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第1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第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章末检测含答案,共21页。
    第一章 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某女生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血红素偏低(即血红蛋白偏低),原因可能是她体内缺乏( D )A.Mg2+ B.Na+ C.Ca2+ D.Fe2+解析: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该女生血红素偏低(即血红蛋白偏低),原因可能是她体内缺乏Fe元素。2.下列糖类中,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C )A.葡萄糖 B.脱氧核糖C.蔗糖 D.糖原解析: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3.蛋白质发生热变性的原因是破坏了( B )A.肽键 B.空间结构C.氨基酸 D.双螺旋结构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热变性。4.下列物质不能被水解的是( D )A.DNA B.蛋白质C.RNA D.葡萄糖解析: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被水解。5.(2021·温州期末)下列关于蛋白质的鉴定,叙述错误的是( A )A.应选择右图中乙组装置进行实验B.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C.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D.实验组呈现紫色解析: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鉴定试剂一般是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一组加适量双缩脲试剂,一组加等量蒸馏水;通过加入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组应呈现紫色,说明有蛋白质存在。6.由两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51个氨基酸,其失去水分子数及形成肽键数目分别为( D )A.51和51 B.50和50C.50和49 D.49和49解析: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凡是非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B.一个水分子可以与另外四个水分子相连C.水分蒸发时氢键的破坏会释放热量D.水分子内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解析: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故凡是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一个水分子可以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相连,即水分子的缔合;水分蒸发时氢键被破坏会吸收热量;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氢键存在于水分子之间,而不是水分子内部。8.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B.植物蜡可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可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解析: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夹杂着胆固醇,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刚性;植物蜡可以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9.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葡萄糖、蔗糖均是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B.纤维素和淀粉的分子结构相同,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C.组成毛发和指甲的蛋白质呈纤维状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先后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和B解析:本尼迪特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纤维素和淀粉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相同;毛发和指甲主要由呈纤维状的角蛋白组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需先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后,再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10.纤维素、胆固醇和淀粉酶三种物质都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A )A.C、H、O     B.C、H、O、N、PC.N、P、K、Mg D.C、H、O、N解析:纤维素是糖类,基本元素是C、H、O,胆固醇是固醇类,属于脂质,组成元素是C、H、O,淀粉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所以它们共有的元素是C、H、O。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骨架B.蔗糖水解后的单糖都是葡萄糖C.油脂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蛋白质的每种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解析:细胞内大分子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细胞内的无机物,如水,不含有C;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的每种特定功能都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12.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单糖不可以再被分解B.有的糖类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一定是2∶1C.果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D.糖类是大多数动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解析: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但单糖比如葡萄糖可以通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糖类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一定是2∶1;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动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13.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制成匀浆后进行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C )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10天本尼迪特试剂不显色B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30天苏丹Ⅲ染液橙黄色D第40天碘化钾溶液蓝色解析:据题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其中含有还原糖,因此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红黄色沉淀;第20天时,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第30天时,油脂的含量较高,加入苏丹Ⅲ染液后,出现橙黄色;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为0,因此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后,不会出现蓝色。1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核酸是细胞中控制生命活动的大分子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C.甘蔗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D.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油脂和核酸解析:核酸是细胞中控制生命活动的大分子;蛋白质肽链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随之改变;甘蔗含有的糖主要为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油脂中不含有N元素。15.DNA分子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C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脱氧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解析:DNA分子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16.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解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17.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B )元素CHONPCaSX55.997.7614.629.333.114.670.78Y43.576.2444.431.460.200.230.1773~7711~12.59~1252~587~840~4550~556.5~7.319~2415~24极少A.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于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B.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D.X的细胞中C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甲解析:根据甲、乙、丙含有的元素种类及比例,可以判断出甲为油脂,乙为多糖,丙为蛋白质,同质量的油脂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大于糖类,但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油脂;动植物体内遗传物质是DNA,不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低时会导致肌肉抽搐,钙含量高时会导致肌无力;生物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丙蛋白质。18.为鉴定某溶液的成分,用不同试剂进行检测,下列对结果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若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则该溶液可能含蛋白质B.若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该溶液含葡萄糖C.若加入苏丹Ⅲ染液,出现紫色,则该溶液含油脂D.若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橙黄色,则该溶液含淀粉解析: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某溶液若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则该溶液可能含蛋白质;某溶液若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中加热后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该溶液含还原糖,但该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橙黄色;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时,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色。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约含有20种甲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少了4 832C.丙是RNA的基本单位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已知组成乙的氨基酸有271个,含有3条肽链和4个二硫键,因此在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2×4=4 832;丙是核苷酸,是构成核酸(DNA和RNA)的基本单位;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的个数=2×(4+5)-2=16(个)。20.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种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解析: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是相同的;乙是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人体体细胞中遗传物质为DNA,含氮碱基共有 4种;丁是核苷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中核苷酸只有4种。21.