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46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填主干
1. 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3)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和华佗:
(1)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他发明了“麻沸散” ,给病人进行外科手术。他还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3.历史巨著《史记》:
(1)时期:汉武帝时期;作者:司马迁。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3)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
①太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
②五斗米道:在汉中和巴蜀地区,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
(2)佛教:
①产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②传入中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东汉明帝时期,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③最早的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④影响:佛教的传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对中国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
易错字:蔡伦、张仲景、华佗、针灸、麻沸散、纪传体、张陵。
抓基础
知识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
1.《三辅旧事》上曾说:“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刘据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汉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由此推断( C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纸张比丝帛便宜
C.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张
D.当时,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
解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当持纸蔽其鼻”可知,当时已经有纸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说:“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大。”蔡伦受到世界尊敬的原因是( B )
A.开通丝绸之路
B.改进造纸术
C.写成《伤寒杂病论》
D.创编“五禽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与张骞有关,B是蔡伦的贡献,C与张仲景有关,D与华佗有关。
3.《后汉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反映了( C )
A.西汉初年就出现了用麻做的纸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蔡侯纸”材料易得,便于推广
D.“蔡侯纸”传播到世界各地
解析:材料意思是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帝王称赞,纸得到广泛使用,被誉为“蔡侯纸”。这说明“蔡侯纸”材料易得,便于推广。
知识点二 张仲景和华佗
4.《四库全书提要》记载,仲景之学“自宋以来,医家奉为典型,与《素问》《难经》并重,得其一知半解,皆可以起死回生……”文中被“医家奉为典型”的“仲景之学”是( D )
A.《黄帝内经》B.《道德经》
C.《论语》D.《伤寒杂病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仲景”指的是东汉时期被人们誉为“医圣”的张仲景,他的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5.东汉有位名医发明了一种药品:“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这位名医是( C )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
解析: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知识点三 历史巨著《史记》
6.研究如图的《史记》目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 )
A.这是最早的历史著作
B.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本书可以用来研究东汉历史
D.本书为集体创作的官修史学著作
解析:从《史记》目录图片中“本纪”“世家”“列传”等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拓展延伸:史书的三种主要体例
(1)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
(2)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7.这部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家班固评价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在该著作中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 )
A.光武中兴
B.桂陵之战
C.蒙恬北击匈奴
D.张骞出使西域
解析:依据题干“这部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知该著作是《史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而光武中兴属于东汉史实,显然无法在《史记》中呈现。
知识点四 道教和佛教
8.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A )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
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
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是佛教的观点,其他三项都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共同点。
9.“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 C )
A.基督教B.白莲教
C.佛教D.道教
解析:依据题干中“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印度传教士”等信息,可判断C正确。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拓展延伸: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政治因素: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大一统国家巩固。(2)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发展较快。(3)民族因素: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4)中外交流:两汉时期中外交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流活跃。(5)历史基础:前代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丰硕。(6)群众因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为两汉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条件。
提能力
10.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而纸张就是文字传播的最佳载体。造纸术,特别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纸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由此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是( C )
A.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
B.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C.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及范围
D.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解析:依据材料中“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可知,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比原来的书写材料更便宜,质量大大提高,便于书写,也更轻便,便于携带,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1.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反映了( D )
A.《史记》体裁多样
B.《史记》的艺术价值相当高
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D.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解析:《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多样”说法错误;《史记》具有的是史料价值,“艺术价值”说法错误;C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实录”,这反映了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12.道教和佛教是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两个宗教。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道教是战国时期的老子所创立的宗教
B.道教一开始就得到上层统治者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
D.东汉时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道教兴起于东汉;道教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传播很快;道教和佛教都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是其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汉时期,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论科技】
(1)如图所示是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图。这项伟大发明是什么?
答:造纸术。
【学医术】
(2)“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所创立的一种健身体操。创编这种健身体操的名医是谁?他在医学上还有什么突出贡献?
答: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看文化】
(3)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你认为他获得这一美誉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
(4)图二、图三中的建筑分别与哪种宗教有关?你能说出这两种宗教的起源吗?
答:佛教、道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
(5)你认为两汉时期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题,观察题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禽戏”是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创编的,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第(3)题,结合司马迁对史学发展的影响及《史记》的历史地位回答即可。第(4)题,观察题图可知,图二、图三中的建筑分别与佛教、道教有关;佛教是由乔达摩·悉达多于古代印度地区创立的,道教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