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为“史汉”一样。司马迁及其《史记》,已有诸多褒赞。( )。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比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明朝的几个皇帝对《汉书》也爱不释手,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
1.下列在文段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讦,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他并不认同
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
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
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
答案:C
解析:从后文“大为推崇”可以排除A、B两项。D项,“甚至有些嗤之以鼻”,语境中没有这个意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有以下两种修改方法,你觉得哪一种修改更好?请说明理由。
①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
②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简练、晓畅的《汉书》受到了读书人的大力推崇。
参考答案:(1)选择①。首先修改了语序不当的问题;其次,对于缺少主语的问题,去掉“被”,让“读书人”作主语,与后文所陈述的话题一致。(2)选择②。首先修改了语序不当的问题;其次,对于缺少主语的问题,去掉“对”,让“《汉书》”作主语,与上文的话题《汉书》一致。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缺少主语。
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有的地方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参考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端午节”的属概念是“民间传统节日”,种差所属的各项内容有:①表领属的词语——我国;②表时间的短语——夏历五月初五;③表方式的短语——吃粽子、赛龙舟;④意义——纪念屈原;⑤数量短语——一个。
4.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各写出三个关键词。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识,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文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
参考答案:(1)冰冷、必然性(历史必然性)、逻辑 (2)慈悲、戏剧性、生灵(命运、生命的热血)
解析:(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可以从“冰冷的历史巨轮”“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中提取。(2)人学的史学观是司马迁所持有的,可以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必然性成了戏剧性”“对自身命运的体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中提取。
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① ,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 ,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参考答案:①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 ②姓、氏有别 ③有不少大家熟悉的
解析:①根据后面的“楚王为芈姓熊氏”确定。②根据后面的“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确定。③根据后面的“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确定。
6.(核心素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材料二 (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屈原以方枘和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和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换。
解析:两则材料都谈了方与圆的关系,材料一侧重于方与圆不相合,涉及原则的事情要坚持。材料二侧重于方与圆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又要采取变通的方式。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答案:B
解析:本题中“有奇才”与前面“年虽少”对应,“有奇才”前应断开;“举国而听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不听用鞅”与前面的“听之”相对,中间不应断开。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
解析:B项,“汤武”指商汤与周武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答案:C
解析: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的表述与原文事实不符,原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惩罚太子本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参考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解析:(1)注意对偶句式;“苟”,如果;“强”“利”,使动用法;“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2)“期年”,一年;“之国”,到国都;“初令”,新法。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若不能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他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要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出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商鞅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最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魏。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而魏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称商君。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课后作业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