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学课件ppt
展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其中描绘了天真、懂事的农 村孩子学着大人样子种瓜的情形。这节课, 我们接着学习剩下的两首古诗,一起来感受 童年童趣。
杨万里生平介绍: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他的诗歌 大多描写自然风光,语言平易,风格清 新,富有情趣。主要作品:《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解词义①幼小的孩子。 ( 稚子 )②玩冰块。(弄冰 )③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玻璃 )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边读边想象稚子弄冰的过程,通过语气、语速的变 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第一句语速稍快,重读 “脱”,读出稚子取冰时的欣喜;第二句语速稍慢, 重读“穿”,读出稚子的小心;第三句语速稍快, 重读“敲”,读出稚子的得意;第四句语速稍慢, 重读“碎地”,读出稚子的懊恼。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 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 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 块,提在手中,就像一 个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脱”“穿”等一 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 快乐的儿童形象。“稚”既交代了小 孩的年纪小,又是全诗的“诗眼”。 小孩不怕寒冷,在冬天玩冰块,突显 了其活泼、爱玩的天性。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 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 地,发出像玻璃破碎一 般的声音。
敲击冰块的声音就像玉磬发出的声音,冰块 落地的声音就像玻璃破碎的声音,这样描写 生动具体,使人如闻其声。“敲成玉磬穿林 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孩敲冰块时的得意。 “忽作玻璃碎地声”使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小 孩失望的表情。
思考讨论孩子在玩冰块时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脱”晓冰、“穿”彩丝——小心、谨慎“敲”冰块发出清脆的声响——得意冰块“碎地”——懊恼
2.全诗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诗围绕“稚”字来写。稚气和乐趣使儿 童忘却了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 活力和快乐。
小孩在寒冷的冬天玩冰,还用彩线把冰块 穿起来当钲敲,玩得非常高兴。我从这个 情景中感受到了诗中的“稚趣”。
3.你从哪里能感受到诗中的“稚趣”?
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动作: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声音: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本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 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诗人将孩子取冰时的欣 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 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 喜爱之情。
雷震生平介绍:南宋诗人,出生日期不 明。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 卷七十四。
)②水中的波纹。(漪)③曲调。( 腔 )④随口。( 信口)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朗读点拨朗读时,前两句语速放缓,重读两个“满”字, “水满陂”“浸寒漪”的尾音稍拉长,表现出 恬静悠远的感觉;后两句中的“横”“信口” 可略微拖长,表现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 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 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 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诗
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绿 草碧水、青山落日图。两个“满”字, 写出了池塘水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景象。 “衔”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落日挂在山 头的景象。“浸”字生动地描绘了落日 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 在牛背上,拿着短笛 随意地吹奏,也没有 固定的曲调。
这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 和“信 口吹”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 闲自在。
思考讨论1.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绿草、碧水、远山、落日等。
2.如果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 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
3.如果将《村晚》画成一幅画,你会怎样表现 诗中的“衔”和“浸”?
将太阳画在两个山头中间来表现“衔”;在 水中画出远山落日的倒影来表现“浸”。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景: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人: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本诗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和骑 牛晚归的吹笛牧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本课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孩子的天真活泼,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在朗读的时 候,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背诵时先理解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 话讲出诗句的大致意思,再按这个意思还原到古诗 中,这种理解型背诵的方法相对来说速度快些。《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默写时,涉及 三个要求会写的字:“昼、耘、桑”,在默写时不 要把生字写错了“耘”左边有三横,“桑”上面是 三个“又”,“昼”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把它分 成“尺”和“旦”两部分来记忆。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 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读到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在桑荫下, 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体会到 孩子模仿大人,自得其乐的乐趣。
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读到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在大清早把 盆里的冰整块地剜起来,然后用彩丝穿着,制成 像钲一样的乐器。从中体会到孩子的聪明活泼, 就地取材,寻找到快乐。
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到这句诗,我眼前浮现出在夕阳中,一个横坐 牛背的牧童信口吹着不成调子的曲子的情景。体 会到孩子无忧无虑、怡然自乐。
选做。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 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夏季的一个早晨,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 着优美的风景。一路上,周围弥漫着紫藤花淡淡的香气,小鸟清 脆地叫着,小河哗哗地流着,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突然,我听到田里传来“沙沙”的声音,原来 有人在田里除草呢。小河边,传来阵阵捣衣声,一 群妇女一边洗着衣服,一边聊着家常。有的说,昨 晚在家搓了不少麻线,过几天可以拿去织布了。有 的说,这些天真忙啊,鸡啼时才干完活……小孩子们看到大人如此忙碌,也想替大人分担 一下,于是他们也拿来农具,来到桑树底下,学着 大人的样子种起了瓜。
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村庄 里升起阵阵炊烟。饭后,人们又开始搓麻线,一直 忙到深夜才睡。在睡梦里,他们或许会梦见秋天丰 收的情景吧……
稚子弄冰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四处白茫茫的。 孩子们早早起了床,跑到了外边。他们聚集在一个盆子前,盆里面有一块冰。大家皱着眉,都在 思考怎么把这块冰完整地从盆子里取出来。有个孩 子轻轻地敲打着盆子的边缘,想让冰脱落,其他孩 子看到,纷纷模仿,不一会儿,冰就有些松动了。
这时,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盆子扣到地上,冰完 整地脱落了下来。孩子们欢呼起来。然后他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彩丝线,把冰穿好, 提在手里,轻轻敲击冰块,冰块顿时发出了清脆悦 耳的声音,回荡在林子中。冰块慢慢融化,有了裂缝,忽然“啪”的一声, 整个冰块掉落在地上,大家痴痴地望着碎了一地的 冰块,那心情,你猜是什么样的呢?
村晚村子的池塘边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池塘里涨 满了水,仿佛一大块翡翠。池中几条可爱的小鱼儿 欢快地嬉戏着,水面泛起一道道波纹。太阳渐渐下 沉,挂在山头,像被山含在口里一样。青山和落日 倒映在池塘里,十分美丽。池塘边有一片竹林,竹林里许多鸟儿正欢快地
叫着,好像在演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这时,阵阵 短笛声传入我的耳中,原来是一个牧童横坐在一头 十分壮实的黑乎乎的老水牛的背上,准备过一座小 木桥。他随意吹着手中的短笛,悠扬的笛声随风远 去。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一、给加彩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稚子金盆脱晓冰( A.幼小的孩子。 B.不懂事的孩子。C.天真活泼的男孩子。
二、品读诗句,完成练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的角度来描写的。 C.嗅觉
)的修辞手法。 C.拟人
这句诗是从( BA.视觉B.听觉
这句话运用了( BA.夸张B.比喻
课后作业习作小练笔:想一想自己上学或者放 学路上的情景,仿照《村晚》写一首体 现自己生活情趣的小诗。相关练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精品课件pptx、教学方案古诗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字稚子,指导朗读,整体感知,学法导读,课文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稚子弄冰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稚子弄冰图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一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pptx、《稚子弄冰》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