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课件 2 次下载
- 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精品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课件 3 次下载
- 7.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达标训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 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达标训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达标训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 试卷 2 次下载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香港地区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结合图,回答1-2题.
1. 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地区与其邻近的哪个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
A. 长江三角洲 B. 台湾
C. 珠江三角洲 D. 福建省
2. 图示A箭头最可能表示从香港输入祖国内地的( )
A. 能源 B. 日常生活消费品
C. 廉价劳动力 D. 技术和管理经验
南方人才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香港大公司的主管愿意到深圳等内地城市就业,很多内地城市成为香港人就业的热土。据此回答3-4题。
3. 上述材料说明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哪一方面存在交流( )
A. 资金B. 技术C. 人才D. 管理经验
4. 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内地在经济合作中不具备的优势是( )
A. 厂房、能源B. 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C. 日常生活消费品D. 人才
5. 香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A. 加工制造业 B. 对外贸易
C. 博彩业 D. 旅游业
6. 关于下图中香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是我国的珠海经济特区 B.图中阴影部分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C.香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D.图中铁路D是全国最大的京广铁路
7.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关于香港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小
C.地处南海之滨,多港湾、岛屿
D.通过填海造地扩大了陆地面积
8.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香港地狭人稠 B.京沪线直接沟通香港和上海
C.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D.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大批技术管理人才
读“香港特别行政区位置图”,完成9-10题。
①
9. 图中①是( )
A.香港岛 B.九龙C.大屿山岛D.“新界”
10. 图中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京哈线
11.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香港地狭人稠B.京沪线直接沟通香港和上海
C.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D.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大批技术管理人才
12. 香港采用“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是因为( )
A.人多地少B.资金充足
C.科技发达D.特色发展
13. 香港人多地少,土地昂贵,解决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①建设高层建筑 ②减少绿化用地 ③填海造陆 ④减少人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读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香港主要是由① 、② 和③ 三部分组成,与④ 的
⑤ 为邻。
(2)香港与祖国内地相连的铁路名称是 ,河流B为 ,C为 海。
(3)从图中看出,香港是个人多地狭的地区,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采取的措施是 、
。
(4)香港第 产业发达,是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它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中国 。
(5)澳门位于香港的 (东、西)侧,主要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 岛。
(6)祖国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下列主要由港澳地区提供给内地的是 。
A.资金和劳动力 B.技术和管理经验
C.市场和人才 D.场地和副食品
拓展提高
1. 与香港毗邻的经济特区是( )
A. 珠海 B. 澳门 C. 深圳 D. 广州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指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组成的城市群,2017年开始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从经济密度、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互补等考量,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媲美纽约、旧金山和东京等成熟湾区的世界级大湾区。据此,读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回答2-3题。
2. 与港澳相比,祖国内地的突出优势是( )
①充足的资金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③更大的地区发展空间④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 粤港澳大湾区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读图可知,其极有可能形成的模式是( )
A.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港澳服务业”B. “珠江三角洲农业+港澳工业”
C. “珠江三角洲服务业+港澳农业”D. “珠江三角洲服务业+港澳工业”
4.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香港回归20周年,某中学初二(1)班的黑板报新增设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
其中“真”的是( )
①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②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③香港由香港岛和九龙两部分组成 ④香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进入香港地铁站,里面非常大,大多分上、中、下好几层,有超市、饭馆,像个地下城市,人们不出地铁站完全可以正常生活。香港建立这样的地铁站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香港居民消费水平高
B.游客多,方便游客消费
C.乘坐地铁的人多,方便乘客消费
D.人多地少,向“地下”发展也是解决城市用地的办法之一
6.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铁路线①是京九线,②是京广线
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北与深圳市相连
C.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与纽约、巴黎“三分全球”
D.对外贸易是香港的主导产业
7. 下列关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
B.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C.祖国内地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D.香港所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都来自祖国内地,工业也都转移到内地
8. 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有大片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中心。读图,回答9-10题。
9. 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
A.美国 B.日本 C.祖国内地 D.中国台湾
10. 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其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的劳动力 B.丰富的自然资源
C.雄厚的工农业基础 D.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1. 下列关于香港主要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香港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已向祖国内地大规模转移
B.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C.香港现已形成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博彩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D.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
12. 针对香港的土地资源,恰当的做法应是( )
A. 香港山地多、平原少,应向大陆移民
B. 香港人多地少,应尽量减少绿地面积
C. 香港人口稠密,应填海造陆,建设高层楼房
D. 香港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应多增加绿地面积
13.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 50千米,中间段是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从此,珠海至香港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
(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 海。
(2)图中A是 (铁路干线)。
(3)港珠澳大桥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修建,是为了( )
A.欣赏海底风光 B.便于大型轮船通行
C.降低施工难度 D.减少占用耕地
(4)在修建港珠澳大桥期间,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5)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三个城市居民可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故选C。
2题: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密切.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一直起着沟通祖国大陆与世界的桥梁作用.香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而内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与内地产业结构形成互补,促进彼此经济发展.所以图示A箭头最可能表示从香港输入祖国内地的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故选D。
3题:由材料知,许多香港各大公司主管愿意到深圳等内地城市就业,深圳正在成为香港人士就业的热土。可见是“主管”到深圳等内地城市就业,这主要是人才方面的交流,C对,ABD错。故选C。
4题: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提供厂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为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等轻工业产品;而香港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目前,香港大约80% 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 以上的工业也已转移到祖国内地。通过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祖国内地可以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香港贸易事业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选D。
