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 (含详解)
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9.9《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9.9《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含详解),共12页。
9.9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几何角度来看有三种:相离时,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公共点;相切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______公共点;相交时,直线与椭圆有______公共点,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一般通过它们的方程来研究:
设直线l:Ax+By+C=0与二次曲线C:f(x,y)=0,
由消元,如果消去y后得:ax2+bx+c=0,
(1)当a≠0时,
①Δ>0,则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②Δ=0,则方程有两个相同的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③Δ<0,则方程无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圆锥曲线________.
(2)注意消元后非二次的情况,即当a=0时,对应圆锥曲线只可能是双曲线或抛物线.
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l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直线方程涉及斜率k要考虑其不存在的情形.
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问题
(1)直线l:y=kx+m与二次曲线C:f(x,y)=0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由得ax2+bx+c=0(a≠0),则x1+x2=________,x1x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弦过焦点,可得焦点弦,可用焦半径公式来表示弦长,以简化运算.
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弦的中点问题
中点弦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或“点差法”求解.
(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中点坐标公式建立等式求解.
(2)点差法:若直线l与圆锥曲线C有两个交点A,B,一般地,首先设出A(x1,y1),B(x2,y2),代入曲线方程,通过作差,构造出x1+x2,y1+y2,x1-x2,y1-y2,从而建立中点坐标和斜率的关系.
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忽视对判别式的讨论.
自查自纠:
1.无 一个 两个 (1)①相交 ②相切 ③相离
(2)平行或重合 平行或重合
2.(1)-
=
直线y=kx-k+1与椭圆+=1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解:由于直线y=kx-k+1=k(x-1)+1过定点(1,1),而(1,1)在椭圆内,故直线与椭圆必相交.故选A.
若直线y=kx与双曲线-=1相交,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0,) B.(-,0)
C.(-,) D.(-∞,-)∪(,+∞)
解: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y=±x,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由数形结合,得k∈(-,).故选C.
抛物线C的顶点为原点,焦点在x轴上,直线x-y=0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若P(1,1)为线段AB的中点,则抛物线C的方程为( )
A.y2=4x B.y2=2x
C.x2=2y D.y2=-2x
解:设A(x1,y1),B(x2,y2),抛物线方程为 y2=2px,则两式相减可得2p=×(y1+y2)=kAB×2=2,即可得p=1,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2x.故选B.
已知椭圆C:+=1(a>b>0),F(,0)为其右焦点,过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为2,则椭圆C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故填+=1.
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1,2),则该渐近线与圆(x+1)2+(y-2)2=4相交所得的弦长为________.
解:因为bx-ay=0过点(1,2),故b-2a=0,渐近线方程为2x-y=0,圆心到该直线的距离d=,故弦长为2=.故填.
类型一 弦的中点问题
(1)已知一直线与椭圆4x2+9y2=36相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坐标为M(1,1),则直线AB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法一:根据题意,易知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通过点M(1,1)的直线AB的方程为y=k(x-1)+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9k2+4)x2+18k(1-k)x+9(1-k)2-36=0.
设A,B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
则=-=1,解之得k=-.
故直线AB的方程为y=-(x-1)+1,即4x+9y-13=0.
解法二:设A(x1,y1).
因为AB中点为M(1,1),所以B点坐标是(2-x1,2-y1).
将A,B点的坐标代入方程4x2+9y2=36,得
4x+9y-36=0,①
及4(2-x1)2+9(2-y1)2=36,
化简为4x+9y-16x1-36y1+16=0.②
①-②,得16x1+36y1-52=0,化简为4x1+9y1-13=0.
同理可推出4(2-x1)+9(2-y1)-13=0.
因为A(x1,y1)与B(2-x1,2-y1)都满足方程4x+9y-13=0,
所以4x+9y-13=0即为所求.
解法三:设A(x1,y1),B(x2,y2)是弦的两个端点,代入椭圆方程,得
①-②,得4(x1+x2)(x1-x2)+9(y1+y2)(y1-y2)=0.
因为M(1,1)为弦的中点,所以x1+x2=2,y1+y2=2.
