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01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02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6页。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下列属于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的是(  )

    A.采集渔猎经济的盛行  B.农耕、畜牧业的产生

    C.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  D.国家机器的成熟完善

    【答案】B 【解析】类只有从采集渔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畜牧经济,才能摆脱对自然界天然动植物资源的依赖,进而凭借自身的能力,培育出更多人类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剩余产品,进而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进入文明时代,故选B项。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的概念。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

    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动物的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人们便形成了的概念可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故D项正确。

    3.除了南美印第安人饲养体型较小的骆马和羊驼外,其他印第安人只饲养了狗、火鸡、鸭等小动物,因此,印第安人从未出现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这说明(  )

    A.印第安人尚未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B.古代美洲的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C古代南美经济以从事畜牧业为主  D.古代美洲对农业文明贡献很小

    【答案】B 【解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是农业发达的表现,而材料显示印第安人从未出现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说明古代美洲的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故选B项。

    4查尔斯·曼恩在《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指出,为了装载更多美洲的烟叶运往伦敦,欧洲的水手们抛掉了船上的泥土,而其中藏有美洲缺少的物种——蚯蚓。这些微小的生态工程师重塑了整片大陆。据此可知(  )

    A.物种传播是殖民侵略的有效手段  B.物种交流促成美洲地区社会转型

    C.物种传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D.外来物种导致了美洲文明的覆灭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蚯蚓被欧洲殖民者带入美洲,最终影响了美洲的生态,故选C项。

    5.大豆原产于中国北方。北朝的《齐民要术》指出大豆可以改良土壤,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

    A.土地利用的效率显著提高  B.经济重心在逐渐向南转移

    C.自给自足的经济日益完善  D.饮食的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齐民要术》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大豆可与其他作物轮种,大豆由北方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种植,反映出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豆种植地域的推广,并不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豆种植地域的变化,与经济形态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种植结构,不是饮食结构,排除D项。

    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

    7.《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学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D 【解析】《滇南本草》成书时,哥伦布尚未到达美洲,因此该书不能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故D项正确;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才传入中国的,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再版的《滇南本草》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但不能说明《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滇南本草》成书早于《本草纲目》,故C项错误。

    8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人不产米,仰食四方,民间海外贸易昌盛,白银大量流入。这说明(  )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中后期,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农业结构,且海外贸易兴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说明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全球化已开始影响中国,故A项正确。

    9.据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的全国人口数为1.4341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2.969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朝代。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  )

    A.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  B.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定居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

    【答案】C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回答外来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玉米、甘薯等外来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属于内在因素,排除。

    1018世纪,在亚洲人和欧洲人的饮食中,出现了玉米、马铃薯、番茄和辣椒等来自美洲的食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B.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C.价格革命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欧洲农作物的广泛传播

    【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玉米、马铃薯以及番茄等农作物传播至亚洲和欧洲,丰富了亚洲人和欧洲人的饮食内容和结构,故选A项。

    11.清朝《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建始县志》的这一记载可以用来佐证(  )

    A.建始县适合玉米、马铃薯的广泛种植    

    B.清朝建始县水稻总产量有所下降

    C.玉米、马铃薯传入建始县的最早时间    

    D.清朝建始县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建始县由于人多地少,除了种稻外,还在山上种玉米、马铃薯,这说明建始县人民除了吃稻米外,还吃玉米等作物,可用来佐证当地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广泛一词有误,材料仅提及在山上种植作物,排除A项;材料并非说明水稻总产量下降,而是人多地少,水稻产量不能满足人口需要,排除B项;《建始县志》的记载无法佐证玉米、马铃薯传入建始县的最早时间,排除C项。

    12.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反映了内燃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故选D项。

    1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  )

    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材料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故选B项。

    141945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该组织成立7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协商各国政府的政策承诺,统筹资源。其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

    A.地区反恐、保障世界和平  B.抵制强权、维持公理

    C.消除饥饿、确保粮食安全  D.稳定金融、防止滞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故选C项。

    15.2019年,我国冷库总量达到约6053万吨,新增库容814.5万吨,同比增长15.56%。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为21.27万台,较上年增长3.27万台,同比增长18.16%。这说明我国(  )

    A.食物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    

    B.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C.冷链市场的政策环境改善    

    D.食物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答案】B 【解析】冷链物流需要冷库和冷藏车,这两个数据大规模增长,说明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故选B项。

    16.据下图可知,现代中国(  )

    A.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B.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

    C.粮食供给渠道更加多元  D.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自足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1996—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故A项正确;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材料图示只反映粮食生产,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粮食供给渠道,排除C项;目前我国粮食仍然存在进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于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栗月静《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14分)

    【答案】(1)特点:南北物种交流;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8分)

    (2)不同之处: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任答四点,8分)

    评析: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品牌消费意识的形成;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实质上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任答三点,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距今7200年至5400年,印第安人已开始栽培辣椒。1493年,哥伦布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后传入葡萄牙。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后传入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辣椒通过各种路线和渠道传播,到18世纪中叶以后,部分品种的辣椒在培育过程中,辣度不断降低,至此才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明朝后期,辣椒传入中国。康熙年间,贵州苗族地区把辣椒当作药品。清期末年,辣椒进入川菜菜谱,成为川菜的主要调料之一;湘菜因辣椒而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辣椒与其他品种作物的间种、套种、轮种快速发展,开发出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等多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如今,我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重辣区、微辣区、淡味区三大层次的辛辣区,辣椒成为地域文化符号。

    ——摘编自邹学校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种植与传播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辣椒的传播和食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

    【答案】(1)特点:起源于中南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欧洲;葡萄牙人传播到非洲、亚洲;传播途径多;欧洲人接受较晚。(任答四点,8分)

    (2)影响:把辣椒当作药品;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调料;种植不断发展,开发出多种产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辣椒成为我国的地域文化符号。(1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人类劳动手段的不断更新,从一开始的手工劳动,到木石工具,然后变成铜器、铁器,再变成耕犁,然后变成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经济体制的发展。(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古代自然经济具有手工劳动、封闭体制等特点。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出现,促使农业经济走向大农场经营。现代市场经济具有机器生产、开放体制等特点。由此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也必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之匹配。(10分)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