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整合提分练 同步练习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整合提分练 同步练习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文件包含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分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提分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提分练1.(黔西南中考)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解析:根据题干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可以证明北京人会使用和保存火种。因为考古实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而《韩非子》《山海经》和研究学者的文章都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可信度没有历史遗存高。2.(烟台中考)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C )A.元谋人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解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故北京人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3.(内江中考)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C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解析:根据关键信息“灰烬”,结合所学可知,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4.(福建中考)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解析:据题干“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可知,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从事农业生产。5.(杭州中考)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C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由猪纹陶钵可知,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已经能够烧制陶器。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故①推测错误;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故③推测错误。6.(连云港中考)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D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解析:根据关键信息“粟”“彩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主要种植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7.(怀化中考)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B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点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典型。8.(黔南中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城,因为( D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解析:大河流域由于水源丰富,而且河水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因此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9.(山西中考)“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D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解析:由材料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10.(重庆中考)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A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B.推行了禅让制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D.主持治水有功解析: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11.(遵义中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B )A.炎帝、大禹B.炎帝、黄帝C.蚩尤、大禹D.炎帝、蚩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后,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2.(福建中考)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A )A.出现原始农业B.进入青铜时代C.实行分封制度D.掌握冶铁技术解析:“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13.(郴州中考)五岭广场的神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 C )A.发明算盘B.教民冶铁C.教民耕种D.创造文字解析: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等。黄帝时期,隶首发明了算盘;仓颉创造了文字;冶铁出现在传说时代之后,与题意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