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5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5496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苏教版用综合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用综合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共3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2页的第25~28题和“思考题”。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课业本。▍流程一:引导回顾谈话: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类型的解决问题?请大家翻开书,回忆一下,并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小结:这个学期除了每个单元涉及的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我们还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流程二:巩固练习1.完成期末复习第25题。(1)学生独立完成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3)同桌交流,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4)全班交流。(5)小结: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根据“《成语故事》42本和《寓言故事》比《成语故事》多18本”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寓言故事》的本数,然后再根据求出的《寓言故事》的本数,联系“《童话故事》的本数是《寓言故事》的3倍”这个条件求出《童话故事》的本数。2.完成期末复习第26题。(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3)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提问:解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3捆杨树苗,每捆14棵”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杨树苗的棵树,然后联系“松树苗比杨树苗少16棵”这个条件求出松树苗的棵树。3.对比。(1)在解决这两道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小结: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4.完成期末复习第27题。(1)学生独立完成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3)全班汇报。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从已知条件出发,先算出三角形花圃的周长,再算出它每条边的长度。5.完成期末复习第28题。(1)学生独立完成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说说能想到些什么。(3)独立完成,教师巡视。(4)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算的?求每个年级作品的幅数各用到了哪些条件?(5)小结:根据一、二年级的作品数量以及“三年级比一、二年级的总数少14幅”这三个条件求出三年级的作品数量。再根据求出来三年级的作品数量和“四年级比三年级的2倍少36幅”这两个条件求出四年级的作品数量。 ▍流程三:拓展应用思考题:湖滨路种着一排柳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明从第1棵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思考,然后4人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从第1棵树到第200棵树,一共有多少个5米?也可以借助直观说说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第3棵树……分别相距几个5米,进而发现,间隔的个数总是比树的棵树少1。(4)学生尝试解决。▍流程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巩固拓展,当堂检测,小结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例2,课堂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例1,课堂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