所以4(x1-x2)+9(y1-y2)=0.所以kAB==-.
故AB方程为y-1=-(x-1),即4x+9y-13=0.
故填4x+9y-13=0.
(2)已知双曲线x2-=1上存在两点M,N关于直线y=x+m对称,且MN的中点在抛物线y2=18x上,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解:设M(x1,y1),N(x2,y2),MN的中点P(x0,y0),
则
由②-①得(x2-x1)(x2+x1)=(y2-y1)(y2+y1),
显然x1≠x2.所以·=3,即kMN·=3,
因为M,N关于直线y=x+m对称,所以kMN=-1,
所以y0=-3x0.又因为y0=x0+m,所以P(-,),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m2=18·(-),
解得m=0或-8,经检验都符合.
故填0或-8.
点 拨:
处理中点弦问题常用的求解方法:①点差法: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后,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并将两式相减,式中含有x1+x2,y1+y2,三个未知量,这样就直接联系了中点和直线的斜率,借用中点公式即可求得斜率.②根与系数的关系:即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方程组,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设抛物线过定点A(-1,0),且以直线x=1为准线.
(1)求抛物线顶点的轨迹C的方程;
(2)若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恰被直线x=-平分,设弦MN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kx+m,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设抛物线顶点为P(x,y),则焦点F(2x-1,y).
再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AF|=2,即(2x)2+y2=4,
所以轨迹C的方程为x2+=1(x≠1).
(2)依题意知k≠0,设弦MN的中点为P(-,y0),M(xM,yM),N(xN,yN),则由点M,N为椭圆C上的点,可知
两式相减,得
4(xM-xN)(xM+xN)+(yM-yN)(yM+yN)=0,
将xM+xN=2×(-)=-1,yM+yN=2y0,
=-(k≠0)代入上式得k=-.
又点P(-,y0)在弦MN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y0=-k+m.
所以m=y0+k=y0.
由点P(-,y0)在线段BB′上(B′,B为直线x=-与椭圆的交点,如图所示),所以yB′<y0<yB,即-<y0<.
所以-<m<,又k≠0,则y0= -2k≠0,从而有m≠0.
故m的取值范围为(-,0)∪(0,).
类型二 定点问题
()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解:(1)设P(x,y),M(x0,y0),则N(x0,0),
=(x-x0,y),=(0,y0).
由=,得x0=x,y0=y.
因为M(x0,y0)在C上,所以+y=1,所以 +=1.
因此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
(2)证明:易知F(-1,0).设Q(-3,t),P(m,n),则
=(-3,t),=(-1-m,-n),·=3+3m-tn,=(m,n),=(-3-m,t-n).
由·=1,得-3m-m2+tn-n2=1.
又由(1)知m2+n2=2,故3+3m-tn=0.
所以·=0,即⊥.又过点P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所以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点 拨:
①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②通过假设相关点的坐标,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及点的坐标关系,按照“设而不求”的原则计算或化简.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1,0),O为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C上异于O的两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若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求证:直线AB过x轴上一定点.
解:(1)因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坐标为(1,0),所以=1,所以p=2,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2)证明:①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
设A(,t),B(,-t),t>0.
因为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化简得t2=32,则t=4,
所以A(8,4),B(8,-4),此时直线AB的方程为x=8.
②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kx+b(k≠0),A(xA,yA),B(xB,yB),联立化简得ky2-4y+4b=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AyB=.
因为直线OA,OB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即xAxB+2yAyB=0,
即·+2yAyB=0,解得yAyB=0(舍去)或yAyB=-32,
所以yAyB==-32,即b=-8k,所以y=kx-8k,
即y=k(x-8).
综上所述,直线AB过x轴上一定点(8,0).
类型三 定值问题
已知椭圆C:+=1(a>b>0)过点T(,-),且半焦距c=.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如图,已知D,A(2,1),过点B(3,0)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直线AP,AQ与x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试问|DM|·|DN|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1)方法一:设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则F1(-,0),F2(,0),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a=+=2,解得a=,
所以b2=a2-c2=6-3=3,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方法二:因为c=,所以a2-b2=3,
又椭圆+=1(a>b>0)过点T,
所以+=1,故+=1,化简得2b4-3b2-9=0,得b2=3,所以a2=6,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3,P(x1,y1),Q(x2,y2),
当直线AP的斜率不存在时,易知直线BP与椭圆C相切,不符合题意,同理可得直线AQ的斜率存在,故直线AP的方程为y-1=(x-2),
则M,即M,
同理N.
