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时训练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含答案,文件包含课时训练2docx、课时训练1docx、第三节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docx、第二节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概念理解练1.(2021·杭州期末)香烟中的焦油能引发细胞癌变,故吸烟会增加人患肺癌的概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香烟中的焦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肺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D.肺癌细胞不易在人体组织间转移解析:香烟中的焦油属于化学物质,可能引发细胞癌变,因此是化学致癌因子;癌细胞都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可以在体内转移;癌细胞粘连蛋白减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和扩散。2.某植物体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D )A.16、16、16 B.16、32、32C.32、32、32 D.16、16、32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不变。因此,某植物体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6、16、32。3.如下图所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数量的加倍解析: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复制后含两个DNA,着丝粒数目并不增加,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的数量加倍。DNA的复制与加倍(b、d过程)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a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c过程)。4.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基因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C.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D.癌变往往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有关解析: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存在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属于细胞的正常基因;病毒核酸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癌变往往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有关。5.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前期纺锤体形成和核膜解体均晚于染色体的出现B.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平行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C.后期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伸展,重新呈现染色质状态解析: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赤道面)上。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B )A.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B.纺锤体的形成和胞质分裂方式C.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D.染色体的解螺旋化和染色体的分开解析:动物细胞在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在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在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缢裂为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由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因此,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是纺锤体的形成和胞质分裂方式。7.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m,核DNA含量为c;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分别是( A )A.2m和c B.和 C.2m和 D.m和c解析: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根据题意可知,在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m,核DNA含量为c;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核DNA含量不变,即2m和c。8.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D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丙组有部分细胞在进行着丝粒的分裂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细胞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则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解析: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为S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故丙组中有部分细胞在进行着丝粒的分裂,即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将细胞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DNA复制受阻,则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生理变化可以同时发生在前期的是( C )A.核膜重新形成和染色体伸展成染色质B.着丝粒排列到细胞中央和细胞板的形成C.蛋白质的合成和核膜解体D.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解析:核膜重新形成和染色体伸展成染色质均发生在末期;着丝粒排列到细胞中央发生在中期,细胞板的形成发生在末期;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均可发生蛋白质合成,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两者可发生在同一时期;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均发生在间期。10.如图甲为高倍显微镜下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图,其中A、B、C、D、E为细胞代号;图乙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细胞周期写出图甲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顺序是 ,其中表示细胞核膜正在逐渐消失的时期及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分别是 (填图甲中的字母)。 (2)图乙曲线表示的是细胞核中 含量的变化。细胞核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表现为 (用比例关系表示)。 (3)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取材的根尖长度2~3 mm,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获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特点为 。 解析:(1)由题图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间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因此正确的顺序为DABCE。细胞核膜正在逐渐消失的时期是A有丝分裂前期,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C有丝分裂后期。(2)由间期DNA加倍,可知该曲线为核DNA变化曲线;细胞核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表现为1∶1(复制前或着丝粒断裂后)或1∶2(复制后着丝粒断裂前)。(3)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部分细胞正在分裂。答案:(1)DABCE A、C(2)DNA 1∶1或1∶2(3)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素养提升练11.如图甲为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随细胞分裂时期的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图甲中A细胞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为2∶1B.图甲中C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C.图乙中的ab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图乙中的cd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解析:图甲中A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为1∶2;图甲中C细胞着丝粒已分裂,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乙中的ab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图乙中的cd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12.如图A、B分别是两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C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图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A图所示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B.C图中a~b段的变化是DNA的复制而导致C.d~f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而导致D.在C图中能完整地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f~k段解析:分析题图,B图中着丝粒分裂,故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根据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粒数,可知染色体有6条,染色单体有12条;C图中a~b 段核DNA数量加倍,故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d~f 段的变化表示核DNA含量减半,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中;一个细胞周期应该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在C图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阶段是f~k段。13.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E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F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解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 →E过程表示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中DNA含量不变;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点和F点分别表示细胞有丝分裂DNA未复制时和细胞分裂结束时细胞中DNA的含量,A点和F点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应该相同;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 →D过程表示S期、G2期、前期和中期,四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表示S期、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14.如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 B )细胞周期G1SG2M合计时长(h)1073.51.522A.M期细胞至少需要11.5 h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B.G2期细胞至少需要11.5 h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C.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需15 hD.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需22 h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M期细胞至少需要10 h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G2期细胞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5+10=11.5(h);由于DNA的合成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被抑制,停滞在S期。15.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分别是 、 ;图乙所示细胞中共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2)发生AB段变化的原因是 。 (3)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图 (填“甲”“乙”或“甲和乙”)所示细胞;完成图丙中CD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期。 (4)图甲为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期图,图中1所示的结构是由 发出的纺锤丝。 (5)如果在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细胞分裂将会停滞在 期。 (6)若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材料应选择洋葱根尖的 区,先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进行 ,再用清水 ,然后用 性染料染色。 解析:(1)据题图可知,图甲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4、8;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2)AB段的变化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1变为2,原因是DNA 分子的复制。(3)处于图丙BC段的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表示图甲细胞;C→D为着丝粒分裂,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4)图甲所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上,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中“1”所示的结构为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5)在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如果在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细胞分裂将会停滞在S期。(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材料选择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后,用清水漂洗,后者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便于染色;然后用碱性染料染色。答案:(1)4 8 0(2)DNA分子的复制(3)甲 后(4)动物 中 中心体(5)S (6)分生 解离 漂洗 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