5题:香港的经济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主导产业,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故选B。
6题:香港与我国深圳特区相邻,所以A是深圳,A项错误;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是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D图中铁路线是京九线(北京—九龙),D错误;香港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B正确。故选B。
7题: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地理概况。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故选A。
8题:A、香港地狭人稠,为了弥补城市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香港一直在大规模地填海造地.故A符合题意;B、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线直接沟通香港和北京.故B不符合题意;C、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故C不符合题意;D、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资金和经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题:由图可知,图中①处为新界。故选D。
10题: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京九线从北京直达香港九龙,是联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铁路干线。故选B。
11题:A、香港地狭人稠,为了弥补城市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香港一直在大规模地填海造地.故A符合题意;B、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相当便利,有京九线直接沟通香港和北京.故B不符合题意;C、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故C不符合题意;D、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资金和经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香港人多地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所以本题C为正确选项。香港全境陆地面积为1089平方千米,人口达666.5万人,地狭人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且香港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为了扩充生存环境,“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故选A。
13题: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4题:香港主要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与广东省的深圳市为邻,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1)香港主要是由①香港岛、②九龙半岛和③新界三部分组成,与④广东省的⑤深圳市为邻;(2)香港与祖国内地相连的铁路名称是京九线,河流B为珠江,C为南海;
(3)从图中看出,香港是个人多地狭的地区,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采取的措施是高层建筑、填海造地;(4)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中心,它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内地.(5)澳门位于香港的西侧,主要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6)珠江三角洲和港澳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而珠江三角洲为港澳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答案:
(1)香港岛;九龙;新界;广东;深圳;
(2)京九;珠江;南;
(3)高层建筑;填海造地;
(4)三;中国内地.
(5)西;路环;
(6)B.
拓展提高
1题:香港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北与珠海相连。故选C。
2题:在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中,港澳的优势是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祖国内地的突出优势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更大的发展空间,②③对,①④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由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极有可能形成的模式是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东莞是世界制造服务中心、中山是国家制造业基地)+港澳服务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是国际旅游休闲中心),A对,BCD错。故选A。
4题: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①错误;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中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②正确;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其周围的岛屿组成,③错误;香港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寸土寸金,④正确。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5题:香港建立这样的地铁站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多地少,向“地下”发展也是解决城市用地的办法之一。故选D。
6题: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位置与经济。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市相连,与祖国内地通过京九铁路联系;①是京广线,②是京九线;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故选D。
7题:A、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叙述正确,符合题意;C、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香港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工业也主要转移到内地,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8题:香港土地面积仅有1099平方千米,人口却有672.5万,人口密度大.而香港却在城市建设中保留有大片绿地,是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的环境,如果没有绿地,城市环境将会恶化,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差,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绿地既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又展示了香港现代化风采的一面,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更进一步促进了香港的经济繁荣。故选C。
9题: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读图可得,中国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其次有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故选C。
10题: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地联系密切.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一直起着沟通祖国大陆与世界的桥梁作用容.香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而内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与内地产业结构形成互补,促进彼此经济发展.所以,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中,所具有的优势是丰富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故选D。
11题:香港是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香港凭借背倚祖国大陆和面向国际大市场的优势,以及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而博彩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故选C。
12题:香港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的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发挥资金雄厚、技术发达的优势,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扩展生存空间。“上天”和“下海”分别指的是:建设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故选C。
13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珠江三角洲的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我国的海域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可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南海。故答案为:南(2)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中铁路干线和走向可知,图中A是连接北京和香港九龙的京九线。故答案为:京九线(3)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修建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可知,珠港澳大桥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在中间段采用了海底隧道的形式,B对;海底隧道的封闭的,无法欣赏海底风光,A错;修建海底隧道,施工难度大,C错;海上和海底建设交通线都不占用耕地,D错。故选B。(4)本题考查我国的气象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我国南海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图可知,珠港澳大桥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灾害(台风是气象灾害)。故答案为:台风(5)本题考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区域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居民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极大的缩短了三个城市之间的车程,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可打造同城效应),港澳地区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大桥的开通缩短了运输时间,节省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价格,进而提高港澳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1)南
(2)京九线
(3)B
(4)台风
(5)极大的缩短了三个城市之间的车程,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可打造同城效应) 港澳
地区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大桥的开通缩短了运输时间,节省了运输成本,降低
了价格,进而提高港澳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71日本达标训练原卷版docx、71日本达标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023年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达标训练原卷版docx、2023年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达标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