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D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B )A.核糖与鸟嘌呤 B.脱氧核糖与胸腺嘧啶C.核糖与尿嘧啶 D.脱氧核糖与腺嘌呤解析: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内含一分子脱氧核糖、碱基(A、T、G、C)、磷酸。RNA是核糖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内含一分子核糖、碱基(A、U、G、C)、磷酸。2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下列有关粮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新鲜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蛋白质B.切开的花生种子按压在白纸上会有油渍出现,说明花生种子内含有脂肪C.构成玉米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与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差别很大D.食用马铃薯后,在人体细胞中能够存在的糖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和淀粉解析:新鲜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花生种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肪,切开的花生种子按压在白纸上会有油渍出现;构成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化学元素种类与构成人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马铃薯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但人食用马铃薯后,淀粉需要消化成单糖(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所以在人体细胞中不存在淀粉。23.如图化合物的名称和该化合物中所含有的肽键数是( B )A.四肽,4个肽键 B.四肽,3个肽键C.三肽,4个肽键 D.三肽,3个肽键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这四个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H、—CH3、—CH2COOH、—CH324.如图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若①为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B.若②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则②一定属于“碳水化合物”C.若③是小鼠细胞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D.若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可能是纤维素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①可能是蛋白质(氨基酸);②和④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①的元素组成是C、H、O、N,如果①是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若②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②也可能是脂肪;含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25.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的水的总分子质量为1 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C )A.1条 B.2条 C.3条 D.4条解析:本题可设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数为X。首先根据脱水量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 908÷18=106(个);然后根据公式:11 935=127×(106+X)-1 908,计算可得X=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10分)从某生物体内提取四种有机物A、B、C、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物质可以控制C物质的合成;B物质的基本单位中,含有某些种类的A物质;A物质在代谢中产生的某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化为C物质的基本单位;体内过多的A、C物质可以转化为D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2)B物质中存在某些种类的A物质是指           (3)如果D物质在人的肝脏内积累过多,会导致人患    解析:(1)由题图可知,A物质是糖类,B物质是核酸,C物质是蛋白质,D物质是油脂。(2)B是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组成,碱基有A、T、G、C四种;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碱基组成,碱基有A、G、U、C四种,故B物质中存在某些种类的A物质是指脱氧核糖和核糖。(3)据分析可知,D物质为油脂,如果D物质在人的肝脏内积累过多,会导致人患脂肪肝。答案:(1)糖类 核酸 蛋白质 油脂(2)脱氧核糖 核糖 (3)脂肪肝27.(10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     ,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        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        溶液。(2)用      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                                                                                                                                                   解析:(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属于糖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2)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而淀粉不能,所以可用本尼迪特试剂区分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3)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所以加入淀粉后,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后出现红黄色沉淀的为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本尼迪特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淀粉酶溶液。答案:(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淀粉酶 葡萄糖 淀粉 (2)本尼迪特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本尼迪特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淀粉酶溶液28.(10分)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一种致病性极高的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下图为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的片段中,共有    个肽键,由    种氨基酸组成在形成该片段需要脱去         分子水,水分子的氢主要来源于        ;从左向右数,第三个氨基酸不同于其他氨基酸的基团是    (填化学式)。 (2)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许多氨基酸通过    过程形成的,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 (3)1 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分钟或75 ℃下加热5~10分钟,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原因是高温改变了肉毒类毒素的      ,从而使其失活。 解析:(1)题图所示的片段中,共有4个肽键,说明形成该片段的过程中脱去了4分子水。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组成该片段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2,故该片段由5种氨基酸组成;从左向右数,第三个氨基酸不同于其他氨基酸的基团是R基,即—CH3(2)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过程而形成。每条多肽链至少含有1个 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而一分子肉毒类毒素由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故其至少含有2个游离氨基。(3)高温会使肉毒类毒素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答案:(1)4 5 4 氨基和羧基 —CH3(2)脱水缩合 2 (3)空间结构29.(10分)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加以验证。(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反应呈现    ,且蛋白质含量越高,       材料用品: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量筒。(2)实验步骤: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②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和B,向A试管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试管中加入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的      ,摇匀,再分别加入5滴        ,摇匀。 ④观察                                       (3)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1)检测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组织样液中紫色越深。(2)实验步骤为: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因此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分别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3)预期实验结果: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答案:(1)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紫色越深(2)②2 mL普通玉米组织样液 ③双缩脲试剂A 双缩脲试剂B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3)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A试管)反应后紫色较深30.(10分)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了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DNA酶催化降解DNA,RNA酶催化降解RNA)(2)实验步骤: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②补充完整下表,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组别ABCD注射溶液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3)结果预测及结论:①A、C组发病,         组未发病,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组发病,     组未发病,说明         (4)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               和4种含氮碱基。 解析:(2)DNA酶可以催化DNA水解,最终产物中没有DNA;RNA酶可以催化RNA水解,最终产物中没有RNA。因此表中B处加入的是DNA酶。探究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即D组应该加入的是等渗生理盐水。(3)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则B组DNA被DNA酶水解,而A、C组DNA完好,因此A、C组发病,B、D组未发病;②若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则A组RNA被RNA酶水解,而B、C组RNA完好,因此B、C组发病,A、D组未发病。(4)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D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其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即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T、G、C)。答案:(2)②DNA酶 等渗生理盐水(3)①B、D ②B、C A、D 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4)脱氧核糖 磷酸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