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502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2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2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珍珠山中心小学 杨海棠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
3、“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课文里是用哪句话说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这幅图的情景?
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1)自由读,齐读。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指导:老虎很饿,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窜”说明狐狸很害怕老虎,想匆忙逃走,但是还是逃不出老虎的手掌心。“扑、逮”说明老虎很厉害、很威风。
指名读,读出狐狸看见老虎时胆战心惊、魂飞魄散、害怕到极点的样子,从而感受老虎的威风。
学习2-6自然段
1、师: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的美食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狐狸讲了几次话,将描写狐狸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课件出示第一处: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联系上下文,体会狐狸的处境: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
(2)引导学生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象此时狐狸会想些什么。
(3)指导学生理解“扯着嗓子”:声音音量放大或提高,并把每个字拉长。读出狐狸虚张声势的语气。
(4)范读、指名读、齐读。
3、课件出示第二处:
“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引导学生理解狐狸是在用“老天爷”吓唬老虎。
(2)指导朗读:重读“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语。
(3)想象狐狸的神情、动作,自由读。
(4)指名表演读,教师评议。
4、课件出示第三处: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指导读:联系“摇了摇尾巴”,猜测狐狸的心理,读出狐狸得意的语气。
(2)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5、引导学生再找出老虎说的话,课件出示: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1)指导读:想象老虎此时的心情,既要读出老虎的威严,又要有诧异、吃惊的样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句子,朗读体会老虎的心理。
课件出示: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学生扮演狐狸和老虎,老师当叙述者。
(三)学习第7、8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引导观察图画中老虎和狐狸的位置: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3)让学生说说老虎和狐狸的样子,并出示课件: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 , ;老虎 ,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2、相机对老虎和狐狸的样子进行指导。
3、学习第8自然段。
教师小结:“狐假虎威”现在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学了这个故事,我们要懂得,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更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弱小。
布置作业
续写故事“狐假虎威”。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仗势欺人
老虎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设计,教法学法,学习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2 狐假虎威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2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地录音, 诵读课文并学习生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