与智慧实在是充满了魅力。他的去世令我万分悲伤,但是一旦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谈吐识见,我不能不发出会心的满意的微笑。
(选自《不成样子的怀念》,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老前辈夏衍感人心魄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生活逸事,表现了夏公的品性气度和高风亮节。
B.文中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夏衍身形的瘦削,更精微传神地写出了夏公的精神气质:思想纯净深刻,言语行事尽去芜杂虚伪,唯求坦率精练。
C.年逾古稀的夏衍竟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评论得很到位,这是他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的明证,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
D.夏衍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是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所讲的不是形式主义的空话,他阐述了毕生奋斗的经验,对年轻人寄予厚望。
答案:D
解析:D项,“夏衍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是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错,原文说的是“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
9.本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夏衍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主要写了下面几件事情:与“我”交谈,不摆架子,半夜观球赛,新春赏花,病中仍然关心我国的文学事业。
在作者笔下,夏衍是一个思维敏捷、不居功自傲、办事认真、为人和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文坛宿将。
10.本文在选材和结构上有何特点?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①选材上:以小见大。文章没有选取夏衍所做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刻画他的形象,而是选取一些工作、生活上的小事来刻画他高大的形象,表现他崇高的人格魅力。②结构上:以“我”与夏衍的谈话开篇,又以“我”与夏衍的谈话收束全文,中间穿插回忆了有关夏衍的一些琐事,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2)启示:①写人的文章,可以从细节入手,采用“以小见大”的笔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及品质特点;②写作时注意话题集中,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自然而严谨。
解析:选材上的特点,可以从文章所写事情均为个人交往的小事这个角度来判定,结构上的特点,要注意到开头与结尾之间的关系。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7 包身工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二单元7 包身工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2 *小二黑结婚(节选)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2 *小二黑结婚(节选)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7 包身工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7 包身工同步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