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462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462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462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训练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去年7月份小明到银行开户,存入1 500元,以后每月根据收支情况存入一笔钱,下表是小明去年从8月份到12月份的存款情况(单位:元):月份89101112与上一月比较-100-200+500+300-250则截至去年12月份,存折上的钱数为( )A.9 750元 B.8 050元 C.1 750元 D.9 550元2.如图是我市今年2月份连续7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图,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7天中温差最大的是( )A.星期一 B.星期三 C.星期五 D.星期日3.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所示,则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 )A.19.7千克 B.19.9千克 C.20.1千克 D.20.3千克4.(2022辽宁鞍山二中期中 )将6-(+3)-(-7)+(-2)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为( )A.-6-3+7-2 B.6-3-7-2C.6-3+7-2 D.6+3-7-25.(2022广东佛山狮城中学月考 )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 ℃,中午上升了11 ℃,半夜又下降了9 ℃,半夜的气温是( )A.-9 ℃ B.-2 ℃C.2 ℃ D.-5 ℃6.(2021台湾省中考, )已知a=-,判断下列各式之值何者最大?( )A.|a+b+c| B.|a+b-c|C.|a-b+c| D.|a-b-c|二、填空题7.某银行中山街储蓄所上午在一段时间内办理了5件储蓄业务:存入1 080元,取出902元,存入990元,存入1 000元,取出1 100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元. 8.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5时,输出y的值为 . 输入x-(-3)+输出y9.(2022广东汕头实验学校期中, )若|x-1|+|y+2|+|z-3|=0,则x+y+z的值为 . 三、解答题10.计算:(1); (2)(-7.3)-. 11.小明的爸爸买了一种股票,每股9元,下表记录了在一周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正数表示股票价格比前一日上升数,负数表示股票价格比前一日下降数):星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元0.250.3-0.5-0.350.5该股票这周中每股价格最低是 元. 12.(2021甘肃酒泉玉门期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小亮家中买了一辆小轿车,他连续记录了7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如下表),以50 km为标准,多于50 km的记为“+”,不足50 km的记为“-”,刚好50 km的记为“0”.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路程(km)-7-12-130-17+40+9(1)求这7天中平均每天行驶多少千米;(2)若每行驶50 km需用汽油4升,汽油价为6.8元/升,问小亮家这7天的汽油费用是多少元? 13.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3,9,8,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6,9,-1,8,这称为第一次操作;第二次做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3,3,6,3,9,-10,-1,9,8,继续依次操作下去.(1)第一次操作后,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是多少?(2)第二次操作后所得的新数串比第一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是多少?(3)猜想:第一百次操作后得到的新数串比第九十九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是多少? 14.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的兴起,许多人做起了“微商”,很多农产品改变原来的销售模式,实行网上销售,刚大学毕业的小明把自家的冬枣产品放到网上,他原计划每天卖100千克冬枣,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的销售量与计划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销售情况(超额记为正,不足记为负,单位:千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与计划销售量的差额+4-3-5+14-8+21-6(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销售量最多的一天比销售量最少的一天多销售 千克; (2)此前的上个周日小明卖了100千克冬枣,现在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销售量,用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销售量,完成下面的销售量变化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实际销售量比前一天的变化量(单位:千克) (3)求本周实际销售总量与计划销售总量相比,具体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千克. 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答案 D 由题意知,8月份存入1 400元,9月份存入1 400-200=1 200元,10月份存入1 200+500=1 700元,11月份存入1 700+300=2 000元,12月份存入2 000-250=1 750元,1 500+1 400+1 200+1 700+2 000+1 750=9 550(元),故选D.2.答案 D 由题图可知,星期一的温差为8+1=9 ℃;星期二的温差为7+2=9 ℃;星期三的温差为9+1=10 ℃;星期四的温差为9-0=9 ℃;星期五的温差为11-2=9 ℃;星期六的温差为13-3=10 ℃;星期日的温差为10+1=11 ℃,故这7天中温差最大的是星期日.故选D.3.答案 C 5×4+(-0.1-0.3+0.2+0.3)=20.1(千克),故选C.4. 答案 C 原式=6-3+7-2.故选C.5. 答案 D 由题意可得半夜的气温是-7+11-9=-5 ℃,故选D.6. 答案 C 因为a=-,所以四个选项中,C中的绝对值最大.故选C.二、填空题7.答案 1 068解析 1 080-902+990+1 000-1 100=(1 080+990+1 000)+[(-902)+(-1 100)]=3 070+(-2 002)=1 068(元),即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1 068元.8.答案 -10解析 由题意得-5=-10.9. 答案 2解析 因为|x-1|+|y+2|+|z-3|=0,所以x-1=0,y+2=0,z-3=0,所以x=1,y=-2,z=3,所以x+y+z=1-2+3=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10.解析 (1)原式=-.(2)原式=(-7.3)+6=-4+8=4. 11. 解析 8.7解析 由题表可知该股票这周中每股价格最低是9+0.25+0.3-0.5-0.35=8.7(元).12.解析 (1)50+×(-7-12-13+0-17+40+9)=50(千米).答:这7天中平均每天行驶50千米.(2)50××6.8=27.2(元),27.2×7=190.4(元).答:小亮家这7天的汽油费用是190.4元.13.解析 (1)第一次操作后,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为6+(-1)=5.(2)第二次操作后所得的新数串比第一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为3+3+(-10)+9=5.(3)第一百次操作后得到的新数串比第九十九次操作后所得的数串增加的所有新数之和为5. 14.解析 (1)21-(-8)=29(千克).故答案为29.(2)星期一实际销售100+4=104(千克),星期二实际销售100-3=97(千克),星期三实际销售100-5=95(千克),星期四实际销售100+14=114(千克),星期五实际销售100-8=92(千克),星期六实际销售100+21=121(千克),星期日实际销售100-6=94(千克),本周每天实际销售量比前一天的变化量(单位:千克)分别为+4,-7,-2,+19,-22,+29,-27,填表如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实际销售量比前一天的变化量(单位:千克)+4-7-2+19-22+29-27(3)+4-3-5+14-8+21-6=17(千克).答:本周实际销售总量与计划销售总量相比,增加了17千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优秀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8−3, 小明从家里出发向东行驶 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