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54958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同步练习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文件包含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以下能佐证他说法的有( C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广泛使用牛耕③广泛使用铁制农具④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业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①④符合题意。而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②③不符合题意。2.从人类文明社会开始,书写材料就成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载体。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的载体是( D )A.草纸 B.羊皮 C.竹简、木牍 D.龟甲、兽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3.“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著名水利工程修建于( D )A.殷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人民。4.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墨子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A )A.“兼爱”“非攻”B.“仁政”“礼治”C.集权专制D.无为而治解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5.春秋战国时期,名家辈出,名言流芳,下列哪句名言是孟子说的( A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是孟子的名言;B是孔子的名言;C是老子的言论;D是庄子的名言。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C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解析:阅读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主张法治,才能使国家强大。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实行中央集权。7.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中,某校把汉朝著名的民间医生华佗介绍给了同学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他最早编制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B.他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C.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D.他四处游历,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解析:我国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加强青少年身体健康,符合华佗编制五禽戏的目的。8.俗语“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B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C.三国时期 D.南北时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由于其教义和主张迎合了统治者及民众的需要和愿望,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9.如图为我国古代某著作的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可能是( D )A.《史记》B.《大明历》C.《水经注》D.《齐民要术》解析:观察题图,由图中目录内容可知,该著作为农学书籍。根据所学可知,A为史学巨著、B为历法著作、C为地理学著作、D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0.《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这一字体创立于( D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二、非选择题11.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文明的起源】材料一 如图(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答: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答:甲骨文。商朝。(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重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答:司母戊鼎。【思想的光辉】材料二 如图 (4)图四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请写出他的名字。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答:老子。道家。(5)图五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言行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答:仁。创办私学。儒家。《论语》。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摘编自卢云《汉晋文化地理》(6)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答:百家争鸣。解析:观察材料一可知,图一为人面鱼纹彩陶盆,图二为甲骨文,图三为司母戊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完成(1)(2)(3)题的解答。观察材料二,图四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图五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完成(4)(5)题的解答。第(6)题,根据材料中的“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校同学设计了如下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 【活动一:制作卡片——领略科技发明】(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信息,完成资料卡片相关内容。答:①蔡伦;②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③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活动二:撰写简介——考察名胜古迹】(2)如果由你来撰写下面这些景点的导游词,你会怎样介绍呢? 答:图一司马迁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二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张仲景为“医圣”;图三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著名石窟,石窟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活动三:赏析作品——感受书画魅力】(3)请分别写出下面三幅书画作品的名称并任意选择一幅简述其创作特点。 答:图四是《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图五是《女史箴图》,图六是《洛神赋图》,都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4)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以上这些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科学家的钻研务实精神等。解析:第(1)题,依据卡片一中“东汉”“改进造纸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应填蔡伦,②③回顾所学回答。第(2)(3)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依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可通过分析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因素及题中科技文化人物自身因素来归纳,如: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科学家的钻研务实精神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精练,文件包含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试卷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专题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试卷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03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 (含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专题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课时训练教师版docx、2022-202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专题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课时训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