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明大意,文脉预览,精读课文•细揣摩,焉能攻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兼爱”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不分亲疏。墨子认为,发动战争就是“不义”,而这些“不义”将给百姓、国家带来灾难。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劝爱人”等主张。
作者简介布衣之士——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愿望。
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链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瓦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在快速的变革中。到处可见大国攻小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墨子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首先提出了为广大平民利益着想的“兼爱”思想主张。
古义: 爱自己 今义: 爱惜自己(多指名誉) 6.文言句式(1)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也”表判断 )(2)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 )
夯实字词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者也”表判断)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
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也”表判断)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
阅读课文第3、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察此何自起?(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 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
主旨探微本课阐述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兼相爱”,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1.如何理解“兼爱”这个题目的字面意义?参考答案:“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2.第1段是如何说理的?参考答案:第1段先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用形象、易懂的事例,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下文。
3.墨子说:“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他是如何分析混乱的原因的?参考答案:墨子各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臣自爱不爱君,君自爱不爱臣;子自爱不爱父,父自爱不爱子;弟自爱不爱兄,兄自爱不爱弟。这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小偷、强盗也是这样的,偷盗别人的家来使自己家得利。以至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不相爱”是天下混乱的总根源。
4.墨子提出了怎样的解决之道?又是如何论证的?参考答案:“兼相爱”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良方。墨子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即如果让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用反问句来作肯定的回答。“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臣子对君王父兄孝顺,君王父兄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其身,就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的情况,甚至连小偷、强盗也就没有了,像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任务二 把握思想观点1.墨子“兼爱”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用吗?参考答案: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中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战国初,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理解的是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2.孟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究竟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1)儒家“仁”的核心价值——强调“忠孝”,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但不需要用仁德对待,因为它们毕竟不是人;对于老百姓呢,只需要仁德,但不需要亲爱,因为百姓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越是亲近的人,爱得越深、越多;越是疏远的人,爱得就越浅、越少。
(2)墨家“兼爱”的核心价值——倡导博爱,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墨子的理论提倡: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少;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分毫不差。这就是“兼爱”。墨子的“兼爱”实际上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矛盾,没有战争,这也正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兼爱》一文在说理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在说理方面,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①有很强的逻辑性。文章开头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的观点,接着分析出现乱的原因是“不相爱”,然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最后总结“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文章中每一段的开头句都是一个小的分论点,但段与段中间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逻辑严谨,结构层次感强。
②层层推理,正反对比。本文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论证道理,由小及大,层层推理,正反对照,通俗易懂。行文中作者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如君臣、父子、大夫和诸侯之间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使要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
(2)在语言方面,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没有铺陈扬厉的气势,也没有辞藻华丽的语句,读起来没有佶屈聱牙之感。《兼爱》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浅白朴实的文气,让我们在赞叹墨子论辩的高超技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清新质朴的文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解析:劝:鼓励。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 B.故不孝不慈亡C.故盗贼有亡D.诸侯之相攻国者乎答案:D解析:A项,“当”同“尝”,尝试;B项,“亡”同“无”;C项,“有”同“又”。
3.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B.可谓智力孤危C.若使天下兼相爱D.视弟子与臣若其身答案:B解析:“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判断句,C项为被动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兼爱》用“ , , ”进行类比,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 (2)《兼爱》中“ ? ”说明了社会混乱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产生损人利己、无恶不作的行为。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3)《兼爱》提出,人们“兼相爱”,就会出现“ , , ”的状况,进而“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而天下能得到治理。
国与国不相攻 家与家不相乱 盗贼无有
因文学法[写作技法]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墨子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如抓住君臣、父子、大夫和诸侯之间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使要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
[写作训练]请以“和而不同”为主题,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示例略
类文悦读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孙中原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不符合宗法等级制的要求。“兼爱”理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叫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品结构]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儒墨同显、儒墨对举、墨学衰竭)、分析问题(孟子辟墨)、解决问题(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的新局面)的思路展开论证,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辟”即驱除、屏除、排除。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兼爱上》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墨子明说“爱父”“爱君”,从未提倡“无父”“无君”。孟子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率兽食人”,罔顾事实,不讲道理。 [品手法]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如引用《兼爱上》来证明墨学从未提倡“无父”“无君”。
孟子攻击墨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被视为对墨子的政治结论和人格定性定位,绝无翻案平反的一丝可能。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之中,儒学界把孟子辟墨奉为金科玉律、真理标准,是典型“以权威为据”和“以众取证”的谬误,充斥心理相关型和论据空缺型的诡辩。在极端恶劣的政治语言环境下,若有人为墨子说一丝公道话,与儒家传统议论有些微不合,即刻被株连定性为“异端邪说”,猛遭围剿挞伐。
翁方纲是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四库全书》八处提到翁方纲。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十五说:“有生员(秀才)汪中者,则公然为《墨子》撰序,自言能治《墨子》,且敢言孟子‘兼爱无父’为诬墨子,此则名教之罪人,又无疑也。”方授楚说:“当时所谓‘名教之罪人’,重则足以砍头杀身,以此归罪汪中,足见其形势之严重。”
在当今不同文明互补互鉴的全新时代,辨识墨子“兼爱”学说的精义,记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探寻墨学中绝的动因,推进儒墨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是历史赋予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儒墨学界应携起手来,努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学研究和墨学研究交流合作,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的新局面。(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品观点]文章在肯定墨家“兼爱”学说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兼爱中》篇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把社会混乱的根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墨子的“兼爱”指普遍平等的爱,即博爱,不分血缘的亲疏和等级的贵贱而给予无差别的爱,“爱无差等”,而不是局部的“偏爱”。
他认为实行“兼爱”就应该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墨子重视道德的巨大社会作用,把实行仁义之道看作“天下之良宝”。墨子身体力行,“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为彼犹为己”。庄子也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适用话题:“博爱”“和谐”“克己利人”等。
2.课外素材某卫视曾推出一档动物与艺人的互动节目,有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该节目其实是在伤害猩猩等动物。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联合会发布声明谴责这档节目,之后,国际灵长类学会又发布致该卫视的公开信:我们反对在娱乐产业里使用非人灵长类娱乐人类的做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7 兼爱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走近作者,探究背景,拓展知识,你搜集的内容,课文梳理兼爱,连词于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代词哪里,语气词表示停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问题研讨,课堂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基础梳理,同“尝”尝试,同“无”没,同“又”,连词于是,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是于此,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