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题1,例题2,例题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够运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大气的受热和保温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小部分能量被吸收(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反射(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作用较强),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状况及差异。(2)分布规律和特点。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导致同一地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③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注: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3)综合应用。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有以下主要用途。①判断气压高低。A.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判读依据: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如图中PA>Pa>Pc,PB>Pd>Pb。B.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判读依据:Ⅰ.等压面高凸低凹,如Pa>Pb。
    Ⅱ.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例如,
    ②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判读依据:近地面温压相反。例如,Pa高⇒PA低⇒TA高(A地热,B地冷)。③判断下垫面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季节或月份。判读依据:夏季热,陆地比海洋更热,成低压;冬季冷,陆地比海洋更冷,成高压。例如,若上图为北半球7月份图⇒北半球为夏季⇒近地面低压的为陆地。Pa高⇒PA低⇒A为陆地,B为海洋;若上图B为陆地,则Pb低⇒PB高⇒TB低⇒陆地冷,为冬季⇒北半球1月份。
    B.判断城区与郊区。判读依据:城区是“热岛”,气温高的为城区。例如,Pa高⇒PA低⇒TA高(热)⇒A为城市。C.判断绿地与裸地。判读依据: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
    1.风向的判定(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风力的判读(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单位:hPa),风力:A>B>C>D。
    (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如下图(单位:hPa),风力:A>B>C>D。
    【例题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代表地面辐射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码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依据图示,①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答案:(1)B (2)C
    【例题2】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    ,说明判断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填“白天”或“夜间”)。 解析:依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及图示等压面可知,①~⑤的气压高低为④>③=②=①>⑤,故⑤地为低压,其对应的近地面A为高压,空气冷却下沉;④地为高压,其对应的近地面B地为低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城区人为热量释放多,气温高,空气上升。A处气温低,白天海洋上空气温较低。
    答案:(1)④ ⑤(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3)(4)B 城区人口集中,生产、生活、交通工具等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气流上升。(5)白天
    【例题3】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P3为等压线,P1、P2、P3之间的气压差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若图为北半球,P1

    相关课件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文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上界,大气吸收,云层较大的尘埃,微小颗粒,CO2,大气散射,大气反射,辐射规律,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本节知识清单,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大气的结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短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玻璃温室,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