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怎样滚得远》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5484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怎样滚得远》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5484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8~99页的“提出问题”“实验讨论”和“回顾反思”。1.使学生经历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比较远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准确摆出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测量出每次滚下的距离。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学生实验过程的调控。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尺一副,量角器,硬纸板,实验报告单。▍流程一:提出问题,形成假设1.你们会溜冰吗?有一项运动和溜冰很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出示滑雪照片)。为什么很多人更偏向于喜欢滑雪呢?(有斜坡、溜得爽)2.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一种玩具就是利用斜坡的,是什么呢?(滑梯)3.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来将有些圆柱形物体进行运送,这样既省钱,又省力。(展示书上的例图)你能再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你觉得在怎样的斜坡上物体滚得远呢?(学生可能会说斜坡要光滑,要陡一些,还要长一些)4.引导学生认识斜坡的角度。理解什么是斜坡的角度。这个角度应该在多少度和多少度之间滚得比较远?(思考:斜坡与地面的夹角成90度行不行?85度呢?5度,10度呢?)5.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斜坡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吗?(因为生活经验,学生可能会说60度,45度等等)到底谁的猜测更接近事实呢?我们要怎么来验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流程二:设计方案,尝试实验1.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更具有科学性。那做这个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呢?(先让学生说,老师再介绍并提供给学生的器材: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尺一副,量角器,硬纸板)2.有了器材,怎么做这个实验呢?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小组内讨论,调斜坡、放圆柱、量长度)小结:你看,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了。科学家们在生活或研究中发现问题后,常常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你们刚才的表现真像一位位小科学家。3.尝试实验。请两名学生与老师合作,演示给大家看。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根据PPT要求学生认识:(1)搭一搭:用30~50厘米的木板搭出一个与地面成30度的斜坡。(2)滚一滚: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滑落。(3)量一量: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想一想: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可以怎么解决?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斜坡的搭法、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搭斜坡时,要把斜坡搭正、搭牢,不能歪着,也不能有晃动;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讨论如何做到实验时候保持在同一个高度来进行);把圆柱形物体往下滚时,要把圆柱形物体放正,让它自由地往下滚,不能用手推;测量时,要使卷尺和斜坡的底边垂直;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算失败了,所以要找比较开阔的地方等。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水泥地、木板地、塑胶操场,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 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4.科学家们设计好了实验后,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根据情况不断修改调整,你们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思考,不断改进的态度与精神正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流程三:调整行为,再次实验1.下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实验了,我们选择哪个角度先开始呢?在这个角度上做三次实验,记录下三次的数据。为什么不做一次就算了?(实验中存在偶然性)2.学生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老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了解他们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好的做法进行表扬,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技术支援,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动起来,都能完成实验。)记录数据。交流:三次量得的数据一样吗?说明每一次实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取哪些数据比较合适呢?(取平均数,因为平均数代表了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数,交流数据。3.接下来搭多少度的斜坡呢?学生实验,记录数据,算平均数。交流数据。谈话:我们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度、45度、60度,比较一下平均数,在哪种斜面中物体滚动得最远。(学生猜测:45度角滚得最远)那么,能不能断定夹角成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应该怎样做实验来探讨结果呢?4.那么我们再用什么角度的斜坡来做实验呢?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猜测决定选择第四个角度进行再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测,在30度与60度之间,全班分工合作。三组学生让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介于30~45度之间, 另外三组学生让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介于45~60度之间(老师要巡视学生的斜面度数的正确性),学生在硬纸板上量出一个角度,并剪出来,搭建斜坡。比较能得出结论吗?不能,课后可以继续实验,或者请教中学物理老师。▍流程四:提炼总结,拓展延伸在这几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圆柱体从45度角的斜坡上滚得比较远。那么是不是还有哪个角度可以滚得更远呢?我们还需要更多更精准的实验来研究。我们现在所运用的许多定理性质,都是我们的前辈实验了上千次,甚至上万次才得出的结论。想到这儿,怎能不让我们对前人的艰苦努力与坚忍精神感到由衷崇敬呢?其实不仅斜坡的角度对滚动距离有影响,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它有影响,你估计还有什么会影响滚动距离呢?(在同样的角度下,斜坡的长度也对滚动距离有影响。比如45度的角度不变,换一个长一点的斜坡,滚动距离会怎么样呢?)▍流程五:知识延伸,活动小结1.比较两种楼梯,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小时,楼梯显得平缓,但楼梯占地的面积要大一些;当木板与地面的角度较大时,楼梯占地的面积要小一些,但楼梯显得较陡。 2.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有坡度的桥梁,你如何设计?介绍日本的江岛大桥。3.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一次科学实验活动,就是探讨斜面与地面成多少度夹角时物体从斜面滚下来,滚得最远。我们感受了科学实验的方法,了解了数学在实验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今后努力做一个爱实验、爱思考、爱科学的好学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