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测评,共5页。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去那边看看!”
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
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
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答案】C 【解析】A.表示反问。B.表示反问。C.与文段中的问号表示一般疑问、询问。D.表示选择疑问。
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粼粼波光比作碎银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库中水波涌动时泛起无数白色光点的情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答案】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成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文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现“大伯”的情态。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我”“大山”组成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浓;原文用“对着我”“对着大山”两个短语分列,富有层次感,层层递进,更能强调“大伯”心情的畅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中国人素重友情,将春秋佳日登山临水的称为“逸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称为“雅友”,将直方规谏的称为“诤友”,将品德端正的称为“畏友”,将处事正义的称为“义友”,而那些可以共生死的刎颈之交呢?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为人所艳称的“死友”了。柳宗元贬到楚之南这荒州远郡,故交零落,消息闭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无即发即至的电传,只有一条和岁月一样悠悠的古驿道,姗姗来迟的新闻早已成了泛黄的旧闻。既没有作家协会,更没有现今名目繁多的种种学术团体,他的诗文只能发表在纸上,供自己长夜反复吟哦。所幸的是,不久之后陆续来了一些贬官流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沙龙”,其中有南承嗣、元克己、吴武陵、李幼清和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娄图南。( )。今日的读书人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给柳宗元带来冬日的温暖,夏日的清凉,他们陪柳宗元登山临水,催生了一代文宗一记而再记的文章。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
B.他们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臧否人物,饮酒赋诗
C.他们一起饮酒赋诗,臧否人物,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D.他们一起纵论国事家事天下事,饮酒赋诗,臧否人物
【答案】C 【解析】按短句在前,长句在后的规律,排除B、D;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先说“家事”,再说“国事”,排除A。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①将奇文共欣赏 ②既无即拨即通的电话 ③共同的命运与志趣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采薇(节选)
鲁 迅
伯夷、叔齐转身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
这确是理想的幽栖之所。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用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地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首阳村,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用松针做了松针面,端到伯夷的面前。
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
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他想起自己还是孤竹君的世子时,保姆给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记得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
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地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地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孤竹君的儿子。因父亲要传位给他们,逃了出来,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
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叔齐的预料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赔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
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现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消息传到村子,轰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一直闹到夜。夏夜纳凉的时候,还有人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说阿金姐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可是那贱骨头不识抬举,喝着鹿奶,想着鹿肉。鹿是通灵的东西,知道了人的心思,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哪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地叹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地吃鹿肉。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不厌其烦,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做汤、做羹等,写出了艰难生活中的一些诗意,赋予采薇生活审美意义。
B.文章多处描写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的“吃”,将这二人从传统道德的神坛上拉下,还原了他们作为凡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窘境。
C.小说中那些讨论伯夷、叔齐死因的村里人,和《祝福》中特意听祥林嫂讲故事的女人们一样,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群体。
D.文章结尾,村人们想象伯夷、叔齐张开“大口”,“拼命”吃鹿肉的场景,这是村民们在自我安慰,找到让自己轻松的理由。
【答案】A 【解析】“一些诗意”“审美意义”错误,主要为了表现他们作为凡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窘境,没有诗意和审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2段中,描写了首阳山的秀丽幽静之景,既烘托了伯夷、叔齐二人此时的愉悦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反差。
B.“挣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运用比喻,描写了叔齐在没有食物吃的情况下,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心情。
C.鲁迅善用闲笔,看似随意,实有深意。比如“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这里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
D.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从正面肯定了作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
【答案】D 【解析】“正面肯定了作为儒家道德典范的伯夷、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错误,鲁迅在小说中并不是夸他们的骨气,而是用戏谑的口吻,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8.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答案】对女子言论的震惊;对自己行为的羞愧。
9.鲁迅曾介绍自己创作《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这就是说“故事新编”是对历史神话等故事的改造创新。《采薇》这篇小说的“新”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故事情节新。在原有史料故事的基础上,借助作者的想象,增添了史料中没有的情节。②叙述方法新。本文用戏谑的叙述口吻,改变了讲述历史的庄重风格。③故事主题新。本文不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叔齐大义的赞美,表现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课时训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