由得(2+m2)y2+6my+3=0,
由Δ=36m2-12(2+m2)>0得m2>1,
又y1+y2=-,y1y2=,
所以|DM|·|DN|
=
=
=
=
==,
故|DM|·|DN|为定值,且|DM|·|DN|=.
点 拨:
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①从特殊入手,求出定点、定值、定线,再证明定点、定值、定线与变量无关;②直接计算、推理,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点、定值、定线.应注意到繁难的代数运算是此类问题的特点,设而不求方法、整体思想和消元的思想的运用可有效地简化运算.
()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A(a,0),B(0,b),O(0,0),△OAB的面积为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P是椭圆C上一点,直线PA与y轴交于点M,直线PB与x轴交于点N.求证:|AN|·|BM|为定值.
解:(1)由题意得
解得a=2,b=1.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证明:由(1)知,A(2,0),B(0,1),
设P(x0,y0),则x+4y=4.
当x0≠0时,直线PA的方程为y=(x-2).
令x=0,得yM=-,从而|BM|=|1-yM|=.
直线PB的方程为y=x+1.
令y=0,得xN=-,从而|AN|=|2-xN|=.
所以|AN|·|BM|=·
=
==4.
当x0=0时,y0=-1,|BM|=2,|AN|=2,
所以|AN|·|BM|=4.
综上,|AN|·|BM|为定值.
类型四 与弦有关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已知椭圆C1:+=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l1,直线l2与l1垂直,垂足为点P,线段PF2的垂直平分线交l2于点M.
(1)求点M的轨迹C2的方程;
(2)过点F2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C、BD,且分别交椭圆于A、B、C、D四点,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
解:(1)连接MF2,由题意知|MP|=|MF2|,所以点M到定直线l1:x=-2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点F2(2,0)的距离,所以点M的轨迹C2是以l1为准线,F2为焦点的抛物线,
所以点M的轨迹C2的方程为y2=8x.
(2)当直线AC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设直线AC的斜率为k,A(x1,y1),C(x2,y2),则直线BD的斜率为-,直线AC的方程为y=k(x-2),
联立
得(2k2+1)x2-8k2x+8k2-8=0.
所以x1+x2=,x1x2=.
|AC|=·=.
同理可得|BD|=.
因为AC⊥BD,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S= |AC|·|BD|=.
由于(k2+2)(2k2+1)≤[]2=[]2,所以S≥,当且仅当k2+2=2k2+1,即k=±1时,取等号.
易知,当直线AC的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零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S=8.
综上知,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
点 拨: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解决方法一般分两种:一是代数法,从代数的角度考虑,通过建立函数、不等式等模型,利用二次函数法和基本不等式法、换元法、导数法等方法求最值;二是几何法,从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角度考虑,根据圆锥曲线几何意义求最值.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常从五方面考虑:①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⑤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椭圆C:x2+2y2=4.
(1)求椭圆C的离心率;
(2)设O为原点,若点A在直线y=2上,点B在椭圆C上,且OA⊥OB,求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所以a2=4,b2=2,从而c2=a2-b2=2.
因此a=2,c=.
故椭圆C的离心率e==.
(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t,2),(x0,y0),其中x0≠0.
因为OA⊥OB,所以·=0,
即tx0+2y0=0,解得t=-.
又x+2y=4,
所以|AB|2=(x0-t)2+(y0-2)2
=+(y0-2)2=x+y++4
=x+++4=++4(0b>0),
故有 所以a=2,b=2.
则所求的椭圆方程是+=1.
(2)由(1)得到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2,0),F2(2,0),
|F2C|==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10.9《正态分布》(含详解),共10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9.7《双曲线》(含详解),共9页。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学案9.6《椭 圆》(含详解),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