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断句读方法归纳,学后感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论语》十二章,第七章,第九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重点)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重点)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修身做人。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2) 而:连词,表顺接。时:按时 。之:代所学的知识 (3) 说:通“悦”,愉快。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2)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真诚、诚实。 (4)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惑:迷惑,疑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字词解释:(1)温:温习,复习。 (2)故:旧的,原来的。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3)新:新的理解与体会。(4)而:连词,表示顺接。 (5)知:领悟,获得。 (6)可:可以。(7)以:凭借。(8) 为:成为,做。 (9)矣:语气词,表肯定。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精神。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字词解释: (1)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2)者:代词,的人(3)好(hà)喜欢,爱好(4)乐(lè)以为乐趣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段解: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的精神。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粮。(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5)于: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段解: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解释:(1)三人:几个人(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词语解释:(1)川:河,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3)斯:代词,这,指河水。(4)舍:舍弃。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男子汉的志向却不可改变。”段解:道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字词解释: (1) 三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段解:学习方法。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孔子、颜真卿、朱熹、鲁迅都是珍惜时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每一位成功者,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没有人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从每天都是24个小时来说,时间是一个常数,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对于勤奋的人来说,时间要多出几倍,他使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它的特殊价值。我们不要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时间。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❶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❷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态度: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说”通“悦”,愉快)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 —————————”。
(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
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
(5)《论语》中强调时间重要性的句子是: “—————,——————”
(6)文中强调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的内容是: “—————?—————?——————?”
(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 说:———————, ————————。 (2) 孔子对不义之财怎样看?——————————,——————————。(3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4)孔子认为读书与求学的态度是:————————,——————————。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6)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自述自己学习与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是:________,_______。(11)子夏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12)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句子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在学习中我们应奉行的正确态度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pptx、《〈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