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教师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学生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水平一: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
水平二: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讨论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认识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2.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基础落实
一、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王室衰微
1.背景: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2.表现
(1)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2) 势力崛起,各自为政。
(3)周王室在 上要依赖诸侯国的 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
(1)由于 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强大的诸侯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霸主: 、晋文公、秦穆公、 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
(1)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 。
(2)出现了大规模的 。
重点探析
【史料实证——综工具演变,究社会变化】
材料一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释——析史料史实,评王室衰落】
材料二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周王室面临怎样的变化?
【时空观念——观霸主兴替,展霸主雄风】
(3)结合所学把上面图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春秋时期,还有哪些人物“展霸主雄风”?【唯物史观——看正反两面,悟历史进步】
(4)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由此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2·佛山顺德月考)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这充分表明春秋时期( )
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B.手工业高度发达
C.炼钢技术发展D.畜牧业发达
2.(2021·汕头潮南质检)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外,还表现在( )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贸易兴盛 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
3.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得到强化
4.(2021·广州中考)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
5.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尊崇周王室的正统地位B.借周王名义发展自己的势力
C.极力证明争霸战争的正义性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6.他在位43年,纠合诸侯26次,建立了“春秋首霸,一匡天下”的赫赫功业,是齐国功业最显赫的君主,把春秋时期的齐国,推向了历史巅峰。这里的“他”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7.据《左传》记载,鲁哀公十五年(即公元前 480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到达)桐汭(桐汭,广德古称)。对该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
B.材料说明当时的广德地区是吴楚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C.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春秋晚期楚国与吴国的关系
D.材料记载了当时鲁国、楚国联合进攻吴国的情况
8.(2022·江门蓬江月考)如图是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
A.春秋时期的军事战略B.春秋时期的农业经济
C.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D.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
9.(2022·茂名期中)“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B.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D.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二、非选择题
10.晋国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摘编自《吕氏春秋·览部》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历史制度有关?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 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山西历史政区地理》
材料四 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三晋古文化源流》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争霸活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五
(4)阅读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什么社会状况?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农业
春秋后期, 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 、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被更多地使用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基础感知,合作学习,当堂训练,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概括总结,独立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