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7页的练习十第6~11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应用的广泛性,充分感受策略的价值。
3.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增强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流程一: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一直在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明确: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谈话:这节课我们仍然要使用这个策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熟练地使用。
(板书课题:练习十)
▍流程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6题。
谈话:在开始解决问题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好吗?
出示题目,提出要求,1分钟内完成。
学生做完后,核对答案。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2.根据线段图,编写一道实际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线段图,学生思考。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指名一人编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在自备本上列式解答,指名一个人板演。
集体核对答案。
设计思想 练习十中的第6题是口算题,这里采用热身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在练习口算能力、提高正确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补充的第2题,课件给出一幅线段图,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对图意把握不大的学生听听别人的说法,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
▍流程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7题。
出示主题图。
提问:题中有哪些条件,从这些条件出发可以想到什么问题?
明确:根据“运来香蕉280千克”和“运来的梨是香蕉的2倍”可以求出运来梨的千克数。根据“运来香蕉280千克”和“运来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70千克”可以求出运来苹果的千克数。
提问:比较“运来的梨是香蕉的2倍”和“运来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70千克”这两个条件,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运来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70千克”其实就是“运来的苹果比梨多70千克”。
提问:如果要求苹果的千克数,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完成后核对答案。
小结:有时候题目中的条件看上去比较复杂,这时我们不能心急,慢慢地把条件逐个读一读、理一理,就会发现有些条件如果换个说法,就更加清楚明白。
设计思想 这道题看上去是把梨的千克数和苹果的千克数分别与香蕉进行比较,然后各自解答,其实再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苹果的千克数就是在梨的基础上再加70千克。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他们一般拿到题目只读一遍就开始解答,思考比较匆忙,做完后的小结就是为了提醒学生读懂题意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十第8题。
出示题目,学生自主读题。
提问:“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
提问: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几种车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图,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错误。
指名汇报自己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追问:这道题先算的是什么,接着算的是什么,各是由哪些已知条件想到的。
如果巡视中发现学生有做错的,展示错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3.完成练习十第9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组织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条件想起?先算出什么?
算出前三个月的降水量总和之后,再联系哪一个条件就能算出四月份的降水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板书:48+50+54=152(毫米)
152+49=201(毫米)
谈话:四月份的降水量竟然比前三个月降水量的总和还要多,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根据学生的猜测,适时小结:四月份一般进入了春天,万物复苏,雨水也开始渐渐多起来,所以降水量也就变多了。
4.完成练习十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追问: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指的是一开始就同样多,还是剩下来的部分同样多?
明确:从总数中去掉20只鸡以后,剩下的只数里一半是鸡,一半是鸭。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全班核对答案。
5.完成练习十第11题。
出示主题图,提问:一律半价是什么意思?
明确:半价就是指所有商品的现价都是原价的一半。
启发:怎样求出每种商品的现价?
板书:12÷2=6(元) 26÷2=13(元) 8÷2=4(元)
出示书上的2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做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1~2个板书出来,请学生在自备本上列式解答。
设计思想 学生解答完第11题后,让他们根据题中的条件继续提出不同的问题,是为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条件,拓宽学生的思路。另外,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问题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是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次经历。
6.思考题。
出示主题图,学生说说图意。
提问:根据图意,你还能想到什么?
通过对两组已知条件的对比,明确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流程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练习十(2)
48+50+54=152(毫米)
152+49=201(毫米)
12÷2=6(元) 26÷2=13(元) 8÷2=4(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案,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六 可能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六 可能性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计算练习,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