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教师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教师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教师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学生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学生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案 (学生版)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89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教师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学生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水平一:
1.记住推恩令的提出者;根据材料,再认推恩令。
2.写出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提出者。
3.写出汉武帝加强经济控制的措施;识别“五铢钱”。
4.记住汉初的和亲政策;写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决定性战役;写出两位著名将领的名字。
水平二:
1.根据材料,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分析汉初中央所面临的问题,概括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探究汉武帝加强经济控制的原因。
4.根据材料,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根据材料,评价汉武帝。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基础落实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势力强大,地方上的 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
(1)中央:采纳 的“推恩”建议,王国依次递封,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随后找借口削爵、
夺地甚至除国,镇压叛乱。
(2)地方:建立 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 、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官员,而刺史是汉武帝开创的地方监察官员。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背景:
(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
(2)诸侯王门下聚集宾客,批评皇帝的政策。
2.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 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 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 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
三、盐铁专卖
1.目的:加强朝廷对 的控制。
2.内容:
3.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北击匈奴
五、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重点探析
【历史解释——析背景】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译文: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资财十分富有。
(2)材料三说明西汉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答: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社会上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史料实证——识国策】
(3)请将下列汉武帝时期的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派卫青、霍去病指挥漠北战役,打败匈奴
②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③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家国情怀——评功过】
材料四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汉武帝年号),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五 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译自《资治通鉴》
(4)材料四、五对汉武帝的评价相同吗?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素养达标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模拟)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 )
A.汉初封国制度严重威胁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B.汉初封国制度与郡县制度间存在严重冲突
C.汉初封国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政权稳定
D.汉初封国实力强大完全可以取代郡县制度
2.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西汉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实行盐铁专卖
3.《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更好地加强思想控制 B.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让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封地
4.“西汉中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据上述情况判断汉武帝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采取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
B.实行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和子弟
C.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盐铁专营
5.(2022·东莞期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罢黜百家”是指( )
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
6.“汉武帝的尊崇儒术与罢黜百家,具有历史转折的意义。且不说被罢黜者,就尊崇的儒术而言,恰恰因被尊而降低了原来的独立性。因为它的尊崇是由皇权决定的,因此,它被皇权宣布尊崇的同时,也就被置于皇权之下。”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广了儒学
B.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思想文化成为政治控制的附属品
D.西汉时期奉行“无为而治”的状态被打破
7.(2021·河南中考)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B.平抑物价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
8.(2020·深圳中考)从现有史料来看,深圳市南头古城一带是汉武帝时期番禺盐官的驻地。由此可印证汉武帝( )
A.实施“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
C.铸造五铢钱 D.建立刺史制度
9.(2021·福建中考)如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10.(2021·广州中考)汉朝时期,西北地区的戍边战士除了守卫烽火台外,还要经常维护烽火台的军用设施和后勤设施。这主要是为了( )
A.征收赋税B.抗击洪水
C.防御匈奴D.抵御风沙
11.唐朝诗人王昌龄有诗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下面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蒙恬北击匈奴B.汉初与匈奴和亲
C.诸侯争霸,民族交融D.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二、非选择题
12.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规定诸侯于宗庙祭祀时奉献一定量的黄金,称为“酎金”。皇帝坚持这项规定主要用意并不在于增加经济收入,而是要观察王侯们是否俯首听命、尊祖敬宗。所以,西汉政府对“酎金”的数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一旦不足,“王削县、侯免爵”。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出现了因为“酎金”不纯,106名列侯爵位被削夺的大案。
——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
(1)材料一中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举措?
材料二
注:图一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图二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2)简述材料二反映的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章六艺,罢黜百家。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闽越、南越,东北并朝鲜,西南开西南夷。一时武功文治,赫然可观。
——吕思勉《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大一统”的理解。
收回铸币权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盐铁官营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
平抑物价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政治
思想
经济
军事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感知,图示中的历史,史料中的历史,评价中的历史,当堂训练,总结归纳,课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概括总结,独立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