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一些事物被赋予美好而丰富的意蕴,比如,“柳”表留恋,“月”寄相思,“云”象征游子,“梅”体现傲骨。那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木叶”又是怎样一个意象呢?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就探究了“木叶”这一意象的形成及其承载的特定意蕴。
“盛唐气象”的提出者——林庚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著有《春野与窗》《空间的驰想》等诗集及《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著作。
我国的新诗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陷入沉寂。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叶”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
2.词语积累(1)万应锭: 万能药。 (2)一言难尽: 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3)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3.词义辨析(1)钟爱·喜爱辨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也可指对某一事物特别喜爱。“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程度要比“钟爱”轻。例句:①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富裕阶层不再 钟爱 房产投资,而是更加青睐互联网金融的理财方式。 ②迎国庆“我最 喜爱 的群众文化活动评选”优秀项目会在电视台演播大厅展演。
(2)不落言筌·不落窠臼辨析:两者都有“从固定的程式中摆脱出来”的意思,但适用的对象不同。“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形容语言自然而又有创新。“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多指形式或风格。例句:①庄子以其超人的智慧,化难以言说的哲理为机智隽永的故事,生动自然, 不落言筌 。 ②该剧 不落窠臼 ,独辟蹊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形象。
(3)迥然不同·截然不同辨析:两者都有“不相同、不一样”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迥然,形容差别很大。“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截然不同”比“迥然不同”不同的程度重。
例句:①本次艺术展将一中一西 迥然不同 的艺术风格作品并置,试图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西方艺术的并置、交流、结合。 ②一个旷日持久的开发项目,因为股权争议引来了同一法院的两次 截然不同 的判决,五位法学专家联名质疑其中的法律漏洞。
《说“木叶”》一文,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深入挖掘“木叶”中“木”字所蕴含的意境,从而阐发了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任务一结合语境,深入品味——把握基本观点,体会重要词句的含义
1.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以“木叶”“江波”和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②“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③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
2.在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树叶”“木叶”“落叶”“落木”这些意象,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蕴含着怎样的意味?
参考答案:①疏朗、飘零之意 ②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任务二步步推进,多种手法——理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分析说理的方法
1.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
2.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3.本文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这样的结构方式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这样的结构方式能使文章内容紧凑,条理清晰,容易让读者把握要领。如第6段,第一句话是“‘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4.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为什么以《说“木叶”》为标题?参考答案: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等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
5.本文作者是如何进行比较分析的?参考答案:本文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模式。先由诗句总结“木叶”出现的场合,再由此深入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作者紧扣诗句,并对诗句意境进行想象挖掘,使读者也一同进入诗歌鉴赏的境界,自然学会品味诗歌的内部和外部语言。
6.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是做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解析:A项,“贬”应读“biǎn”;B项,“砧”应读“zhēn”;D项,“桅”应读“wéi”。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木叶”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 。 (2)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 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 不同起来。
A. 传诵 启示 精练 显著B.传诵 启发 洗练显然C.传颂 启示 洗练显著D.传颂 启发 精练显然
答案:B解析:传诵:辗转传布诵读。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精练:(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显著:非常明显。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根据语境,B项正确。
3.下列序号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①“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②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④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⑤A., 。 。 :“ ”。B.:,?“。”C.,,?:“。”D.:。。“”。
答案:C解析:要注意句式的特点和语句层次,也可采用比较的方式判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些诗章又反过来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虽然“曲高”,②___________________,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诗词大会》正是带着这种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参考答案:①中华民族创作了华彩诗章 ②但是“和者众” ③铸造了民族的文化基因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件事情”的内容。(不超过15字)所谓艺术经验,它包括写出来的作品,包括文学,也包括绘画或者音乐,这些经验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音乐,甚至雕塑,甚至建筑,这些美的艺术,都可以互通。比如,诗人写了一首诗,那么画家把它画成一幅画,或者小说家有一本作品,被拍摄成电影等。这些艺术的转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我所要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参考答案:艺术经验可相互转化的问题。
[写作技法]引证法中妙用古诗词在《说“木叶”》一文中,作者围绕“木叶”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句,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通过比较、分析,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作者在行文中对许多有关“木叶”的古诗句信手拈来。
这样不仅使分析有凭有据,而且使文章增添了文化内涵,令人读之赏心悦目,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对古诗词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借古诗文拟题、开篇、结尾,也可以引用古诗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训练]请你以“经典”为主题,使用引用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要求语言富有文化底蕴。150字左右。
示例: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集,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人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处处留心皆学问◆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古典诗词,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使人读后满口余香,回味无穷。林庚以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与丰富的想象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他的这种文学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潘从明1996年技校毕业参加工作,来到了贵金属冶炼厂。他学的是铸造专业,却到了提纯岗位,面对工作台上的烧杯、坩埚和蒸馏器,他有些手足无措,但他没有退缩。还在当学徒时,他就闲不住,总是爱问“为什么”。正是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让潘从明对铂族金属提炼越来越熟悉。目前,他虽然已总结出800多个涉及贵金属冶炼工艺的化学方程式,但一有时间他还是会继续钻研。“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尽力做好,慢慢积累,自然会有回报。”潘从明说。从一名普通工人到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初读文本,“木叶”,研读文本,浓密繁华,疏朗绵密,探究思考,暗示性,事物特征暗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图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总结全文7,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饱含水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暗示性,诗歌语言,启发性感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